“三下乡”实践:校地协作赋能海丰县联安镇乡村振兴

近日,深圳龙岗驻海丰县联安镇帮扶工作队围绕“百千万工程”全域镇村典型示范,积极联动“双百行动”高校力量,邀请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大学共25名师生,开展为期两周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活动期间,“数字渔仓”“彩绘筑梦”“鹭影禾香”3支实践团队协同发力、各展所长,通过技术赋能、文旅添彩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科技为笔,绘就种养产业升级新画卷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数字渔仓”实践队在联安镇围寮村大显身手。他们利用“水产疾病智能诊疗系统”和水环境监测设备,构建起“智能监测—AI诊断—精准调控”闭环系统。通过水下传感器实时采集鱼塘的溶氧值、氨氮含量、pH值等关键数据,借助边缘计算终端和AI模型提供动态优化决策,揭开池塘生态的“健康密码”,形成涵盖监测数据分析、病害预防、用药建议的《养殖环境监测报告》,为养殖户解决养殖难题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实践队深入开展水产资源调研,深挖联安水产品特色,为养殖户优化养殖种类、生态健康养殖提供参考建议。

深圳大学“鹭影禾香”实践团则发挥食品化工专业优势,农村科技特派员何庆华带队深入田间地头,采集土壤样品、查看试种农作物长势,为农户提供水稻病虫害防治、番薯高产栽培等技术指导。同时,实践团组织开展联安生蚝有机认证、质量分级团体标准编制,为联安油占米、番薯等农产品设计出融合当地特色文化元素的包装,让好产品有了“好嫁衣”。

文旅作墨,晕染红色乡村发展新意境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实践队围绕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产业发展,为联安镇坡平村梳理红色资源与绿色产业脉络,设计文创产品、宣传手册,拍摄《印象坡平》宣传片,以多元化举措为坡平村红色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深圳大学“彩绘筑梦”实践团在坡平村开展墙绘活动时,巧妙融入当地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元素,老墙绘彩图,乡村展新颜,为红色文旅发展再添一抹亮色。实践团克服高温酷热,为联安绘制“稻香欢歌”“龙舟竞渡”“乡村硕果”墙体彩绘3幅,一笔一画间,让红色记忆与发展愿景鲜活起来,用青春彩绘“扮靓”美丽乡村。

校地协作,共谱青春赋能振兴协奏曲

此次青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是深圳龙岗驻联安镇帮扶工作队与高校紧密协作的生动实践。工作队精准对接当地需求和高校资源,搭建校地协作平台,汇聚帮扶协作合力。做好与村(社区)、种养农户的沟通协调,为青年学子开展社会实践提供服务保障。强化与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大学的实践团队紧密协作,“校地联动、专业互补”,助力实现“百千万工程”成效目标。

青春力量在联安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高校师生用专业知识与协作精神,书写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为联安“农文旅”融合发展献智献策,奏响青春赋能乡村振兴的奋进乐章。未来,工作队将继续探索更多校地协作模式,为联安镇的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通讯员:罗付信 王世昌

编辑:施文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