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ART 艺览北京
2024年5月23日至26日,2024 JINGART艺览北京(以下简称“JINGART”)正式开幕。
本届JINGART首度创新地将艺术博览会与商业场景结合,引入SKP-S这个将科技、艺术和时尚相结合所打造的全新沉浸式体验商业空间。
来自7个国家及地区的30家展商,带来近千件艺术佳作,囊括绘画、雕塑、影像、珠宝及书法等。其中,连续多年合作的优质画廊欣然呈现其代表艺术家之作,同时借此独特机会为冉冉升起的艺术新星提供舞台,诠释经典与当代兼容的开放视野。
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现场报道。
巴黎的拱廊是“室内大街……玻璃屋顶、大理石嵌板的长廊,贯穿整个街区的建筑物……两旁排列着……最优雅的商品,整个拱廊变得如同一座城市,一个微型世界”。在《拱廊街计划》的提纲中,出生于艺术品拍卖师家庭的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在描绘19世纪这个新近发明的工业化奢侈品时如此写道。
▲ 19世纪的巴黎拱廊
如果说在近现代社会,这种商业模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购买”的场景与方式,通过物理空间的改变增强了精神空间的享受;那么进入当代,综合的商业中心,则从“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角度全方位成为文化与娱乐体验的新场域。
01 /JINGART
艺术+商场
怎么搞?
2023年,全球奢侈品业绩放缓,但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依然守住双位数的增长。据贝恩公司最新发布的《2023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显示,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2023年预计将实现12%的同比增长;2024年更是有望取得中等个位数增长。
北京,东三环。
2019年12月,北京SKP-S盛大开幕。在空间语言和设计灵感上,SKP-S以独特且极具创意的叙述方式,呈现了一段“人类移民至火星的生活遐想”,建构了一座属于艺术和潮流的殿堂,颠覆顾客对传统购物的想象。
而在今年,JINGART与SKP-S合作,继续在商业与艺术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实际上,自2018年JINGART创立至今,它已经历过几次场地更新:从首年的北京坊至之后几届的苏维埃式展览馆的北京展览馆。再到今年的SKP-S,都展示出ART021团队在北京求新求变之心。
JINGART联合创始人包一峰在接受凤凰艺术专访时表示,SKP-S的概念与JINGART或ART021集团的概念非常吻合,都是希望给大家非常创新和不同的购物体验。本届JINGART的展位继续坚持小而精,而且将传统书法、珠宝、装置和艺术家个人项目都囊括其中,与以往博览会有着一定的不同。同时今年,JINGART也希望能够满足各方面人士的需求。SKP-S也会把很多商场VIP带入展场——这些消费者可能对艺术圈没有那么熟悉,但是也希望他们能够在博览会上能够真正出手,选购到他们喜欢的艺术品。
▲ JINGART艺览北京联合创始人包一峰接受“凤凰艺术”采访
如今,影响人们选择消费场所的原因不再是目的性消费,而是新的场域和文化空间。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曾在《消费社会》中深刻地指出,艺术并没有消失和终结,而是“内爆”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之处,“艺术化”般地散叶生枝、开花结果。同时,新体验场也让很多空间都可以有机会成为生活方式的标志性场所。而在本届JINGART艺览北京的现场,半露天的玻璃房顶让人惊喜——在已经厌倦了展览馆场地中不知外界时间与天气、数年没有任何变化的白色房顶后,向上看去,颇有一种博览会终于“天亮了”的感受。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展览现场
在某种程度上,今天艺术的样式也同样配合着这一总体的趋势。艺术项目更为参与性、体验性,更为剧场化,试图营造一种虚幻的美学共同体,而在这个过程中当代艺术这一新的发展同样也构成了某种欲望的补偿机制。而新的样貌不仅是于展会而言,同样,更是在观众与藏家群体中得到了展现。在今年的展会现场,不少参展画廊都表示感受到了观众与藏家群体的多元。
▲ 油罐艺术中心创办人、收藏家乔志兵接受“凤凰艺术”采访
油罐艺术中心创办人、收藏家乔志兵在接受凤凰艺术专访时就表示,5月份就像是“北京时间”,而各家博览会都在各自调性的基础上越做越好。在他看来,最希望看到的便是前所未见的新作品出现。同时在收藏时也会更多考虑是不是可以呈现好的展览效果。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展览现场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展览现场
02 /JINGART
直击现场!
看些啥?
在现场,从全球视域下的当代议题,到聚焦周边的绘画小品;从形式语言的精细探索,再到对媒介材料的创新实践,辐射各种艺术思潮与范畴的佳作在 JINGART 汇聚。其中,里森画廊、香格纳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凯旋画廊、没顶画廊等,连续多年持续参展。
令人惊喜的是,展场中的装置、雕塑和“非标”的艺术品占据着各个角落,而平面绘画同样也呈现出不落窠臼的清新感——有趣的空间、合适的灯光、多元的媒介,以及必不可缺的真诚度,都让人在放松之余感受到久违的艺术魅力。事实上,“这是一场PARTY”,主办方和参展商都如此说到。而对于参观者而言,被激发出对于艺术作品的趣味性,永远是博览会的第一要务。
在与行业资深人士的沟通中,对方也用“年轻化”、“有趣化”和“精致化”描述本届JINGART。可以说,当下的藏家人群越来越年轻,对不同媒介艺术的接受度越来越强,同时海外留学背景也更是让他们无障碍地与国外画廊交流,看展参展的人也更年轻更国际化——这从亚洲艺术市场的角度来讲,更是一个巨大的明显趋势。而伴随着“618”的消费热潮,难道艺术品不是一个更好的消费出口吗?
同时,根据2024年《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The Art Basel and UBS Global Art Market Report 2024),全球艺术品销售额从2022年的678亿美元下降了4%,下降至约650亿美元。但在其中,中国艺术市场的销售额从去年的112亿美元大幅增长9%,达到约122亿美元。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艺术展览也全速恢复,推动了艺术经销商收入的增长。这也使得中国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市场。
而作为首都,北京的艺术生态与氛围,无疑在五月的“北京时间”中被推向高潮。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展览现场
从电梯上行,扫码经过闸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成立于1996年的香格纳画廊,它是中国成立较早的当代艺术画廊之一,目前在上海、北京、新加坡均设立空间。二十多年来,香格纳画廊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60多位艺术家保持着长期紧密合作,持续呈现高品质的当代艺术展览和项目。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香格纳画廊展位
此次画廊呈现了多位重要艺术家群展,其中包括正在美术馆举办回顾展的孙逊、在画廊上海空间进行个展的赵洋,以及参与威尼斯双年展的新加坡艺术家赵仁辉等。其不规则的斜边入口,首先将观者的心理从普通的博览会中抽离出来,给予某种特别的期待。而白色、蓝色、绿色的架上作品色彩搭配,以及地面匍匐的白色雕塑,无疑使得人们的心情愈加轻快。
▲ 赵仁辉,源于热量 15,2023 摄影,88 (h) × 90 cm
沿路前行,便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此次画廊带来了武艺、冷广敏、尤勇、闫镜州以及奇蒂·纳罗德(Kitti Narod)等艺术家充满明快色彩的绘画。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现场展位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博览会负责人阳芷在接受“凤凰艺术”专访时表示,由于本次场地的特殊性和商业性,画廊选择了来自中国和东南亚的10余位艺术家的将近20件作品,其中以年轻艺术家为主,价格区间都在几万块钱到三四十万不等,以符合SKP-S的消费人群和调性。在她的观察中,与普通展览馆相比此次的消费人群是有一些不同的,同时主办方也会带来很多新消费人群的进入,以及年轻藏家的入场。
▲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博览会负责人阳芷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 伍伟 ,皮毛 24-1,木板上纸张,90 x 90cm,2024
在其对面的拾万空间此次让人惊喜。画廊将展位独出心裁地用木板拦挡,一分为二,却又以“一双眼睛”贯通其中——这其实也映射出艺术或艺术机构在当下的作用。事实上,拾万空间横跨北京、石家庄和杭州,在南北的不同语境中呈现出某种特殊性和共同性。此次拾万空间带来了林山、申亮、吴越之等艺术家的作品,从当代艺术的语境出发,探讨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存境遇。而其外墙上的一排小画,则巧妙地将艺术性和趣味性结合在一起,不贵的价格,也很难不让它们成为年轻入门者的“第一件艺术收藏”。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拾万空间展位现场
当然,国际重要画廊在此次JINGART中同样诚意满满。里森画廊代表在接受“凤凰艺术”采访时表示:“JINGART是北京乃至中国艺术生态的重要部分。里森画廊在今年JINGART呈现来自驻波多黎各艺术家阿洛拉&卡尔萨迪亚 (Allora & Calzadilla) 的三件《风成图》(Aeolian Charts,2023) 系列绘画。阿洛拉&卡尔萨迪亚在今年早些时候于里森上海举办了他们在中国的首次个展,这系列作品也在展览中呈现。借助JINGART的平台,我们将阿洛拉&卡尔萨迪亚进一步介绍给中国观众,分享他们以研究为基础、聚焦文化、历史和地理政治三者交汇的实践。”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里森画廊展位
其中,《风成图》系列描绘了风的轨迹,而风自早期文明以来就是连结人类和不同地域的自然力量。展位中三件以蓝色为主色调的作品通过提及中国和国际历史中的重大气候事件的文本,带领观众回顾了中国最早的飓风、元代太湖流域的寒冬,以及神秘的补怛洛伽山(传说中观音菩萨的居所)等。
▲ 阿洛拉&卡尔萨迪亚,风成图,2023©阿洛拉&卡尔萨迪亚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
没顶画廊呈现了陈孟涵、陈若璠、冯至炫、李可津、陆平原、莫少龙、邱加、商亮、沈莘、徐震®和杨扬的绘画、装置及雕塑作品。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没顶画廊展位现场
没顶画廊展位负责人黄兰清在接受凤凰艺术专访时表示,此次展位所呈现的整体面貌以年轻活泼为主、适合带回家的艺术品,价格在几万元到几十万不等,与商场的风格相吻合。没顶画廊一直以各种方式探索艺术与商业结合的更多可能性。SKP-S也成为了艺术博览会与商业客群互相借力的平台。在她看来,展会藏家的核心受众群体差别不大,但现场也多了一些第一次接触博览会的客人。
▲ 没顶画廊展位负责人黄兰清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 徐震® Xu Zhen®,经验—米洛的维纳斯铜、喷漆,207 x 70 x 59.7cm,2019
凯旋画廊此次以徐渠个人展位登场,展出艺术家别具特色的木雕、综合材料装置及影像。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凯旋画廊展位
▲ 徐渠,卢旺达 100 新和旧,布面丙烯,喷漆,榉木木雕,218 × 150 × 15cm,2017-2019
蓝骑士艺术在此次JINGART上呈现了多位欧美艺术家的当代实践。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蓝骑士艺术展位
一系列战后抽象主义经典佳作在中法国际画廊高仕画廊亮相,囊括奥利维尔·德布雷(Olivier Debre)、安德烈·马尔方(Andre Marfaing)、华裔艺术家曾海文等。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高仕画廊展位
亚洲艺术中心呈现了华人雕塑大师李真的多件饱富禅意的雕塑与纸本作品。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亚洲艺术中心展位现场
▲ 李真,天空,铜,69 x 87 x 160cm,2012
大未来林舍画廊 (LIN & LIN Gallery) 的前身,为华人现代画廊的开拓者,创立于1992年的大未来画廊。画廊以“文化主体”为基础,长期关注于在地文化美学的发展与培植。此次博览会上,画廊以传统与当代结合的美学脉络,呈现了赵赵、申亮、刘时栋等艺术家的细腻创作。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大未来林舍画廊展位
▲ 趙趙,草木,油彩,畫布,27 x 40cm,2024
三影堂+3 画廊呈现了森山大道(Daido Moriyama)、深濑昌久(Masahisa Fukase)、具本昌(Koo Bohnchang)、 原久路(Hisaji Hara)等知名摄影师极具辨识度的创作。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三影堂+3画廊展位现场
▲ 具本昌,白瓷 OSK 22-2,收藏级艺术微喷,63 x 50cm,2005
03 /JINGART
年轻、多元
更适合?
当然,在SKP-S参加一场博览会,许多画廊也都策略性地针对这里的场域和藏家特色进行作品的展示。其中,年轻艺术家们颜色风格轻快的照片更加受到追捧。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凤凰艺术展位现场
在本次博览会现场,“凤凰艺术”与“凤凰中心”携陈庆庆、陈曦、李琳琳、路航、让·弗朗索瓦·赫奇耶(Jean-François Rauzier)、王一冷、吴笛笛共7位艺术家的精彩作品共抵现场,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观赏体验。
▲ 陈庆庆,《梦树》,57×81×12.5cm,自然材料纤维,2015
陈庆庆的《梦树》的将纤维艺术的自然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 艺术家陈庆庆接受“凤凰艺术”采访
陈庆庆的现成品装置和丝麻编织衣服在视觉语言,尤其是在材料上,具有高度的语言实验性,它不仅具有历史、女性和人性交织的思想穿透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她对时代和个人挣扎的一种语言拯救力量。
▲ 陈曦,《内·外》三,布面丙烯,230×195cm,2019
而陈曦本次展出的两件作品《内·外》、《内-外系列10号》展示了艺术家对于人类欲望以及由此产生的与世界的矛盾关系的探讨与哲思。
▲ 陈曦,《内-外系列10号》,布面丙烯,150×195cm,2020
兔子的形象是陈曦近些年作品的核心主体,画面中不同的色彩表现出生活中的种种拉扯,表达出激越的情绪与躁动。艺术家的笔触在保持专业水准的同时,又带有轻松与流畅。整个画面也不再是一幅静止的作品,而变成一个个能量场域。
物质和科技的飞跃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影响着我们彼此的情感与交流。画面中的兔子或许是被困其中,也或许是在享受着独属的内心空间和自在宁静的时刻…
▲ 从上至下:李琳琳《龙》、《蘑菇》、《蘑菇》
李琳琳善于创作大空间、大架构装置作品、公共艺术作品,其作品强度、视觉冲击以及透视现实万象的锐度给人以深刻印象。
▲ 李琳琳,《蘑菇森林-回声》,长38cm×宽31.5cm×高36cm,铝合金,木料,树脂,2023,版数:1/16,装置
在李琳琳的作品中,蘑菇象征着一种生命能量,带有神秘的力量,蘑菇与动物骨骼的组合方式,灵感来自于冬虫夏草这种奇异的植物,它是一种生命形式转化为另外一种生命形式,是生命的延续和升华,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动物死去后的生命能量重生为蘑菇这种新的生命形式,生与死两个主题都得到了重新展现。
▲ 李琳琳,《蘑菇森林-LOVE》,长66cm×宽93cm×高13cm,铝合金,树脂,版数:2/16,2023,架上装置
同时,重生也可以指人类文化和思想的进化,旧的思想和意识形态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获得新生。所以在作品中也有许多代表文化记忆的日常物品与蘑菇的组合。总之,蘑菇是一种有灵性的生命,艺术家希望用蘑菇来探讨生命力量的永恒延续。
▲ 路航,《蝙蝠》,130×95cm ,布面油画,2023
路航工作、生活于巴黎、北京。并在成都蓝顶美术馆、巴黎CROUS画廊,巴黎地平线画廊等艺术机构举办个展。井获有 ICART Artistik Rezo青年奖等奖项。作品及文章发表于 《人类、艺术与社会》 等媒体杂志。本次博览会,路航的两幅布面油画作品将在现场进行展出。
▲ 路航,《猴子》,70×60cm ,布面油画,2023
作品《蝙蝠》来源于艺术家的一位向导朋友讲述的一次无意进入蝙蝠洞穴的故事,而作品《猴子》则与卡夫卡的《变形记》、《致学院的报告书》两部作品有关。艺术家的视线仿佛常常聚焦与人与动物、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一个个隐喻的画面,引起观者的思考。
▲ 让·弗朗索瓦·赫奇耶(Jean-François Rauzier),《Cuba》,摄影
1952年出生于法国的让·弗朗索瓦·赫奇耶(Jean-François Rauzier)以拍摄现实存在的地点(主要是文化遗产地)而闻名,他的作品汇集了数千张用长焦镜头拍摄的照片,从而构建了不同的超现实主义宇宙;超过400张超照片已通过艺术博览会、艺术展览以及订单售出。
其个人网站主页高峰期的数字点击量约为30,000次,不仅是数字艺术领域的先驱者,更是浩瀚摄影技术(hyperphotographie)艺术流派的发明者;JFR作品被巴黎市政厅、Emerige Collection、Léon GROSSE Collection、沙特阿拉伯皇家等等机构收藏;2020年JFR受迪拜世博会邀请在法国馆展出作品“乌托邦”,并成为永久展览;其作品于2021年作为国礼被赠送给阿联酋总统。
▲ 让·弗朗索瓦·赫奇耶(Jean-François Rauzier),《Giverny》,摄影,2024
本次博览会现场,观众可以看到艺术家的两幅摄影作品《Cuba》、《Giverny》,艺术家以其独具魅力的视角呈现出一幅幅兼具油画质感的摄影作品,使得绘画与摄影的边界逐渐模糊。
▲ 从上至下:王一冷《风吹麦浪》、《我从山野走过》,从左至右:王一冷《坠入爱河》、《下雨天》,纸本钢笔,30×42cm,2022
王一冷擅长以水彩,油面,钢笔画等形式进行创作。被称作人间浪漫观察员的一冷,几年来心无旁骛,围绕 “爱”的主题,笔耕不辍,深受观者喜欢,她的治愈系画风和独具视觉呈现力的创造,正影响着大批新生代艺术爱好者。
▲ 左上:王一冷,《爱是一张织不完的网》,纸本钢笔,30×42cm,2022;左下:王一冷,《用爱将你包围》,纸本钢笔,30×42cm,2022;右上:王一冷,《about love》,纸本钢笔,30×42cm,2022;右下:王一冷,《每天用100种语言说我爱你》,纸本钢笔,30×42cm,2023
▲ 王一冷,《爱在春天》,纸本钢笔,30×42cm,2023
麦勒画廊特别呈现由马丁·戈雅生意策划项目“转塘天书”,带来白桃桃、PAPAPEPIA、祝金坤等年轻艺术家的多媒介作品,呈现出感性独特的面貌。其中如朱湘闽以凯鲁亚克写作的癫狂所激发的魂灵之舞,也有白桃桃以毛绒蜘蛛为取景瞬间的残酷童话;既有陈镒晗的街头涂鸦写意,也有张听以记忆留痕的绘画。世界化为数据,在CATTIN TSAI,祝金坤,LazyBackHome,以及3lla W4ng Ol55on等Z时代面孔中以3d打印,游戏平台制作的图像的亚文化转译,以及PAPAPEPIA将雕像以永久不腐的PVC塑料所塑造。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麦勒画廊展位现场
VETA by Fer Francés由Fer Francés于2021年创办,位于西班牙马德里。目前,VETA正在经历一场革新,由荣获2017年普利兹克奖的西班牙著名建筑工作室RCR负责翻新和扩建,使画廊成为一个面向不同学科的开放空间,打破传统的“白色立方体”规则,成为马德里人口最密集地区的一个地标性建筑,推动该社区成为西班牙当代艺术景观的核心。这家先锋画廊备受全球关注,本次带来以实验性表达为主的 80 年代后期艺术家豪尔赫·加林多(Jorge Galindo)。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VETA by Fer Francés画廊展位
▲ Jorge Galindo,Feria Parorexia,Oil and glued wall painting on canvas,200 × 200cm,2023
恪理画廊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位于中国上海的前卫当代艺术画廊,坐落在充满活力的M50文化公园内。本次博览会上展出了哈维·卡波内(Xavi Carbonell)、胡安·米格尔·帕拉西奥斯(Juan Miguel Palacios)、黛比·瑞达(Debbie Reda)等,呈现一场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与抽象表现主义相融的艺术体验。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恪理画廊展位现场
▲ 赛斯克·阿巴德,朋友,布面丙烯,120 x 120cm,2022
伯年艺术空间展示青年艺术家葛雅静的个人项目。葛雅静的绘画涉及极繁主义、艺术史以及与女性的亲密意识相关的问题。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伯年艺术空间
▲ 葛雅静,无法示弱的拥抱,2023 - 2024,丙烯、油粉棒、图像转印、喷漆,213 × 158 cm
Sputnik Partners是一家多领域设计工作室和艺术平台,专注于设计与艺术相关的活动,支持艺术家和手工艺者推广独特的艺术体验,尤其关注数字技术的应用。此次展位引进俄罗斯裔艺术家玛丽娜·费德洛娃(Marina Fedorova)的最新项目“宇宙之梦——新生”,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视觉语言,玛丽娜为观众展现了一个既梦幻又深刻的宇宙观,激发了人们对自然和宇宙奥秘的无限遐想。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Sputnik Partners展位
▲ 玛丽娜·费德洛娃,新生,SLA 3D打印,光敏树脂,直径 100cm,2023
秋刀鱼艺术中心致力于推广台湾年轻艺术家,本次带来黄敏俊的绘画,刘欣宜、陈修桥等艺术家的装置作品。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秋刀鱼艺术中心展位现场
▲ 光 25,81 x 47.5 cm(3pcs),油彩畫布,2024
当代东京画廊在日本经营当代艺术超过20年,除经营日本一线艺术家作品外,近年来,还把目光投向更多日本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以及将更多时下日本当红艺术家推广到中国及其他地区。本次带来了绀野真弓(Mayumi Konno)、川上喜朗(Kawakami Yoshiro)、森本来実(Kurumi Morimoto)等艺术家的作品。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当代东京画廊展位
MJK Gallery展示了土井沙織(Saori Doi)的作品,以神秘学和神话的方式描绘生活在自然中的动物和人类形象。她使用简单的材料如石膏、麻纤维等进行塑造,强调“手的思考”和直观的表达。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MJK Gallery展位
▲ 土井沙織,Hunting or saving,2022,パネルに寒冷紗、石膏、水干、弁柄、ピグメント、 岩絵具,73 × 130 cm *2
北极熊画廊2011年成立于北京798艺术区,一直致力于推广中国当代艺术、日本动漫文化的发展。此次博览会上,带来了 90 后艺术家饭田文香(Iida Ayaka)充满细腻情感与想象力的绘画。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北极熊画廊展位现场
▲ 井上直久,在海里发现的青梅竹马,布面丙烯,28 × 41cm,2023
中艺达晨呈现刘诗琪、王昊阳、林继东等一众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画面鲜活且颇具思辨之力。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中艺达晨展位现场
除专注于当代艺术的专业画廊展商外,包罗万象的艺术实践与媒介将为观众带来多层次的视觉文化体验。来自上海的 canU 参聿呈现《情感衣旧》,以旧衣及循环材料改造的作品进一步展现可持续时尚前沿理念。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情感衣旧 by canU展位现场
E.SCAPE 艺术空间带来新锐摄影师郭濮源的近新创作,于瑰丽的自然风光中编织人类的原始梦境。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E.SCAPE 艺术空间展位现场
独立艺术首饰Dark Licht Gallery 是两位设计师主理人2021共同创立在上海的线下展陈/体验空间,并由二人分别独立完成空间陈列与装置。此次展出了陈璐与 Regina Dan 的作品,呈现金属的质感与温度。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DARK LICHT GALLERY展位现场
MAISONALT x YANG KAI 展位呈现艺术家杨凯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与新生代高级珠宝相结合,造亦真亦幻的无境之景。艺术装置《无境之景》是艺术家杨凯着力打造的绝美乌托邦般的一道幻像定格,无限灰阶的花卉丛生其中,每一朵花既是无数影绰的合体,也是水月镜花的盎然实体。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MAISONALT X 杨凯展位现场
太和艺术空间是中国第一代画廊,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早期拓荒者。此次携手艺术家丁国红将东方美学经验转化为具有当代气质的视觉图像,呈现对于东方哲学问题的思考。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太和艺术空间展位现场
▲ 丁国红,金缮计划之经课,纸本水墨,100 × 100cm,2024
黄硕工作室带来独树一帜的生态艺术景观作品,以自然界真实生境样貌为原型,通过手工艺还原绮丽独特的局部景观。
▲ 2024年JINGART艺览北京,黄硕工作室现场展位
04 /JINGART
对谈、总结
与期望
首日两场论坛「来自未来的合奏——2024-2025 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启动论坛」、「艺术自媒体变现以及如何更好的运营自媒体」,在SKP-S二层的SKP RENDEZ-VOUS举办,吸引众多观众参与。论坛分别以严谨学术体系和活跃新兴行业路径,剖析与助力年轻一代艺术创作者的成长轨迹。
第一场论坛邀请往届获奖艺术家吴俊勇、王一,执行委员会委员、艺术评论家及策展人沈奇岚博士,专业评委代表A4美术馆馆长孙莉、和美术馆执行馆长邵舒,以及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科负责人胡介鸣出席,共同回顾评选发展历程,分享并探讨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之路。
▲ 来自未来的合奏——2024-2025 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启动论坛 现场
第二场论坛汇聚三位知名艺术博主Olivia Art Talk、吕辰及张安迪,并由JINGART联合创始人周大为主持,分享他们探索及经营艺术自媒体的成功经营,为越来越多的个人及机构自媒体账号提供宝贵建议,并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技术时代讨论艺术传播的更多可能性。
▲ 艺术自媒体变现以及如何更好的运营自媒体 论坛现场
JINGART第二日公共论坛「canU Talk:艺术、时装与可持续的相融之道」、「时装摄影是不是艺术 」聚焦艺术与时尚话题前沿,吸引创意领域人士与热情观众,论坛介绍后观众们积极与嘉宾互动问答。第一场论坛通过与艺术的感性对话,与时装的对垒融合,发现可持续之旅中的更多可能,探索艺术与时尚可持续的新答案。第二场论坛中,嘉宾们分享了时尚摄影的价值,影像以时装作为媒介的传播价值,以及影像在当代艺术中的收藏价值。
▲ canU Talk:艺术、时装与可持续的相融之道 论坛现场
▲ 时装摄影是不是艺术 论坛现场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采访/王家北 编辑/dbk 责编/d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