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迫使奥特曼重新考虑中国战略

2025年2月12日,OpenAI 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在巴黎举行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上发表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声明:OpenAI 愿意与中国合作。尽管Altman承认他不知道美国政府是否会允许 OpenAI 与中国合作,但他表示认为寻求合作很重要。

鉴于 OpenAI 过去对中国开发者的限制——从阻止 API 访问到严格的地理围栏,及其“对抗中国”的态度——2025年1月13日发布的人工智能“经济蓝图”中建议美国政府“打败中国”,这一180度的转变着实耐人寻味:

这是战略性的重新定位、真正的合作承诺,OpenAI 被Deepseek的突破搞得措手不及的临时策略调整?或者,OpenAI 是否承认或者暗示了一个事实,在迅速变化的 AI 格局中,忽视中国(不管作为市场还是合作者)是一个战略性错误

DeepSeek 的颠覆

一年前,OpenAI 是生成式 AI 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导者。随着 GPT-4 及其企业集成的推出,该公司巩固了其在 AI 应用领域的主导地位,使其 API 成为全球企业必不可少的工具。

然而,近几个月来,中国 AI 领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就在最近,中国 AI 初创公司 DeepSeek 推出了其大规模语言模型DeepSeek-R1,训练成本仅为 OpenAI 的十分之一,同时在多项核心任务中的表现可与 OpenAI 的 o1 模型相媲美。

多名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指出,DeepSeek-R1 性能最令人印象深刻之处在于,它并非通过利用高性能 H100 芯片提供的大量计算能力取得成果,而是通过优化不太复杂的 H800 芯片间的内存带宽来进行这种新模型的大部分训练。

DeepSeek优先考虑效率而非蛮力计算能力的新模式撼动了美国硅谷的根基——对Nvidia 高端芯片等昂贵硬件的依赖,以及严格的专有控制。

这种转变首先震动了资本市场,导致美国主要公司的股价下跌。对于投资者来说,人工智能战场显然正在发生变化。尽管 OpenAI 仍是主导力量,但具有成本效益、性能卓越的中国人工智能模型的崛起预示着竞争新时代的到来。投资者不得不重新考虑:Meta、OpenAI 和微软等公司专注于扩大计算能力的高成本模式,是否还可持续?Nvidia 的业务前景是否被夸大了?

Deepseek的颠覆性还不仅仅关乎技术实力,它可能标志着全球权力的重要转变: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人工智能的创新和权力中心正在从美国转移的苗头。DeepSeek 的成功迫使硅谷和西方大型科技公司“重新审视”其在AI领域的创新和地位,曾经不容置疑的主导地位突然被来自中国的初创公司所撼动。

美国著名的反垄断专家马特·斯托勒(Matt Stoller)对此评论道,Deepseek揭示了有关美国技术能力的许多真相,其中之一就是美国的大型科技公司(Meta、微软、谷歌、亚马逊、苹果)不再擅长开发和部署出色的技术,其激励机制在于通过围绕垄断和榨取的创新来取胜,而非打造更多更好的产品。

地缘政治秩序的转折点

即使OpenAI想与中国合作,美国的决策者也会通过政策否决这一企图或控制其合作范围。

美国政府将人工智能视为一项关键的国家利益,因此过去几年一直在加强对华技术出口的限制。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供应商英伟达已经在美国政府干预后被迫向中国提供降级版本的GPU。

DeepSeek 的突破让一些人质疑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是否失败了。研究员迪恩•鲍尔 (Dean Ball)表示:“你可以让 [计算资源] 远离中国,但你无法出口管制全世界都在追寻的创意。”

DeepSeek 的成就确实提出了有关美国更广泛的人工智能战略的重要问题。美国决策圈大部分近期的讨论都集中在限制中国能力的必要性上——特别是通过限制其访问计算的能力。这些论点强调,美国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在发展通用人工智能(AGI) 所需的计算能力方面超越中国,否则中国将“赶上”。这导致一些人工智能公司的认为,例如,快速大规模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负面外部效应值得发展 AGI 的长期利益。这种论点对人工智能公司来说具有巨大的商业优势,因为它们可以积累更多的芯片来获得竞争优势。

这种围绕计算和访问计算的框架,被披上了赢得“人工智能竞赛”唯一要诀的外衣。DeepSeek 的例子却表明,美国这种对国家安全和计算的过度关注,限制了真正讨论某些治理策略的权衡,及其对国家安全以外领域的影响的空间。

因此,DeepSeek 的崛起可能促使特朗普政府采取行动,导致旨在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导地位的全面政策转变。特朗普表示DeepSeek可能为美国科技公司敲响了警钟,并称之为“斯普特尼克时刻”。美国总统刚刚入主白宫后就宣布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包括联邦政府对人工智能研究进行大规模投资、政府与私营科技公司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放松被视为阻碍美国创新的监管规定。

TIPS: 斯普特尼克时刻

形容在科技、军事或其他领域,当一个国家或组织意识到自己在关键领域落后于竞争对手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压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紧迫感和行动需求。

“斯普特尼克时刻”源于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震惊了美国,使其意识到在太空竞赛中被苏联超越,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美国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数学和科学教育、成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以追赶苏联的科技步伐。

欧洲入局AI技术竞争

DeepSeek 的重要性还在于它表明,AI竞争是开放的,竞争局势是瞬息万变的。这对于欧盟的AI行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在AI领域,欧盟迄今为止一直只是以监管制度领先自居,而没有在技术上领跑。在Deepseek横空出世之前,大多数人已经认定,由于开发大型AI模型所需要的投资和计算资源非常庞大,欧盟几乎不可能像美国一样拥有自己的AI平台。但是Deepseek的成功证明,AI领域仍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巴黎举行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上,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宣布,欧盟将斥资 500 亿欧元,以补充由私人投资者联盟“欧洲人工智能冠军计划”已承诺的 1500 亿欧元资金。2000 亿欧元的“Invest AI 计划”旨在帮助“加速”欧盟内训练复杂 AI 模型所需的所谓超级工厂的建设。

2月10日,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曾表示,法国将向 AI 领域投资 1090 亿欧元。

欧盟和法国此举,类似于美国特朗普总统斥资5000 亿美元的“星际之门”AI 数据中心项目。

这说明,欧盟不再满足于AI治理的领先地位,而决心加入中美人工智能的“军备竞赛”。当然,这也将使目前人工智能监管政策和地缘政治格局更加复杂化。各国的监管政策将被视为“保护和分化”的工具,技术转让和合作可能性会更加有限。

结语

“人工智能军备竞赛”是由技术主导地位驱动的。中国、美国和欧盟正在规划不同的道路,权衡安全风险与全球合作的需要。为期两天的巴黎峰会结束时,英国和美国拒绝签署“确保人工智能开放、包容、透明、道德、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赖……使人工智能对人类和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承诺。而中国则是签署该宣言的61个国家之一。

OpenAI 的在巴黎峰会上的声明似乎是对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的反应,人工智能格局的真正重新平衡还有待观察。

但无论如何,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潜在的全新人工智能范式,其中中国的开源创新和国家支持的发展模式,似乎证明了比硅谷企业的驱动方式更为有效。

作者:互联网法律评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