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出品 文|田牧 编|彭彬
拥有超10亿用户的支付宝,发生任何变化都会牵动亿万人的神经,更何况是收费。
2月21日,支付宝发公告称,自3月26日起,通过支付宝给信用卡还款将收取服务费,收费比例为信用卡还款额的0.1%,与此前已经开启收费模式的微信费率相同。区别在于,支付宝为每位用户提供了每人每月2000元的免费额度,还款超出2000元部分将按0.1%收费。
支付宝在公告中解释,收费是因为“信用卡还款服务的综合经营成本上升”,让财大气粗的支付宝也扛不住了,才选择向用户收费。
业内专家分析,支付宝在公告中提到的综合经营成本上升,主要是因为央行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上缴新规导致的收入下降,和“断直连”导致的通道费上涨。
即使这能获得用户的理解,但却管不住习惯了免费的人们转而寻找其他渠道。一持有十多张信用卡的深度用户就在朋友圈表示:“支付宝还信用卡,卒!”
另一方面,随着近两年各大银行信用卡发卡量猛增,越来越多的人用上了信用卡。线上发卡、互联网营销获客、信用卡代还、大额消费信贷等诸多业务,纷纷涌现。持有信用卡的人,就成了各家机构眼里抢食的目标。
对于信用卡用户来说,免费时代不仅要结束了,其自身也成为了这条产业链上提供利润的人头数字。
免费时代结束?
在信用卡还款免费这件事上,支付宝比微信多坚持了一年。
2017年12月,微信首次开始对信用卡还款收取手续费,费率0.1%,但有5000元的免费额度。2018年8月起,微信又将5000元的免费额度取消,全面收取0.1%的信用卡还款手续费。
对于两次收费调整,微信的解释都一样:随着信用卡还款业务的迅猛增长,补贴的支付通道手续费也大幅增加。
也就是说,免费时代,用户每在支付宝或者微信还一笔信用卡账单,支付宝和微信并不赚钱,还要往里贴钱。在还款人数少的时候,补贴成本在其可承受范围内。而随着两者的用户都先后超过10亿,使用它们还款的用户量自然也在增加,微信和支付宝的成本压力也就如其所说一同上升了。
在此之前,微信或者支付宝还可以通过积淀的大量备付金获得的利差来弥补这块成本,但随着央行新规出台,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自2019年1月14日起,将客户备付金100%集中交存到人民银行。这条挣钱的路就被掐断了。
再加上“断直连”导致的通道费上涨,一跌一涨之间,支付宝们的成本压力陡增。当均衡之后发现承担这些成本无法获取更多收益时,它们就顾不得可能出现的用户流失,必须要收费了。
事实也是如此。自2017年12月微信开始对信用卡还款收取手续费后,不少习惯用微信还信用卡的用户转而到支付宝上还款。此次支付宝开收服务费,也使得大批信用卡用户开始寻找其他免费还款渠道。
支付宝在公告中就主动表示,“(用户)可以选择一些提供免费信用卡还款服务的网银等进行操作。“
启阳路4号发现,除了在银行自家APP上还信用卡免费外,银联云闪付、京东金融等APP目前还信用卡仍然免费。2月22日,在腾讯旗下安卓应用商店应用宝中,银联云闪付在理财类的APP流行榜中排名进入前十,为第8名。
而以信用卡还款业务起家的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也在昨天趁势宣布,在其APP上每次还信用卡,可有20000元免费额度,超出后收取0.1%的手续费。
但无利不起早,这些公司之所以宁愿自己承担高额成本,是利用“免费”获客,再通过其他业务赚钱,这正是屡试不爽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具体到支付宝来说,在微信早其一年多开启收费模式的情况下,仍坚持免费,无非是借此获取客户,提高用户粘性,进而增加用户在支付宝其他盈利业务上的消费。
51信用卡打的算盘也一样。但不同的是,比起微信支付宝的十亿级用户,51信用卡的用户数为8100万。相应的,其要负担的成本比起这些老大哥来说,也要轻不少。
但随着近年来我国信用卡发卡量和信用卡人数的快速增长,发生在支付宝微信身上的不可承受之重,也会随着51信用卡用户数的增长而越发凸显。可能到那时候,信用卡还款的免费时代,也将真正结束。
银行疯狂发卡
2018年初,中国工商银行在这一年要发2000万张信用卡的消息就让此前做网络借贷中介的方成川兴奋不已。
此前靠做现金贷中介,方成川在2017年大赚了一笔,买了跑车。那时是现金贷的黄金岁月,无数大大小小的平台靠着年化超100%的高利率赚得盆满钵满。但因为暴力催收、裸贷等恶性社会事件的不断发生,监管在2017年底对行业进行了一刀切似的整顿,疯狂一时的现金贷转而进入寒冬。
方成川正是在行业冰火两重天的转折点,知道了工商银行大量发放信用卡的消息。
2016年一季度公开数据显示,当时中国人均信用卡持卡量为0.3张,与美国人均2.9张相比,仅为其十分之一。此前“中国还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的新闻让人吃惊,其实,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也将近有10亿人没有信用卡。
2010年-2017年间中国信用卡人均持卡量。
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人整体的消费水平较低、信用卡使用习惯还未普及,但另一方面则展示了中国市场巨大的增长潜力和空间。
正是看到了数量巨大的中产消费人群的出现,各大银行纷纷开始加大信用卡发卡量,抢夺用户。而无论是巧合还是监管的有意为之,现金贷的退场,给了银行进场收割一个很好的机会。
仅2018年上半年,以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平安银行三家势头最猛的银行为代表,其新增发卡量就分别达到了1421万、1300万、917万张。其中,招商银行的同比增长率高达121.34%。央行发布的报告则显示,截至2018年3季度,全国信用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6.59亿张,人均持有信用卡0.47张,相较2017年的人均持卡0.39张,增长了20.5%。
2017年各地区信用卡人均持卡量(单位:张)。
与以往业务员上门办卡或者银行柜台申请不同,线上发卡、审批成为此次银行发放信用卡的主角。
而线上发卡自然需要营销获客。方成川便是看到了这方面的机会,开始为银行提供线上信用卡导流获客的业务。凭借对信用卡人群特征的了解,方成川从百度、今日头条购买信息流广告,将“快速办卡”、“大额度”等作为关键词,转化率很高。
他告诉启阳路4号,2018年初,为银行导流一个客户过去,可得150元左右,而其平均成本仅为25元左右。这让他决定完全放弃现金贷业务,全力投入到为银行信用卡获客中。“比起做现金贷,我(做信用卡导流)也算洗白了。”方成川说。
与方成川的转变类似,在现金贷黄金岁月被称为最大贷款超市的美股上市公司融360,在线信用卡发卡业务也成为其2018年最亮眼的业绩之一。据其对外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8年11月,其在线信用卡发卡量突破1000万张。而在此之前,融360的最大业务是为各网贷平台引流。
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旗下的大数据公司也在其中抢食。凭借手中海量的数据优势,它们成为银行信用卡中心重要的营销服务提供商。一位运营商内部人士对启阳路4号表示,2019年,大数据营销获客是其主攻的一个方向。
优质资产
方成川、融360等公司,成为银行疯狂发卡路上的卖水者,但赚大钱的最后还是银行。
2018年初,方成川为交通银行引流一个客户,可以拿到150元的佣金。如今流量成本相比2018年初可称为暴涨。深圳小牛在线的市场总监告诉启阳路4号,以2018年6月为界,此前P2P平台获客的流量成本在100元左右,到了2018年底,流量成本陡增到近千元。
如今线上发卡成为银行的重要渠道,其获客成本自然也会随着流量成本的上升而增加。但银行并没有放慢信用卡发卡的脚步,它们知道,这部分的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信用卡用户身上。
相比于现金贷以蓝领、较低收入人群为主要用户,信用卡用户大多为公司白领、高收入人群,这部分人群重视信用,消费能力强,还款能力也强,在银行眼里属于优质资产。
51信用卡在其2018年中期报告中也表示,“我们拥有高价值的用户基础……大多拥有多张信用卡。他们信贷活跃,消费需求较高,愿意支付利息满足消费需求。”
而根据央行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3季度,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4.69万亿,应偿信贷余额为6.61万亿,卡均授信额度2.23万,授信使用率45.03%。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80.98亿,环比增长16.43%,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34%。
从该数据可看出,首先,中国信用卡市场拥有超过10万亿级别的规模,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其次,虽然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环比增长16.43%,增长速度略快,但1.34%的不良率还远低于5%的国际警戒线,处于可控范围。
但如果信用卡办了不用,或者从不透支、分期,保持按时还款的习惯,银行仍很难从这种用户身上挣到钱。
而随着消费升级成为趋势,以及国家将消费金融列为推动居民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银行等机构将挣钱的目标瞄准到了信用卡分期和大额现金贷款上来。
比如招商银行的APP“掌上生活“,首页正中间的位置长期显示着贷款广告,“您的最高可借金额300000”;中信银行信用卡的微信服务号,向用户推送的交易提醒消息,很多都带有明显的推广:戳我借钱,最高可申请借款金额300000元。
招商银行“掌上生活”APP首页,借贷信息处于显要位置。
同时,这些银行还加大了向用户推荐信用卡分期的力度。在多家银行官方APP还款界面,都在显要位置向用户推荐分期还款,有的还用打电话的形式向用户推荐办理分期。启阳路4号近期就多次接到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信用卡中心打来的电话,业务员极力推荐办理信用卡账单分期,即使用户愿意全额偿还,业务员也会以手里多留钱等理由劝说办理。
中信银行信用卡微信服务号交易提醒消息,推广其大额现金分期产品。
无论是信用卡账单分期,还是大额现金贷款,银行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信用卡用户借款,从而赚取手续费。而这个手续费,并不低。
融360网站的金融百科中关于“某银行信用卡分期利率是多少?”的问题,其如此解释:目前银行收取的12期的分期手续费率在7.2%左右。不过,部分银行分期后的资金占用是分段的,第一期还的资金我们实际上只使用了一个月,第二期的资金也只使用了两个月,而我们每个月付出的手续费都是按照7.2%的年利率来算的。综合来说,这1.2万元12个月分期的真实利率远比想象的要高。据专业人员测算,其实际年利率高达22.34%。所以说分期付款是有成本的,一般金额越高、期数越多,手续费也越高。
这并非某银行一家的问题,而是目前绝大多数分期产品的秘密。银行正是利用了人们对专业金融问题的盲区,来赚取高额的利润。
其实这些银行的“花招”并非最近才有的。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络借贷愈发普遍。支付宝、微信、京东、百度等巨头都发展出了自己的现金分期产品,比如蚂蚁借呗、微粒贷、京东金条等。而支付宝花呗和京东白条,实际上已经类似于银行的信用卡。
如上文所说,支付宝、微信等平台之所以愿意在前期承担信用卡还款的成本,除了留存这部分有价值的优质客户,提高他们的粘性,也在围绕这些人群赚钱。
与银行在信用卡还款时频频向用户推荐账单分期、现金分期等产品一样,花呗和京东白条也都会想方设法促使用户对其账单进行分期。
而51信用卡的最大盈利点,也是将用户导向其提供的现金分期产品上。据51信用卡2018年中期报告显示,2018上半年,信贷撮合及服务费的收益为9.34亿元,占其总收益的73.2%,同比增长35.4%。而其因撮合用户办理信用卡获得的信用卡科技服务费,2018上半年收益为1.1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6.2%。
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2018年中期报告公布的财务数据。
由此便可看出,在财大气粗的支付宝都开始向信用卡还款用户收费时,51信用卡还能提供每次20000元的免费还款额度,是因为它们从这些用户身上赚到了更多的钱。
当你在支付宝、微信或者51信用卡等APP上看着到期的信用卡账单却没钱还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到它们各自提供的蚂蚁借呗、微粒贷、现金分期等产品。
马云早年间参加《赢在中国》时,曾说:“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
对于习惯了支付宝等诸多金融产品提供免费服务的用户来说,你以为赚了它们的便宜,但在支付宝们的眼里,你因是一项优质资产才有价值,最后它们会从别的方面把钱赚回来。
商人从来都不是慈善家。
注:本文是启阳路4号(ID:qiyanglu4hao)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为方便交流,交流、转载,请加小编微信:fhwcaijing,爆料财经线索,交流行业干货,联系邮箱:pengbin@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