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追求的终极理想是金钱与爱情的完美结合。可惜啊,许多人既没有像原著中一般得到金钱,也没有像电影中一样得到爱情。
——遇言姐
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不再搞怪的Lady Gaga,脖颈上一枚128克拉的蒂凡尼镇店黄钻惹人注目。
事实上,Lady Gaga是第三个公开佩戴它的人。
上一次,这枚黄钻出现在世人面前,还是赫本的时代。
▲Lady Gaga凭借在《一个明星的诞生》中的表演,获得最佳女主角提名。麦昆礼服和黑皮手套,都不及脖子上那颗蒂凡尼镇店之宝来得炫目
▲作为蒂凡尼的代言人,Lady Gaga致敬的是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中的造型
▲这枚名为 Tiffany Yellow Diamond的黄钻估价为3000万美元,维基百科还为它设立了词条
这块原钻于1877年在南非金佰利钻石矿被挖掘,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黄色钻石。
稍后,蒂凡尼的创始人,查尔斯·蒂凡尼以 18,000 美元的价格购得,并委托天才宝石学家,年仅23岁的乔治·坤斯博士(George Frederic Kunz),花了一年时间,将287 克拉的原石切割为128克拉的枕头形方钻。
直到20世纪中期,这枚黄钻一直是以裸钻的形态被蒂凡尼收藏。
▲就是这一块石头啦,它是迄今为止美国展出过的最大颗的钻石
▲另一枚现存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希望之钻(Hope Diamond),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一颗蓝色钻石。希望之钻的重量为45.52克拉,大概是蒂凡尼黄钻的1/3
▲位于南非中部的金佰利钻石矿曾是世界上著名的钻石中心,占地17万平方米,深240米,钻石产量达到3吨,已于1914年关闭
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上,蒂凡尼黄钻首次亮相。
之后,这枚镇店之钻一直被收藏在纽约第五大道旗舰店内,偶尔出借给博物馆展览一下,到如今足有130年的历史了。
2017年时,蒂凡尼黄钻被送往温哥华展出时,遇言姐见过一次。
可能是我自己对钻石无甚兴趣吧,除了“非常大”、“非常亮”外,倒也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
▲这一颗用蒂凡尼之名命名的黄钻共90个切割面,比传统工艺要多上足足32个切割面,被认为是当时最顶尖的工艺
坤斯博士是蒂凡尼历史上著名的宝石鉴定师。
他在20世纪初发现了粉绿色的摩根石(Morganite),以及粉紫色的紫锂辉石(Kunzite),前者因为被金融家J.P.摩根收藏而得名,后者是用坤斯博士的名字命名的。
▲蒂凡尼摩根石项圈
▲蒂凡尼紫锂辉石戒指
蒂凡尼黄钻一经发现立刻被鉴定为稀世珍品。
即便是对名贵珠宝司空见惯的蒂凡尼,也仅仅展出过为数不多的次数。
130年来,蒂凡尼将这枚钻石借给过3位名人公开佩戴。
▲1957年,社会活动家玛丽·怀特豪斯夫人 (Mrs. Mary Whitehouse) 在出席罗得岛纽波特举办的蒂芙尼舞会上佩戴了这枚传奇黄钻项链。当时,黄钻被镶嵌在一条白金钻石项链上
几年后,赫本为电影《蒂凡尼的早餐》拍摄宣传照时,借戴了这枚价值连城的黄钻。
当时,它被镶嵌在珠宝设计师让·史隆伯杰制作的丝带项圈上。
▲珠宝设计师让·史隆伯杰(Jean Schlumberger)将这枚黄钻镶在了自己设计的丝带项链的正中央
赫本在电影中饰演的霍莉是一名混迹纽约的应召女郎,每天早晨一边痴望蒂凡尼的橱窗一边吃三明治,靠收费50美金同客人“去一次更衣间”维持生计。
但她脖子里的这条项链可是货真价实的珍品。
据说,当年蒂凡尼公司在电影拍摄期间一度忧心忡忡,担心女主角的身份会拉低品牌的名誉。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蒂凡尼的早餐》是史上最成功的植入广告。
许多年前,遇言姐在蒂凡尼购买结婚戒指时问经理,你们还卖不卖银制的电话拨号器?真的会帮客人往铁指环上刻字吗?
他回答,第一项产品已经不再供应了,第二项服务从来没人提出过。
▲当年,《蒂凡尼的早餐》的作者卡波特极力反对赫本出演霍莉,他的理想选角是梦露,性感中带着天真。谁又想到,形象清纯的赫本能把俗气市侩却又天真烂漫的拜金女演得惟妙惟肖
▲正片中的赫本没有佩戴这条黄钻丝带项圈,而是选择了大颗、多层的假珍珠项链,毕竟,这更符合角色的身份
▲1995年,蒂凡尼黄钻又被镶入让·史隆伯杰的另一件作品——山石小鸟
1972年,蒂凡尼在《纽约时报》刊登了一条奇货可居的拍卖广告。
广告称:
如有人能在24小时内奉上500万美金(相当于今天的2千5百万)现钞,蒂凡尼就会将黄钻售出。现金之外,任何支票都是不被接受的。
结果当然是无人能够登门,反正店家也不是真的想卖, 不过是搞个噱头自抬身价。
到2012年时,这枚黄钻被镶嵌在如今的,也就是Lady Gaga佩戴的项链上,以纪念蒂凡尼成立175周年。
所以你看,物品的寿命一定比主人长。
人不能永远拥有一件东西,我们所拥有的只是一段时光。
▲下一次再见时,不知是几多年后,又戴在谁的脖颈上
昨天,在查阅赫本那条黄钻丝带项链,其设计师让·史隆伯杰的故事让遇言姐觉得蛮有趣。
在蒂凡尼175年的历史中,诞生过不少蜚声国际的珠宝大师。
被允许在作品上留下署名的一共只有4人,让·史隆伯杰是其中之一。
另外三名署名设计师分别是:
70年代加入蒂凡尼,设计出心形、豌豆、小水壶、 Bone cuffs手环的,前模特Elsa Peretti。
▲图中的银豆子遇言姐也有一颗欸,上头的确刻有Elsa Peretti的签名
再有一位,是大家较为熟悉的,80年代加入蒂凡尼的,毕加索的女儿帕罗玛·毕加索。
她设计的心结、X、橄榄枝、双色戒指一直是蒂凡尼的入门款。
最后一位是获得普利策奖的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
他为蒂凡尼设计了一些后现代风格的首饰、家具、餐具,甚至是伏特加酒瓶。
▲遇言姐说,有天分就能处处生花
▲弗兰克·盖里设计出来的建筑是这样哒
与以上几位极简主义设计师不同,史隆伯杰是蒂凡尼署名设计师中,资格最老的,保守派设计师。
▲史隆伯杰年轻时也是很帅的,一副典型的犹太人面孔
辛普森夫人、葛丽泰·嘉宝、伊丽莎白·泰勒、杰奎琳·肯尼迪都是他的客户。
▲伊丽莎白·泰勒拥有史隆伯杰设计的雪花胸针和小鱼胸针
▲1963年,肯尼迪为杰奎琳向史隆伯杰定制了一枚水果胸针作为圣诞礼物。这枚饰品现存于肯尼迪总统博物馆
▲杰奎琳·肯尼迪至爱史隆伯杰设计的手环,被多次拍到佩戴手环的照片,媒体称这款饰物为“杰姬的手镯”
▲《Vogue》主编贝比·佩利(Babe Paley)也佩戴过史隆伯杰设计的海星胸针
史隆伯杰善于从海洋生物中获取灵感,他坦言希望可以“捕捉宇宙中的不规则事物,通过珠宝展示生物生长、变化的过程”。
有些设计如今看来略显老气,但在大半个世纪前,绝对是先锋的艺术。
有些设计至今还在淘宝上有仿品出售。
来看几款史隆伯杰的设计:
▲蜜蜂戒指
▲树叶戒指
▲蓝花戒指
▲海洋项链
▲鸡蛋手环
▲兰花项圈和耳环
▲红、蓝宝石羽毛项圈
▲葡萄藤项圈
▲1972年款红宝石项圈
▲18K金镶钻手环
▲蓝花耳环
▲这款蝴蝶胸针遇言姐在淘宝见到过仿品
▲这款菊花胸针淘宝上也有仿品出售
史隆伯杰出生于法国一个从事纺织业的富庶家庭,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
由于家人希望他从事银行业,从小展露出素描天份的史隆伯杰一度被禁止学习绘画。
最初做珠宝设计时,他只能从跳蚤市场寻找一些廉价的小配件作为原料。
史隆伯杰从设计纽扣做起,经由《Vogue》杂志的传奇编辑戴安娜·弗里兰(Diana Vreeland)介绍,加入蒂凡尼。
30年中设计出大量传世作品,并被法国政府授予国家骑士勋章。
▲为报答Diana Vreeland的知遇之恩,1941年,史隆伯杰为她设计了一枚勋章胸针。胸针上的中央“盾牌”上镶嵌椭圆形紫水晶和红宝石,骑士盔甲上镶嵌钻石,弓、箭和宝剑饰有蓝色珐琅。讲真,遇言姐倒没觉得很好看
▲史隆伯杰最为畅销的设计“十六钻”(Sixteen Stone)戒指上,他将钻石交错镶嵌在X形黄金之中
▲灵感源自拿破仑家族徽章的“双蜂”(Two Bees)戒指,金线环绕着两只对看的钻石蜜蜂,映耀着中央处的大颗钻石
▲Jasmine茉莉花项链可活动的黄金底座上镶嵌彩色宝石和钻石。史隆伯杰还复兴了19世纪在黄金上镶饰珐琅的技法
▲Rope系列采用18k黄金丝手工缠绕成为各种不同宽度的戒指
▲史隆伯杰绘制的平面图,过世后赠予位于巴黎的装饰艺术博物馆
史隆伯杰经常到巴厘岛、印度和泰国等地旅行,并设计了不少具有异域风情的作品。
▲海螺胸针,镶嵌黄色绿柱石、紫水晶、祖母绿和蓝宝石
▲以鱼为主题的手环
▲史隆伯杰设计的小胸针
1956年,业已声名鹊起的史隆伯杰签约蒂凡尼,时任蒂凡尼主席的沃尔特·霍芬如获至宝,专门为他开设了一间工作室,并提供无限资源作为支持。
这时的史隆伯杰想要选什么宝石就能选到什么宝石,想要多高超的工艺就能做到多高超的工艺,放手做设计变成了唯一需要考虑的事。
史隆伯杰加入蒂凡尼的第一年,就受托将著名的蒂凡尼黄钻设计成首饰。
他将这颗巨大的钻石置于丝带造型的项圈中央,取下之后仍然可以各自成立。
▲蒂凡尼创始人的曾孙,Henry B Platt,为赫本试戴项圈
《蒂凡尼的早餐》这部电影,在如今看来选题颇为奇葩。
一个靠援交过活的应召女郎,一个被富婆包养的潦倒作家,这样的两个人之间产生了爱情。
要知道那是世界还处于“稚龄”的60年代初期,纽约还是那个馥郁明亮,光彩照人的纽约,就连掘金女与软饭男也带着纯真可爱的浪漫气质。
全片更没有一个反派角色,包括从乡下赶来苦劝赫本回家的兽医前夫,探监时指导赫本财务知识的黑社会老大爷, 为男女主往赠品指环上刻字的蒂凡尼店员,都让人感到片刻的温暖。
▲在店内拍摄时,蒂凡尼派出了40名荷枪实弹的保安,以保证珠宝的安全
在影片中,蒂凡尼被描述为一个远离尘世、如梦似幻的地方,即便是橱窗外的掘金女,也依恋它的高贵与安宁。
全片最精彩之处莫过于终于卖掉一篇小说的男主,10块钱的稿费只够买一只银制电话拨号器,就是下图这个小东西。
▲讲究人不用手指拨电话,而用这样一只银色的小棒
这情形让遇言姐回忆起,我认识的一名女生曾经的感慨:为什么咱们买得起的都是不喜欢的东西。
当然,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步入中年后,我的物质欲远远没有20出头年纪时来得澎拜激烈。
最终,男女主角没有购买那支无聊的拨号器,而是询问店员,能否给一枚零食中附赠的指环刻字。
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家有格调的老店,蒂凡尼没有把这两个捣乱份子轰走。
那位中年店员拿起指环看了看,说了一句十分得体的话:
“如今买巧克力仍然赠送指环,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传统啊。”
蒂梵尼的高贵之处正在这里,它总是温和有礼,从来不盛气凌人。
这也是为什么赫本从图书馆出来后,发自肺腑地抱怨:“这里的人还不如蒂凡尼的一半好。”
这样一个贪慕虚荣、没心没肺的女孩子,在大雨中与男主真情相拥,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一幕。
原著作者卡波特却对修改后的光明结局怒不可遏。
他说:“她本来应该变得有钱和丑陋,可是直到最后她还是那么漂亮和贫穷!”
在《蒂凡尼的早餐》结尾,男主对女主大喊:
你怕事,你没胆,你害怕挺起胸膛说人们相爱,属于对方,生活就是这样。这是获得真正快乐的唯一机会。
如此爱情over金钱的选择,自然比坚硬冷酷的原著更讨观众欢心。
女人追求的终极理想是金钱与爱情的完美结合。
可惜啊,许多人既没有像原著中一般得到金钱,也没有像电影中一样得到爱情。
钻石恒久远,美人易消散。
下一次再见这枚蒂凡尼黄钻,不知是几多年之后,又戴在谁的脖颈上?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