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一般来说总会将P90视为现代单兵自卫武器PDW的代表,不过狗子我也很早就说过,咱们不要太固化PDW的概念,不就是单兵自卫么。P90可以算的,M1卡宾也可以算的,手枪也算的,甚至短剑都就符合字面意义上的“单兵自卫武器”
不过P90除了5.7x28mm口径的高速弹之外,更有特色的还是它独特的供弹系统,但这供弹并不是FN家自己想出来的,至少50年代美国人就搞过一款同样用于单兵自卫的武器,希尔H15冲锋枪。
这支枪以设计师约翰·希尔的名字命名,他曾经在一战期间参加过加拿大空军(不是飞行员),或许是出于飞行员自卫角度考虑,他在二战后希望设计一支大容量弹匣且足够紧凑的冲锋枪用于单兵自卫使用。
当时主流的冲锋枪都还是传统的垂直弹匣构型,然而这么一来整把枪就不可能紧凑,所以希尔是将弹匣安到了机匣上方,子弹如同P90也一样横向排列。
但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个问题,怎么把横向的子弹旋转90度对准弹膛呢?咱们知道P90的办法是采用了一个带螺旋供弹通道的弹匣口,而希尔H15的办法则更加复杂一些。
(P90的螺旋供弹通道)
咱们看下上边这个H15的供弹过程,当枪机后退,抽出空壳时,下一发子弹横向从弹匣中进入弹仓,当枪机完成抛壳,开始复进时,通过连杆带动供弹仓顺时针旋转,机头接近弹仓时,子弹已经完成90°旋转并对准弹膛,然后枪机顺利将子弹推入膛发射。
当子弹发射后枪机后退(自由枪机原理),抽出弹壳之后弹仓从再90度旋转迎接下一发横向子弹入仓,以此类推。
可能丢个动能大家能更好理解一些,这结构把也不能说太复杂,但整套联动机构得配合的到位才能可靠运行,对加工工艺要求也高,所以这货没有大规模列装的潜质。
另外这货的弹匣是一次性的塑料弹匣,打完即丢,反正飞行员也指望不上重新补给弹药。
图这种把用的是9mm口径的单排弹匣,只能按16发,双排弹匣是32发,比P90少,原因是9mm本来就比5.7x28mm弹粗壮,而且H15图中这款的结构比P50还紧凑。
这里心疼一下德棍,希尔在造H15的9mm版时,枪管是拆MP40的来用,不过它也有.380,.45ACP的版本。
图为紧凑型H15和Uzi冲锋枪的对比。
H15开发了好几种原型,从不同弹种到不同尺寸的都有,还有带枪托的长管子版本,这种的弹容量估计就不止32发了,但具体数据缺失。
这把枪其他的东西乏善可陈,自由枪机原理,抛壳也和P90一样是向下抛。最后的问题是,这把枪到底有被装备吗?
答案是:没有
其中一个原因是原型枪问世已经是1953年,当时朝战都打完了,美军缺乏需求。另一方面M3冲锋枪足够便宜、可靠、而且紧凑度也还不错,地主家也没余粮去采购更多乱七八糟的武器。
倒是在1963年,约翰·希尔受比利时FN公司邀请前去参观,而且带去了自己的H15原型枪,估计这次行程中,FN公司对H15独特的供弹系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才产出了P90冲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