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留学生张素:9岁赴日留学,21岁给主席献花,现已回国当上记者

距离1991年的留学潮已经过去30年了……

在这一年,中国正处于国企改革、国门解禁的特殊时期,不少中国人选择下海经商或出国留学。

1996年,9岁的张素跟随母亲踏出国门前往日本,和早前在日本留学并留下来工作的父亲一起团聚。

(纪录片截图1)

而她的留学生活却被一部叫做《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纪录片被完整地记录下来。

2001年5月5日,《小留学生》在富士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此片后,在日本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20.6%的高收视率创造了当年度同栏目的最高记录。要求重播和发表感想的观众来信、传真、电子邮件纷涌而至。

纪录片中,初来乍到的张素和日本的小伙伴一起手牵手回家,张素说一串中文,日本女孩说一串日文,两人交谈着,但两个人都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小小年纪的张素单纯地认为:日语就是放慢速度的中文。

即便是国内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在异国他乡也免不了要在语言上下功夫,幸运的是张素遇到了一群友爱热心的同学,一下课,他们就围着张素,一句一句教她日语……

通过他们的帮助以及自身的努力张素逐渐适应了日本的学习生活,并且摆脱了母语的干扰,在课堂上的她又跟以前一样积极活跃。

之后因为日本经济低迷,父亲所在的公司倒闭,张素和母亲就先回国,而父亲选择继续留下来创业,留学生活暂时结束。

(纪录片截图3)

回国后的张素选择了在以日语为第一外语的北京月坛中学读初中和高中,高考时更是以优异的成绩高分考取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

2008年,21岁的张素读大学三年级时,又申请了为期一年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学专业的交流机会。重新回到了她曾熟悉的课堂。

2008年5月18日,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大隈礼堂,访日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演讲开始前,张素作为学生代表献花

之后张素又考入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工作后成为中国新闻社的一名记者。

(2012年从北京大学毕业的张素)

她的名字之后还在东京奥运会报道、抗击新冠疫情的前线报道中先后出现过。

(工作中的张素)

也许看完前面的内容你会觉得这无非是我们大多数人无法拥有的体验而已,她的履历看起来一帆风顺,但这些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她自身的努力和她的家庭教育。

在那个年代,两国关系还比较紧张,张素从小受妈妈爱国教育的影响,时刻将爱国铭记在心,在出国前就和妈妈定下合约,要考第一!问及为什么要考第一时,她这样回答:

也正因如此,才有了之后她在全校大会上外交式的发言“国家与国家之间永远是和平的,愿我们这一代,永远捧起和平的鸽子,唱起和平的歌!”

除此之外,还有从小良好的学习氛围,张素的父母是大学同学,父亲也在日本留学,参与拍摄该纪录片的大伯也是留学生,当看到这里我们也许就会觉得她这么优秀好像也是理所当然了。

事实上她其实也曾因一时间适应不了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着急说不好日语而有挫败感,但这不是北京女孩的个性,不服输的性格加上我们看不见的辛勤和努力才有了我们看到的成绩。

(张素童年旧照)

我们其实很庆幸,她碰见的大多数都是一群善良的人。例如同桌竹田有纪、佐藤大树,还有中村老师夫妇、岩崎正校长等等,曾经的留学经历让她自感要为推动两国关系担起更重的责任。

相反,有的人去了其他国家以后对中国很反感,他们希望以这种方式去获得当地人的认同,也有的人出国后很不适应,经常被同学欺负,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

近些年来,中日两国的摩擦日益增多,面对中日关系的沉浮与起伏,这个曾经要为中国争一口气的小留学生,现在作为一名记者,仍在继续为推动两国民间外交而努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