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项羽死后刘邦没有侮辱项羽,反而很是尊重。

项羽自刎乌江后,有五人一日之内同时封侯。刘邦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为何?刘邦下令:得到项羽首级的,黄金千金、封邑万户。这五人恰好各得到了项羽躯体的一部分。

null

善于作秀的刘邦,在汉二年一出关,就接受谋士建议(可能是董公之流),为被项羽杀死的义帝奔丧。大哭了一场,之后就接着为义帝复仇的旗号,讨伐项羽。在项羽死后,他又为项羽举行葬礼,安葬在谷城。刘邦还在葬礼上大哭了一场。政治人物的眼泪都是说来就来的。

葬礼的规格还是鲁公的标准,而不是霸王。鲁公是义帝最早给项羽封的爵位。实际是有名无权。也就是说刘邦根本不承认项羽的生前功绩。后世朱棣登位后,干了和刘邦差不多的事情,把建文元年改成了洪武三十二年。见鬼了,朱元璋洪武三十一年就去世了。

null

项羽死后,楚地大多都投降了刘邦。只有鲁县不投降。刘邦就准备引天下之兵,把鲁县给灭掉。也许是在旁有谋士劝阻,打消了这个念头。改为怀柔政策,拿着项羽的人头,给鲁地的人看,他们才纷纷投降。

刘邦为什么有此转变呢?因为项羽死后,天下的主流应该是倡导忠诚品格,相信政府,倡导对主子忠诚,鼓励大家的忠孝气节。后来韩信死后,刘邦把给韩信献计的蒯彻抓来,问他,你怎么敢给韩信献计,搞死我呢?蒯彻也是滑头,我不知道啊,我跟着韩信的时候,我只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不知道有你,所以我竭力出计谋帮他。你总不能把你的对手的谋士全杀了吧。刘邦就把他放了。蒯彻就是看中刘邦谋定天下后,要招揽人心,拿忠诚作为噱头去说事情,十九可以逃命。

null

刘邦彭城之战五十六万军队被项羽三万骑兵打垮,被项羽军队追杀。为首是季布的舅舅叫丁公。刘邦只剩下十几骑,已经短兵相接了,刘邦回过头说,咱们两位英雄还要互相伤害吗?(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丁公听后,甘冒大险放了刘邦,带兵回去。刘邦打败项羽后,季布逃亡为奴,丁公自以为有恩于刘邦,竟然去面见刘邦。刘邦立即将丁公抓起来,在军中游行示众,并且告诫天下,丁公是项羽的臣子,却对他不忠,于是把丁公杀了,让天下人不要学他。

丁公剧照

null

还有一事,刘邦打败项羽,准备分封功臣。不少人内心惴惴不安,因为当中有些是与刘邦为敌的人,担心被清算。刘邦就问计张良,怎么办?张良献计:你最恨谁,就先封谁。刘邦想想:壅齿吧,这小子革命路上两面三刀。为了安大家的心,封雍齿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刘邦封大家,也就表明暂时不计前嫌,大家尽快出力,构建美好新未来。但是对于项羽的怨恨从来没有消解过。

null

《史记*汲郑列传》记载,郑君原来是项羽手下将军。项羽死后,郑君归降汉朝。刘邦下令原来在项羽部下的人在奏章中提到项羽,不准称呼项羽为“项羽”、“霸王”、“项王”,只能称呼为“项籍”。这在当时汉朝礼节上,是极为不尊重的。你如果称呼字“羽”,则恭敬些,如果称呼“项王”那就更加尊敬了。这位郑君提到项羽,从来不称呼“项籍”,要么项王、要么项羽,以此来表示西楚臣子的礼节。

力能扛鼎楚霸王

null

刘邦于是下令,凡是称“项籍”的原项羽部下升为大夫,把坚持称“项羽”、“项王”的郑君赶出朝堂。人死后,刘邦恨还没消。高祖的度量,可想而知。还好后世之人,多不会像刘邦一样无德,还是称呼项羽为项羽或霸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