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系北醒提供
在历史上的康波周期里,新技术往往是企业穿越周期的“船票”。
在第二次康波周期中,铁路产业快速发展。但是最早铁路公司铺设的铁轨寿命较短,难以长期使用。因此,催生出了钢轨和钢制结构桥梁的需求。虽然当时钢材已经出现,但价格昂贵,难以大范围应用。
太平洋铁路修建完成后,美国东部各铁路公司期望进军西部,需要建造一座能够穿越密西西比河的结实大桥。1868年,卡内基钢铁的创始人安德鲁•卡内基带领自己的创业公司赢得了这份桥梁建造合同,并且凭借新技术—贝塞麦炼钢法,将一根钢轨的生产时间从两周缩短至15分钟,大幅降低钢材成本。此后,卡内基钢铁在铁路建设的大量需求带动下,凭借新技术,快速占据钢铁市场,打造起自己的钢铁帝国。
在铁路技术浪潮中,卡内基通过工程化创新,扮演好了核心技术产业上游核心材料供应商的角色,快速发展。当下正处于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浪潮中,一股是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智能浪潮,正在从算法优化到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延展。另一股是由智能化、无人化、电动化催生的新型航空器为核心的低空经济。这两股浪潮贯穿了过去一年科技产业发展的全过程。
“强智能的出现和发展一定会需要强感知。”北醒创始人、CEO李远说道。
当新的机遇出现,比拼的除了产品本身的质量,还有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他在2015年创办了这家公司,主要业务是提供激光雷达产品及解决方案,应用在智能车载、智能交通、智能工业传感等领域。
在新技术开启的新周期中,北醒已经拿出了两款重量级产品呼应市场的需求。一款是TFA170-L,也是全球第一款通过DO-160G航空测试认证的激光雷达产品;另一款是TF-NOVA,可以应用于机器人防跌落和避障等场景。
TF-NOVA
两个领域虽然仍然处在早期阶段,但李远认为,它们的爆发趋势和时间不一定是线性的,有可能在某一个点突破,一旦突破后客户的订单就不是等差数列了,而是等比数列。“智能化深度越高,越有我们的空间。”
对于一个仍在成长的行业而言,格局的演变往往快于想象,而能适应这种演变的,往往是看到变化且最善于自我进化的玩家。
技术:新技术浪潮背后的增量赛道
跟禾赛、图达通等激光雷达厂商不同,北醒在创立之初并未直接踏入乘用车领域,而是选择做工业激光雷达和轨道交通激光雷达。
北醒最早的产品主要应用在无人机上。2015年6月,第一代产品DE-LiDAR1.0面市,用于无人机避障。2016年8月,在DE-LiDAR的基础上,北醒量产了定高激光雷达TF01,收获了大量植保无人机订单。2017年,推出了适用于植保作业无人机和智能停车场的第二代定高雷达TF02。
TFA170-L是北醒研发的新一代航空器用激光雷达,能够满足从无人机到有人机,从低空到中高空多航空场景下的飞行器感知需求。
十年的磨砺,在无人机领域,北醒的产品年销量从最初的1000台销量到现在的10万台以上,从只做国内市场到开辟出包括亚马逊在内的重量级海外客户,很大部分得益于前瞻性布局和长期主义。
“运输力是人类科学源动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力量,无人机正是促进这种运输力提升的关键。所谓运输力就是指单位时间单位成本里的投放能力。”李远解释了背后的逻辑。
比如,对于电商巨头而言,无人机不仅仅是一个“新奇”的概念,更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工具。目前,北醒激光雷达已应用于国内头部互联网零售企业的无人机配送项目,支持无人机顺利完成了40万余次飞行测试,累计飞行时间超过1万小时,并在深圳和上海等地成功执行了超过5.8万次配送订单。
不过,李远也坦诚,现在无人机的市场规模、政策成熟度等都不如汽车的程度高,但之所以叫低空经济,是因为在政府的规划里这是一个新的增量体系。一旦一个产业成为趋势,那它的上限就会增加,也就是一个增量市场。
除了低空领域的无人机之外,北醒还重点布局了机器人领域的激光雷达产品。“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产品。”李远说道。
当然,无论是无人机还是具身智能,本质上都是机器人。梳理机器人的产业链,可以分成五大部分:第一是感知系统,相当于机器人的“五官”,包括声音、光、 温度、压力、定位、接触等传感器;第二是驱动系统,相当于机器人的“肌肉”,包括电机、减速器、编码器等;第三是末端执行系统,相当于机器人的“手”,用以和外界环境进行交互;第四是能源供应,电源或者电池;第五是运算系统及软件,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
其中,感知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迈向智能化的基础,是机器人系统获取外界状态和自身状态的重要途径,也是机器人迈向自主化、智能化的基础。如同人所获得外界信息的80%是靠视觉得到的,机器也类似。
“激光雷达依然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感知设备。”李远自信地说道。
首先,在于高精度和高分辨率。激光雷达能够以极高的角度、距离和速度分辨率进行测量,可以精确地获取目标物体的三维空间信息。
其次,激光雷达可以全天时工作。不受光照条件限制,激光雷达能够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正常工作,这一特点使其在自动驾驶等需要全天候工作的应用场景中具有重要优势建立周边3D模型的前景:激光雷达能够创建高质量的三维点云数据,用于城市规划、地质勘探、矿山开采、森林管理等多个领域。
灼识咨询相关报告显示,机器人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82亿元增长到2030年的216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50.6% 。
需求:技术驱动,需求拉动
在守住根据地的同时,开辟新的增长空间。现在北醒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大类:车载激光雷达AD系列、大交通激光雷达Horn系列(适用于智慧轨道交通、民航、航运等领域)、工业传感激光雷达TF系列,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交付超过百万台激光雷达。
百万台的达成本质上是两种力量驱动的结果:技术驱动,需求拉动。技术发展的驱动,使得北醒的产品具备了技术上的可行性以及可用性。需求拉动,则是聚焦解决业务应用的问题。虽然北醒的团队以工程师基因为主,但李远在沟通时多次强调“客户价值”。
客户价值和商业价值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要想长期发展,需要持续的创造有商业价值的客户价值。以低空经济为例,它的痛点有两个:安全和效率。一旦越来越多的飞行器进入城市低空,安全性就会首先成为决定低空经济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
在安全部分,北醒TFA170-L顺利通过多项DO-160G航空机载设备环境标准测试,证明了北醒新一代航空器用激光雷达产品无论在设计指标和质量指标上,都达到了当前航空业要求最高的美国航空准入门槛标准。
效率则是主要体现在飞行时间上,飞50分钟还是15分钟,最直接影响的是投送半径,而投送半径背后则是客户实实在在的收益。
李远认为,低空经济,重量就是航程。因此,北醒TFA170-L比原先一代产品缩小1/3,重量减轻了64%,产品已经类似火柴盒大小。“每减轻1g重量,滞空时间可延长约6秒。”
这背后,是技术能力的支撑。为了减少重量,北醒在每一个元器件都在做极致优化,尤其是在外壳材料选型上,为了保证电磁环境的正常工作,通常类似的外壳都采用金属材质,重量很难下降,经过多次材料尝试,反复对比试验,北醒团队终于制作出拥有类似的电磁屏蔽能力但重量轻很多的复合材料制作外壳,大大降低了总重量。
为了减少体积,北醒团队从光机系统入手,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大幅改进了设计结构,包括对发射接收模组和控制模组的优化,使得整个模组的体积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满足了客户尽量减少对飞行器气动布局影响的需求。
市场:向出海,寻突破
技术驱动,需求拉动是科技企业生存的两个重要环节,同时还要抓住市场加速的机会。因此,最近北醒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突破既定市场区域,出海去寻找更丰富的市场。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李远几乎把60%的精力放在开拓市场上。在他看来,想要开拓海外市场,必须到一线去。“只要你的脚已经踏入了客户办公室,你就已经帮客户完成了50%了。”李远说道。
因为,不同区域的智能化水平不同,需求自然不同。比如澳洲在矿区以及无人化停车部分需求旺盛;日本由于老龄化严重,因此需要大量的智能设备替代人力。
根据贝哲斯咨询的调研数据,2024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为16.52亿美元,预计在2024-2029年预测期内该市场将以14.5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几乎可以预见,未来谁能更早完成全球化布局,谁就更有可能拥有改变或重塑产业新格局的力量与历史机遇。但只有准确抓住客户的痛点,企业才可以利用原有的产品和技术积累,覆盖更多海外市场形成回报,甚至在出海后产品和技术优势相对明显,利润上进一步提升。
对于出海,首先要回到商业最底层的客户思维,而不能仅仅是供应链思维;不能只是照搬中国的产品。中国用户喜欢和认可的产品,未必是出海国家用户喜欢的产品。
其次,研究当地的法律法规乃至地缘政治风险非常重要。一些企业出海不利,并非业务能力不足,而是赚钱后却无法取回资金。因此,敏锐的企业家创业者,需要花更多的精力,用全球化视角去观察它的潜在风险,适应本地化,符合当地的习惯和经商文化。
挑战无处不在,但中国拥有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强大的制造能力,能够高效、低成本地生产各类产品,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供应链企业可以依托中国既有的优势,在海外市场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体系,提升竞争力。
在李远看来,中国的整个供应链体系是已经非常优秀和高质量。北醒给自己贴的标签从来不是便宜,而是性能好、质量高。据悉,2024年北醒全年营收一半以上来自海外市场,2025年预计还会继续增长。
国际市场瞬息万变,出海竞争是场硬战,但这也正是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在完成“国产替代”后的想象力所在,全球化是必经之路——虽难必行。
从过去10年的发展里,北醒一直在坚持技术、需求、市场三个核心驱动,这个关键三角形合力推动公司向前发展。李远认为,逻辑的起点在于做的产品到底能不能给这个行业带来价值,而非短期的计较得失。
2025年已经开局,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成为行业的热源,政策、资金、市场都在快速打开的过程中,而这些资源会继续传导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激光雷达的想象空间势必会进一步放大。2025年,北醒的规划仍然会落到两个方向上:一个是出海,一个是智能化。对于北醒这样在行业耕耘多年的企业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