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 和尚 孙悟空
作者:祁云
小时候,父亲最爱讲的故事是薛仁贵征西,他无意给我讲,是和村子里的吕炳顺老人经常讲的,我就在旁边若无其事的听着,家里放着几本旧书。父亲看得最勤的是《薛仁贵征西》,褶皱打卷的好像烂了的白菜,在几个老人处流传着看着,过着生产队的困难日子。薛仁贵、程咬金、薛丁山、樊梨花这些名字,以及和他们相关的锁阳城,很小就注入到我的心里。到了安西,就想起那个征西的薛仁贵,想起锁阳城。礼红给我说:“进去一游,才知道孙悟空这个人就是下面那个村子里人,孙悟空的子孙还在里。”原来这里还隐藏着现实版本的孙悟空。
去瓜州公路由城西侧通过,沙柳、沙枣和骆驼草的戈壁景色里走了好长一段路,发现一处城址墙垣高大,保存较好,夯土版筑。并有一个执枪立马的高大塑像,是征西将军薛仁贵。锁阳城就在眼前,该城遗址分布面积大、结构复杂,沿用时间长,在历史上颇为兴盛,曾做过县治,也设过军镇,对河西史地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随着导游的游车,大环绕地游览锁阳城。河西之景都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那种大长之景。远距离观摩古城,思考历史上的那些战事,心里就有了大景配英雄的美感。古城分内外两城,一个粗壮的男导游,也和这景很配套,他讲背书一样念导游词:外城总面积80万平方米,内城总面积28万平方米。西北角墩高18米,上有敌台、擂台等古代军事设施。始建于汉,兴于唐,是丝绸之路咽喉上的一大古城。是一处具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古代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的古城遗迹。因为旅游保护的原因,这一代明显是花大力气载了好多树,沙柳为主。古城的残垣断壁成了鸟的乐居,城中土堆错落,沙柳密布,是一个虫鸣鸟语的世界,像是歌唱着千年前的故事。
这里所说的古代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就是眼前如今是沙滩的一大片,绵延几十里的土地,那时守城军人屯田的土地,那时的军人“一手荷枪一手锄禾”,用这种方式创造辉煌与文明的峥嵘岁月。从空中看,城外500平方公里内阡陌纵横、渠道交织。偌大的古垦区留下了罕见的唐代农田灌溉系统遗迹。
锁阳城已在大漠上屹立了1700余年,我看是只有残壁断垣,导游介绍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汉唐州郡级城市,和新疆交河古城一样,是一个战防体系的遗迹,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城址包含内城、外城和外城西北角两处遗址。内城、外城双重城墙,以及墙体上的瓮城、马面、角墩及堡子等留下了中国古代最先进的军事防御体系,坚不可摧,易守难攻。站在古城的马面古垒之上,四周远望,烽台门户仍在,泥砖、加草的糊泥历历在目,千年之后仍能立于风雨,其当年雄姿可以想象。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情画意,广袤写生,尽在眼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可以想象当年的玉门关与楼兰古城,还是实力蛮强的铁血战场,这里的孤城就是锁阳城。军旅诗人的王昌龄站在这座城头,也感到巨大的孤独感。唐代是个大气的时代,再苦再累,也是诗歌不绝,意气奋发。
奉命征西的薛仁贵是锁阳城的主角,传说历史上的锁阳城曾名“苦峪城”,被当时的哈密国王所占领,薛仁贵征西一路势不可挡,却中了哈密国王的“空城计”,被围困于城内数日,老将程咬金杀出重围回长安搬救兵,城内却断了粮食和水源。有一名士兵挖到一颗像棒槌似的红色植物,惊喜的发现又能充饥又能解渴,而且士兵吃了力壮身强,有战斗力,拖延了时间,挽救了全城兵士,救兵赶到才打败了哈密。于是就以这种植物的名字“锁阳”命名此城。
清代人的小说《薛仁贵征西》,不仅于此,锁阳城还带火了一对父子名将——薛仁贵与薛丁山。哈迷国镇守寒江关的守将樊洪,女儿樊梨花能征善战,美貌无双,薛丁山和樊梨花战斗中产生爱情,薛仁贵顺势娶媳,在樊梨花相助下,最终征西成功,却误杀了自己的父亲于白虎关。这种父为主帅儿招亲的军人戏情,是典型的中国故事。就是在这条空旷广袤、山高路远的走廊上,经常演着招亲的故事,“凿空西域”的开拓者张骞就是靠了当地招亲的妻子、一步一步走过艰难的,小说里的薛仁贵靠了能征善战的好儿媳,才取得征西的胜利。看来,与当地人深度融合,结成一家亲,是战争取胜的法宝。难怪《辕门斩子》里,领兵统帅杨彦景给未来的儿媳让了情,原来儿媳妇是个厉害人“穆桂英下了山动起枪刀,将你儿挑马下三军喊笑。”薛仁贵本是山西人,东征高丽,西平回纥,赢得一时大名,大功告成,被封官长安,山西老家举族搬来长安居住。成为长安城里山西人的骄傲,山西人志高气杨。个性倔强的陕西人闹情绪,编出一本剧本《薛平贵征西》,不是山西人,当地的穷豪杰,降伏了曲江池里的吃人烈马,娶了王丞相的三女儿王宝钏再前去征西,而且还和西凉国玳瓒公主结婚,王宝钏在曲江寒窑等了18年。征西归来的薛平贵直接做了皇上,王宝钏成皇后,玳瓒公主成贵妃。陕西人编串的薛平贵比山西的薛仁贵强多了。戏曲传播快,据说压住了山西人的气焰。
实际上薛仁贵和哈密国发生了一场残酷的战争,打下了通往西域楼兰的路,实现对西域的控制。战争很骨感,故事很丰满。汉武帝听说名将李广孙子李陵领的五千精兵让匈奴围困战败投降,准备讨论治罪,不料老实人司马迁不察言观色,细节战争实情,为李广之后解脱,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汉武帝勃然大怒,将司马迁宫刑治罪。战争残酷,讨论战争的司马迁被处罚的好惨烈。其实,李陵真是走投无路,战败被俘,从长打算,投降招亲,蓄谋再起。名将之门落了个满门遭斩之罪。
不想再提战争,说点腾云驾雾、千变万化的孙悟空吧,轻松点。锁阳城东侧是戈壁美景塔尔寺,古代是一处大型的佛教寺院,玄奘就曾在此为民众讲经说法。而且就在这个地方,他接收了现实版的孙悟空。
玄奘本名陈祎,是河南省偃师县一个小村庄陈家河官宦人家的孩子,11岁在洛阳净土寺入了佛门,潜心学至27岁,觉得所读经书残缺多变。公元627年,玄奘申请西行求法,由于境外疾病流行,未获唐太宗批准。公元628年,29岁的玄奘混入逃难灾民之中,悄悄走出长安西门,到了凉州,已经发现玄奘无证出行,时任都督李大亮强令其东还长安,还发出“有僧字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县,宜严候捉”的通缉令。玄奘成了非法逃犯。
他一路西行,从凉州潜行到瓜州,彗威法师凉州所派的两名弟子,吃不了这苦,担不了险,已然离去。玄奘孤身涉险,历尽艰难,到了瓜州。州吏李昌大人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理解并敬佩玄奘西去求法的志向,有意放了玄奘一马。瓜州西望,沙漠茫茫,西行路线不熟,担心万一被捉,他更加着急,便来到瓜州当地的一所寺庙礼佛,等待时机。这座寺院正是前面的瓜州塔尔寺,我们眼前的锁阳城里。《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在这座寺院讲经说法半月有余。
在塔尔寺,玄奘遇见同样也来礼佛的胡人石槃陀。石告诉玄奘自己信佛并希望成为居士,请求授戒。玄奘发现石槃陀身强体壮又有心向善,便为他授戒,并密告他欲西行求法的意图。石槃陀支持师父的想法,愿为其向导,护送他出关。晚上,石槃陀又带来了一匹又老又瘦的红马。这匹老马是个“神马”,它来往于敦煌与哈密之间十多次,形象老廋,但能认识路。装备和人手都差不多了,准备上路西行。这个牵马的胡人石槃陀就是《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原型。因为没有“护照”,玄奘和石槃陀只能偷偷摸摸离开瓜州,进入大漠。很快,他们迷路了,走了整整两天却又折了回来。两人精疲力竭地躺在旷野地里,半梦半醒的玄奘仿佛看到石槃陀向自己拔出了明晃晃的刀。
玄奘逢凶化吉的的故事被记录在瓜州东千佛洞的壁画《玄奘取经图》里。在张掖大佛寺的后墙壁画里,也画得清楚。画上侧身而立的玄奘虔诚地朝拜观音,身后一位满脸长毛、两眼环形、鼻孔向前、獠牙外露的猴形人着远行装牵马而立,形象栩栩如生,此人当是石槃陀。
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唐朝的法律非常严格,无证偷渡者是死罪,协助偷渡者亦是死罪,石槃陀虽说是跟着玄奘出来了,还是后怕,后悔了,想杀死玄奘一走了事。玄奘发现石槃陀的悔意,不慌不忙,诵读经书,念起了观音菩萨。石槃陀听着诵经,收起了刀子,偷偷地离开了玄奘。没有了徒弟,玄奘一个人孤零零,其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偷渡”成功。这就是现实版的孙悟空,虽不浪漫,但真实。过了古城,就是常乐村,那个胡人石槃陀就是常乐村人。
走出瓜州,玄奘越沙漠、翻雪峰,营风暴,斗盗贼,渡急浪,九死一生,叩响印度佛国的国门。经历17年的佛国磨砺。带来佛经657部,舍利150粒,佛像7尊。他是出外留学史上的奇迹。归来已经44岁,受到唐太宗厚待,前半生奔波学佛,后半生潜心翻译,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
站在据说是玄奘讲经的尘砖片瓦之地,城内荒台荆榛,野外四郊多垒,南部是红柳之海,北边是西风漫卷,流沙滚滚的沙漠。极目远望,惟见蓝天白日。以血肉之躯,双腿独步征服不见人烟、荒凉空寂,难以言喻。看着千年矗立的土垒佛塔,想着从此地过往的那些历史传人,无不传递着“理想、行动、坚持”的信念。
出了锁阳城,已经夕阳西下,一种旷古空寂的感觉,感觉这里阳气旺盛。妻子说了一句心里话,几天来在瓜州的旷野中,再天黑也没有害怕感,就是没有阴森之感,一切都有种阳刚、阳光之气。古城在阴影下显出更壮观的身姿,锁阳城里与小说碰撞,与戏曲相接,理解了征西的将军和反悔的和尚。远远地塔尔寺的千年古垒,一身的彩绘已经脱落,经历多少风吹雨打,似乎仍在倔强、倨傲地诉说着什么。“山围古国周遭在,风打空城独自回。 唯有西畔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提醒依然不过时。
回到疏勒河村子里,一帮子好家子又在大院子里摆起秦腔的摊子,唱起薛平贵的乱弹:
西凉国辞别了公主玳瓒,
平贵我离长安一十八年,
勒马回头向后观,
宾鸿大雁空中旋。
手执银弓并玉弹,
打下半片紫罗褴
常随拿来王观看,
原是宝钏血书还。
用酒灌醉女玳瓒,
为王打马回长安。
安西、锁阳城,一个遥远荒漠的古城遗址,竟然有那么丰富的内容,已经成为流淌在民族血液里坚韧不屈的丝路精神。
(源自文化礼县公众号,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