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海军哪去了?

NO.304 作者/黑羊

1915年5月,反复无常的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奥匈帝国宣战,随后不久意大利连同英法海军一起封锁了奥特朗托海峡,这使得奥匈帝国海军被限制在亚得里亚海中无所事事。

制图/傲慢的上校 漫画/听风者 配图/大尾巴熊

1797年,奥地利帝国的军队在意大利战场被来自法国的年轻将领拿破仑击败,此战奥地利虽然战败并被迫割让不少领土,但是对于此后奥地利海军的发展而言却是一件值得一提的大事。

1797年10月17日,法国与奥地利签署《坎波福尔米奥条约》,古老的威尼斯共和国被法国奥地利瓜分,奥地利不仅得到了原来威尼斯共和国的由四艘大帆船和七艘小帆船组成的海上舰队,更得到了天然良港的里雅斯特、伊斯特拉半岛和达尔马提亚沿海地区。

的里雅斯特

图源.shutterstock

虽然这些地区在拿破仑战争中一度被法国夺走被并设置为法国的伊利里亚行省,但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这些地区被正式划归为奥地利帝国的领土。而这些舰队与港口都成为了以后奥地利帝国海军发展的基础

普奥战争爆发后,奥地利被迫在南北两面同时与普鲁士和意大利作战。在1866年7月的利萨海战中,奥地利海军以少胜多,大败具有优势数量的意大利海军,在蒸汽时代第一场海战中大获全胜,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利萨海战

1867年,在普奥战争中战败的奥地利帝国改组为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海军也正式改称为奥匈帝国海军。进入二十世纪后,列强开始疯狂扩军备战,奥匈帝国也不例外,到一战爆发前,奥匈帝国已经拥有了一支包括4艘无畏舰、9艘前无畏舰、4艘岸防战列舰、3艘装甲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30艘驱逐舰、36艘鱼雷艇、6艘潜艇,总排水量达到37.2万吨的庞大舰队。

奥匈帝国

那么,具有如此辉煌历史的奥匈帝国海军究竟是如何消失的呢?

陆权强国的海军之梦

在奥匈帝国成立后到一战爆发之前,奥匈帝国的海军力量呈现一个逐步上升的趋势。随着英德两国开始掀起世界海军军备竞赛,作为德国盟友的奥匈帝国也开始扩充海军实力,大力建设港口和基础设施,并将的里雅斯特建设成为了一个造船工厂,并作为海军基地使用,奥匈帝国的第一艘无畏舰就是在的里雅斯特建造的。

直到今天仍然是优良的造船工厂

图源.shutterstock

奥匈帝国生产的舰艇小而精悍,质量很好,甚至大清朝的海军大臣载洵在1909年出访欧洲时也向其订购了1艘驱逐舰。

载洵出访欧洲

在无畏级战列舰出现后,奥匈帝国也不甘落于人后,通过了建造16艘无畏舰的计划,但受限于种种条件,最终只建成了4艘。这4艘无畏舰分别是“圣·伊斯特万”号、“联合力量”号、“泰格霍夫号”和“欧根亲王”号。

联合力量级末舰圣·伊斯特万号,命名源于匈牙利首位国王

伊什特万一世,战争中遭遇意大利海军鱼雷艇的攻击而沉没

著名的欧根亲王号

虽然在一战中,奥匈帝国的海军相比于其它参战大国的海军而言名气并不是很大,但奥匈帝国的海军又确实是一支装备完善且让人不容忽视的海上力量。

可以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奥匈帝国已经拥有了一支像样的海军力量,海军排名世界第八。尽管在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的支持下海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奥匈帝国的海军在貌似强大的背后却隐藏着危机。

奥匈帝国齐聚一堂的海军将领

无论奥匈帝国的海军怎样发展,地理位置都决定了它无法成为一个海洋大国

奥匈帝国的临海只有亚得里亚海,亚得里亚海是一个地中海的属海,海域较为封闭,通往地中海必须穿越奥特朗托海峡,而奥特朗托海峡西岸又被意大利控制,只要对方锁死奥特朗托海峡,奥匈帝国的舰队就只能被困死在亚得里亚海。

狭长且相对封闭的亚得里亚海

图源.shutterstock

而且就算突破了海峡进入了地中海,通向大洋的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又都被英国控制,奥匈帝国根本无力脱身。

除此之外,陆权国家的传统又注定了奥匈帝国海军的发展不可能像英国或其它海洋国家一样高于陆军。作为传统的陆权强国,奥匈帝国更关注来自俄国在陆地上的威胁,海军的地位不高,陆军的军费开支要远远高于海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海军制造或购置舰艇的数量。

奥匈帝国大量军费耗费在这种420mm重榴弹岸防炮上,

不仅能用来打击敌人海军力量,也能在陆地上起到防卫作用

也侧面体现了奥匈帝国海军力量的不自信

而奥匈帝国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的多民族国家,也就导致在海军人员的组成中奥地利人并不占多数,据一份1914年的调查统计显示其海军军人民族构成成分如下:克罗地亚31.0%、匈牙利20.4%,德国与奥地利16.3%,意大利14.1%,捷克斯洛伐克11.8%,波兰与罗马尼亚3.0%,斯洛文尼亚2.8%。这就致使海军统一指挥的成本与难度居高不下,作战能力大大下降。

弗朗茨一世为了团结奥匈帝国,学习了帝国的八种语言:

德语、匈牙利语、捷克语、波斯尼亚语、波兰语、意大利语、

乌克兰语、罗马尼亚语,可见这个国家的民族组成有多混乱

综上所述,奥匈帝国的海军先天就存在巨大的缺陷和不足,地理条件的限制和陆权国家的传统,使它的崛起只能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在战争中走向灭亡的结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奥匈帝国唯一一艘位于海外的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就在协助德国与日本作战的青岛之战中自沉了。1915年5月,反复无常的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奥匈帝国宣战,随后不久意大利连同英法海军一起封锁了奥特朗托海峡,这使得奥匈帝国海军被限制在亚得里亚海中无所事事。

被封锁在了奥特朗托海峡

而作为奥匈帝国海军的最高指挥官,奥匈帝国海军司令冯·豪斯上将采取了马汉在其《海权论》所阐述的存在舰队战略,即驻守港内以牵制敌方的注意力与兵力,但轻易不出港交战。他的格言是“帝国的舰队并非用以积极的攻击敌人,而是应该作为用以抑制地中海协约国海军的活动的手段。”

可以说冯·豪斯上将的确是一个比较出色的海军战略家,他的策略也让协约国时常担惊受怕。因此,奥匈帝国的海军就长期在亚得里亚海游曳,避免同协约国海军主力决战。

安东·冯·豪斯男爵采取了马汉在其《海权论》

所阐述过存在舰队战略

虽然奥匈帝国海军的主要舰队都被封锁而无所作为,但奥匈帝国的潜艇却同盟友德国的U型潜艇一起对协约国的海上交通造成了巨大威胁,在一战爆发后,奥匈帝国海军的潜艇数量由原来的6艘逐渐扩充到近30艘,这些潜艇屡次对协约国的运输船队进行打击,成功的牵制住了协约国的大型战舰在亚得里亚海和地中海上的军事行动,成为了一支在这片海域上来无影去无踪的幽灵。

奥匈帝国潜艇

1917年5月14日,奥匈帝国海军决定发动一次最大规模的攻击,计划一举突破敌人在奥特朗托海峡的封锁线,当时协约国部署了这条封锁线以阻止德国海军和奥匈帝国海军的潜艇从亚得里亚海向地中海渗透。

还出动了达尔马提亚沿岸的军事飞机侦察海况,

这让奥匈帝国海军夺得了先机

在这次海战中,奥匈帝国的主力舰队发动猛攻,德奥两国的水下潜艇相互配合,一举击沉了法国的“宝德英”号驱逐舰和意大利的“博雷亚”号驱逐舰,并重创了英国的“达特茅斯”号巡洋舰以及14艘武装拖网渔船和2艘商船,而己方只有两艘巡洋舰受伤,取得了重大胜利。

当时还是海军上校的奥匈帝国末代海军总司令霍尔蒂在这次战斗中重创意大利运输船队,在协约国后续的主力舰队赶来之前飘然返航。

但海军的胜利改变不了奥匈帝国走向灭亡的结局,1918年6月,已被提拔为奥匈海军总司令的霍尔蒂计划调动包括4艘无畏舰在内的主力舰队对奥特朗托封锁线发动一场更大规模的突袭,但在夜色中由里佐上尉率领的两艘意大利鱼雷快艇对“圣·伊斯特万”号无畏级战列舰发动了偷袭,这艘奥匈帝国最新的无畏舰在痛苦挣扎了三个小时之后最终沉入海底,这个不幸的消息对总司令霍尔蒂造成了严重打击,心灰意冷的他下令取消整个计划,自此之后奥匈帝国的海军直到战争结束都再未出港

奥匈帝国的最后一战

眼看着同盟国战败的结局已经不可避免,奥匈帝国的高层开始考虑如何避免其舰队在战败后落入协约国之手。盟友德国为避免舰队落入敌手,在后来代号为“彩虹”的行动中纷纷自沉以捍卫德国海军的荣耀。

德国人选择自沉

而奥匈帝国并未选择这样极端的行为,1918年10月,已经土崩瓦解的奥匈帝国将其海军的舰队、基地、军械库、海岸要塞和商船队都转交给了新诞生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也就是后来的南斯拉夫王国)。

但协约国并不承认这些,意大利海军派遣袖珍潜艇炸沉了刚被改名为“南斯拉夫”号的原奥匈海军“联合力量”号无畏舰,随后再协约国的威逼利诱之下,“泰格霍夫号”无畏舰被交给了意大利,先后被当作战利品和电影道具,最后被拆解;“欧根亲王”号被交给了法国,被当做靶船击沉。而残余的舰艇也被一一瓜分

没了,都没了

而奥匈帝国原来的出海口也被分割,战后意大利得到了的里雅斯特和伊斯特拉半岛,而达尔马提亚沿海地区则归属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奥匈帝国解体

从此,奥匈帝国的海军沦为历史,只有至今还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飘荡的《音乐之声》和亚得里亚海东岸的海军要塞遗址在诉说着他们曾经的辉煌。

参考资料 l 一战全史 . 张卉妍;世界历史地图集 . 张芝联 刘学荣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