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新网记者走访位于甘肃省的酒泉夜光杯厂展厅看到,展柜陈列夜光杯雕饰精美。 高莹 摄
走访甘肃酒泉“夜光杯”厂家:手工艺的传承 敦煌元素助推
中新网兰州6月2日电 (张婧 冯志军 高莹)“因原材料开采难度加大,具有上千年历史的酒泉夜光杯年产量从原先6万只到8万只,‘迫降’至如今的1到2万只。”甘肃酒泉夜光杯厂办公室主任权玉廷告诉记者,面对连年产量骤降问题,同处酒泉市境内的敦煌文化成为助其“新生”的一臂之力。
图为夜光杯打磨工艺展示。 高莹 摄
早在一千多年前,正是因为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诗句,“夜光杯”的美名便流传至今,传统工艺技术也随之延续下来。权玉廷说,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敦煌文化深入人心,以此为契机,他们结合敦煌壁画供桌上的器皿原型,加入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陆续制作出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创产品。
中新网记者近日走访酒泉夜光杯厂的展厅看到,成品展柜中陈列具备敦煌飞天元素的夜光杯,不仅雕饰精美,还极具艺术特性。“从选料定尺、切型掏砣、打磨抛光,到制作一只成品夜光杯,至少需要30多道工序。”权玉廷介绍说,在继承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对其结构比例做适当调整,更要致力于精品化打磨,以提升夜光杯附加值为发展方向。
已有20年夜光杯制作经历的学徒路淑清伏在工作台前,屏息凝视。她右手握杯口,左手持杯底旋转,杯壁在与机械一圈圈打磨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薄,也越来越透亮。她说:“掌握好力度,再凭借手感,力求让其成为上等品。”
夜光杯造型别致、质地光洁、杯壁极薄,向其倒入美酒,酒色都晶莹澄碧。关于“夜光杯”的来头,权玉廷解释说,这种玉石本身实则不会发光,所谓“夜光”,是指古代文人对酒当歌时,在皓月的映射下,清澈玉液透过杯壁熠熠发光,因此得名。
图为酒泉夜光杯厂制作的敦煌飞天宫扇。 冯志军 摄
权玉廷说,因“夜光”名号而对其有所误解的人不在少数,其中不乏一些加工材料类商人,尤其在看到原材料开采难度加大时,这些仗着具备发光功效的合成材料商找上门来,无论是谁,合作一一被拒。
“酒泉夜光杯的原料是有独特性的,其他材料一般无法替代。”曾做学徒3年才得以出师的权玉廷对工艺把关十分严格,他表示,制作一只精美的夜光杯,除了对原材料要求严苛,手工制作更是关键,机械化生产加工不能完全取代手工制作,优质夜光杯不仅讲究质地和成色,还会考究其灵性,这就对手工制作提出很高的要求。
夜光杯质地光洁、杯壁极薄又透亮。 高莹 摄
“杯壁的薄厚程度要恰到好处,1至2毫米为最佳,过薄色泽发白且易碎,过厚则不透亮。”权玉廷告诉记者,对于夜光杯品质的甄选,一方面是眼观,在灯光下看其透光度如何,是否含杂质;另一方面靠手感,手摸感触是否有划痕,尤其杯口处,更要平滑齐整。
2006年,酒泉夜光杯加工技艺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夜光杯厂成为酒泉夜光杯雕工艺保护责任单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