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都以为20多岁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年纪,20岁的人生应该拥有智慧、财富和波澜不惊的沉稳。
也有人会说“20岁能干什么,大家不都是一事无成的大学生吗?”
没错,大部分人终将是一事无成的大学生。
在经历了19年素质教育的“压迫”之后,我们对大学有种“谜一样的误解”。
不羁和放纵充斥着你的生活,从中午12点的鼾声、通宵达旦的五排,到夜夜笙歌的酒林舞池,每个学期期末挂科成了“打卡”项目。
花样百出的娱乐综艺、肥皂剧、某音某手、可有可无的社交聚会,种种像一个巨大的奶瓶一样,温养了你的烦恼、痛苦,甚至是你在高中时不甘平凡的野心。社交网络、娱乐八卦费尽心思消耗着你的时间和热情。躲在热爱生活的假象之下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
你就这样,“被”碌碌无为了。
事业、家庭、婚姻,超过半数的人被要求在大学毕业后三年完成这些“人生要事”。可是事业如何成就,家庭关系如何经营,婚姻如何维系?没有人教我们踏入社会大学之后的“必修课”该怎么拿高分,于是社会大学毕业时间遥遥无期。
你的三观、眼界、资源要么继承自你的父母,要么来自各社交媒体平台。可悲的是你并没有一个优秀的原生家庭,所以你又成了社交媒体的养子。没日没夜的“青年奋斗图鉴”推送,就是奶嘴中不断冒出的乳汁,喂养着等待被宰割的人。
你疯狂的在各种“当代青年现状”中寻找与自己处境相似的同伴,试图安慰自己“艰难的现状是普遍存在的”。但是,那个在家睡懒觉的同学已经拿到国外大学的offer,那个执着于考试的同学如果不继续读书就要回去“继承家业”……
01 成绩高低都是大学生,有人被奴役,有人却在救赎
小刘,985、211学校毕业,国际金融专业。在同学眼中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怪胎,不谈恋爱、不参与太多的无效社交,大多时候都一个人静静学习。别人看来他的生活枯燥乏味,甚至没有一个当代青年“该有的样子”,18岁了没谈恋爱,朋友少得“可怜”。
可是小刘觉得,身边的大部分同学就是少不经事的白面书生,被无效社交平白消耗的时间精力不如投入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是否幼稚成了他交友的最低标准,所以并非是不合群,而是小刘主动选择了更高质量的社交方式。
大二开始,他就放弃了享受“自由”。从英语四六级到CFP证书他通通考到手,最终在导师的推荐下成功进入某知名企业担任培训助理,那年他19岁。在大四的时候成功拿到了北京某知名投行offer,那年他21岁。
读在职研究生,期间核心期刊论文若干。三年后跳槽中国银行。
要不是前段时间看到他上财经频道,我都快忘了这号人物曾经和自己是同学。大家对他的记忆都是平平淡淡的,他却在不知不觉中就让人望尘莫及了。真正优秀的人,从来都是在默默努力。
人的天性驱使我们追求“即刻满足”带来的快感,回报周期太长的事情,往往会让人觉得不值得等待。而事实是,你当下学习和工作的每一步都是对未来生活的谋划。你不可能一口吞下一个大目标,只能慢慢达成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就像生活不会和电影一样,许下生日愿望,醒来就是“若干年之后”……
985、211从来不是你与同龄人之间的鸿沟,畏缩、逃避,毫无行动力才是。在生命最有活力的时候,花费精力抱怨着生活的不平坦、逃避生活的辛苦。最后青春不在了,你既没有狂浪不羁的往事也没有值得骄傲的成就,逝去的青春干瘪而无趣,并没有任何养分。
小毕,同样的985、211学历,在校期间就一副身在云端愤世嫉俗的模样。他嘲讽室友做家教兼职,在他看来“双一流”的学生,怎能自降身价去做简单的家教工作!
高考结束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金榜题名为他带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此后的人生便只剩对“高光时刻”的无限消耗。错把对过去的努力,当成了未来的倚仗。
曾经比他成绩差的同学在新学期拿了奖学金,小毕就开始挖学校“内幕”并四处宣扬同学“黑料”;成绩没考好,是老师在“针对他”,考试作弊被抓到他说小抄是用来“复习”的。
大学毕业后,小毕凭借学历优势进入了上海某外企,那年他22岁。工作了三年也抱怨了三年。在小毕的口中,领导总是愚蠢的、工作总是低级的、无意义的,所有走在他前面的同学肯定是有后门的。
看到更优秀的人,他不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而是固执地认为别人之所以优秀,不是运气好,就是背后有关系。习惯性的推诿和逃避,其实就是拒绝成长,拒绝责任。最终只会将自我隔离。小毕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同校的学弟已经成了他的主管,他也在这一年被公司辞退了。后来投了无数简历,HR都以“不太适合”的理由拒绝了他。
终于,在小毕第三次考研面试后,又一次如愿躲进学校怀抱,他29岁了。而曾经他长期嘲讽的室友创办了自己的培训学校,分校开了一所又一所。
业绩指标、家庭琐事、精神疲劳紧紧压迫着生活前进,但我们不再适合向外界撒娇示弱。真切的感受这个世界给你的幸运和苦难,然后你会发现要在这个世界生活下去,辛苦是常态,这也是我们抓起人生话语权的时候。
“在现实中落跑的可不是公主和王子,而是过于软弱无法驾驭生活的人”。
02 被投以羡慕眼光的人,不过也是普通人
我们都想默不作声中就长成“别人家”的小孩儿,努力装作生来就是那只没有短板的木桶。但努力拼接成一只整齐木桶的辛苦都隐藏在了光鲜成果的背后,没有哪个企业家是一开始创业就能上市的。
小段,二本学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满了对创业的执着。第一次见到小段的时候,他大三,在面试的时候介绍自己做过的项目,腼腆紧张的他甚至不能把自己的工作描述清楚。
后来我在各类社交媒体上都见到过他的身影,为了他的小公司发展,在当下大火的短视频平台上发布恶俗段子,在学校操场、宿舍、食堂以各种“哗众取宠”的方式吸引关注、寻找客源。这完全颠覆了我对他内向、害羞的认知。
“让别人信任,第一件事就是降低自己的身段”这句话就是他奋斗史的真实写照。
2020年我再次遇到他,我们的项目同时报名参加一个比赛。虽然经常看到他的视频,但见到本人后也忍不住对他的成长速度感到震惊。
22岁,成熟稳重,说起自己的项目充满自信侃侃而谈。不过两年时间,他的团队规模已经发展到20多人。谈不上尝尽人间疾苦,但我知道创业的这条路上从来都是荆棘丛生。我们都知道,自己走过的才是经验,别人口中的听来不过是故事,除非亲自走一遭,没有人能阻止一个年轻人前进的脚步。
不计较成本的付出,去改变自己的现状,得到的结果怎么也不会比现在差。
03 时间肯定是还有,你能浪费的时间却所剩不多了
毕业季的时候,每个人都在说着“毕业快乐”,但是我们都知道,毕业一点儿也不快乐。毕业意味着,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正视长久以来被父母庇护的人生,要自己担起水费、电费、房租、网费。当遭遇社会毒打的时候,又会想再次躲进避风港。
然而,从你18岁生日那天开始,你已经没有法定监护人了,面对生活你无处可逃。不要等到要找工作了才发现履历不够看;不要等到机会送上门才觉得没有实力抓住它;不要还没有行动就担心承担不住失败的后果…
你有至少19年的时间躲在学校里面学习,可你却只有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完成接下来所有的人生要事。
社会终将是高知者的游乐场。你将面对的的是他们设置的规则、他们提供的工作、他们设计的游戏、他们生产的玩具。环环紧扣步步紧逼,你踏入社会的那一刻,就进入了他们设计的游乐场。你付出劳动和精力从他们那儿获取金钱,同时又用金钱从他们那儿换取你要的舒适、快乐和满足感。
你20岁可以什么都做,也可以什么都不做,没人会批评你,你做得好了也不会有人赞美你。毕竟没有人能替你过活,而你也没有义务为谁而活……
“我们这一生最大的理想,不就是把自己过好么?”
写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