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真正体现在行动上。
舜玉路街道从“小”处着手,积极探索宣传的新角度,以更加直观和接地气的方式方法引导居民自觉践行垃圾分类。
观念纠正,从“小误区”入手
平常吃的大棒骨不属于厨余垃圾,属于其他垃圾”“厕纸、卫生纸不属于可回收垃圾,属于不可回收垃圾”“旧衣服不属于可回收垃圾,属于其它垃圾”“热水瓶内胆不属于有害垃圾,属于其他垃圾”......
12月29日上午,伟东新都社区举办了一场“不一样”的垃圾分类专题宣传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活动着重从纠正居民在垃圾分类中的误区入手,通过实际案例讲解,给居民挑出“问题”、挑出“毛病”,避免出现一不小心扔错的尴尬情况。“平时都是教给居民哪些东西属于什么垃圾,这次我们用‘反向思维’,这样更有助于加深居民的印象。”社区工作人员说。
贴近生活,从“小习惯”入手
为普及垃圾分类,打好“全民战役”,连日来,各社区严格按照每月“有害垃圾宣传周”制定活动时间和活动方案,通过常态化活动开展带动居民习惯养成。各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网格员走街串巷,为商家发放宣传手册、为居民讲解分类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同时,呼吁居民购物尽量不用塑料袋,外出用餐少用一次性用品,让更多居民养成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随着有害垃圾回收行动的持续开展,也逐渐得到了广大居民的支持,在听说社区举行回收活动后,不少居民将家中废旧电池、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纷纷主动“上交”,而这些慢慢改变的“小习惯”,也正是垃圾分类初见成效的重要体现。
源头完善,从“小容器”入手
“每次看到家里的干湿分类垃圾桶,扔垃圾之前我都得先想想它属于哪个颜色。”
为鼓励居民垃圾分类从小家做起,各社区通过上门入户、集中领取等方式为居民发放分类容器,加大垃圾分类的覆盖率、知晓率,同时,向居民讲解生活垃圾的分类类别、正确分类投放等相关垃圾分类知识,确保发放到位,宣讲到位。通过免费配发分类垃圾桶,引导更多的居民真正参与到垃圾分类中去,让居民在家中就能便捷、规范的实现垃圾分类,有效解决了垃圾产生源头分类容器不到位、不标准的问题,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
下一步,舜玉路街道将继续抓好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找准突破口,切入点,以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带动居民群众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为建设品质舜玉增添环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