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习实在无聊,几个语文小组的初中生凑在一起构思了一部商业奇幻大片。
让风雨雷电四神都来人间吧,电闪雷鸣风雨大作,把特效搞起来,好燃啊!
男主角一定是个小人物,最后他打败了雷王,赢得了爱情,好莱坞英雄都是这样成长的,我们学习好莱坞,不做国产垃圾片!
语文老师语重心长地叮嘱过我们,结构一定要——起承转合!
风雨雷电是自然四神,要解决雾霾问题,哈哈,我们有了现实意义,像《药神》!
写作文还有中心思想呢,男主不但解决了雷神雾霾灾难,还要解决他自己和别人的心理雾霭,我们实现了内外结合甚至是道器结合!(抱歉我是忘记了还是没看出来这个电影的主题?)
合:太伟大了!
还得贴地气,要煽情,要想诸多的段子,比如男女主角骑着三轮车飞到气象台天线上去,这时传来关于雾霭的广播,多浪漫又刺激啊!
合:太牛B了!
于是,一个伟大而又牛B的电影剧本以及一篇优秀的初中生作文就在自习室中中诞生了。
上面的这个情景确实是臆想,但这不就是电影《天气预爆》的创作吗?
几个中学生的想法好像都没错,而且,现在的孩子们也能落实他们的想法,叙述完成了这个事件的过程,但这就是电影吗?
男主肖央为什么是心理医生?为什么爱上女主电母?电母为什么是交警?风神为什么是算卦的?雨神为什么秃顶?导师为什么是寿星?电母是交警挺好的职业为什么痛苦?肖央为什么能遇到他们?…………?
电影创作是个严密的逻辑工程,在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元素,都必须是有逻辑根据的,都是可以提出为什么并能够给予符合逻辑的回答的!
如果设计都是随意的,遭遇都是巧合的,情节都是段子的,只是叙述完成了事件的过程,岂不就是个初中生记叙文吗?
如果说雷神用雾霭做武器,有环保的主题,那么开始就要有雾霭对人的影响,而且雾霭和心理雾霭要有联系,而且最后战胜雷神也应该把心理雾霭和环境雾霭…………
算了,我自己都被绕晕头了。
我就想问一句:初中生都能写剧本,要电影编剧干啥呢?电影的创作和初中生写作文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就以这个风雨雷电题材一个小人物成为大英雄的商业剧情片为例简单聊聊。
多次在电影征稿信息中看到这一条:请标注故事的起承转合。有的还附加了解释——毕竟这是故事的基本结构。一看到这样的要求,立即哑然失笑,哪家学校大门没关好放出个语文老师啊?
起承转合没有错,但写作文和写电影的要求能通用吗?写电影剧本时大脑中有了起承转合的想法,就是错误的!
起承转合,是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尾的过程外在的描述,是情节控的思维方式,而电影创作是逻辑控的思维方式!
在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驱使操控下,过程看似大致相同,但效果截然不同,就好比怀着两种心情唱同一首歌,能一样吗?
推荐张韶涵和腾格尔版本的《隐形的翅膀》听来试试。
那么写电影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操控故事基本面呢?此类电影正符合好莱坞经典的叙事模式,看看好莱坞是怎么想的。
先建立一个正常世界,然后让主人公进入异常世界直至最深暗处,然后获得新生回到正常世界。这就是好莱坞的经典三幕戏。
不讨论对错,看到这个通俗而简陋的模式描述,我们就好像知道该怎么干了,它具体而具操作性,是吗?
现在,我们闭目念一百遍起承转合,然后睁开眼睛你知道怎么写吗?
正确的思维方式,能给大脑插上翅膀,并飞在正确的方向上。所谓的正常世界,就是主人公身处的现实的而有烦恼的生活环境。
好莱坞为什么要用整整一幕戏的篇幅(30分钟)来构建正常世界呢,按照中国煤老板的要求不应该快快快,上来就是一顿打吗?多好看啊?
因为,这是以人物为驱动力的戏,而不是事件驱动,要先把人物做扎实,让观众产生移情作用,把自己融入人物中一起品尝现实的无奈,才能让坠入异常世界的经历更揪心,让战胜异常世界的过程更荡气回肠,让新生的人物回来解决现实的无奈更欣然,观众就像做了一场梦,很过瘾,是这个道理吧?
以人物为驱动力的戏,如果开端人物做的不够入心没有产生移情作用,草草地进入情节,观众就会以看客的身份看热闹,整个事件过程和观影心理分离,成为了被审视的对象,稍有失误就挨骂,这就是好莱坞电影是神话而我们同样的故事却是笑话的原因——方法的问题。
这种神幻故事,观众都知道是虚假的,所以不具备事件驱动的前提,必须把人物做到位才能产生伪真感,才能把观众拉进你营造梦境中。
那么,就这个风雨雷电小人物成大英雄的题材,怎么能营造第一幕的正常世界,把人物打造好呢?
篇幅所限,简单地说人物要符合“最……却……”原则。
最不可能成为神龙大侠的笨拙肥胖懒惰吃货大熊猫,却成为了拯救世界的神龙大侠——《功夫熊猫》。
最不可能拯救自己的双手残废的自我为中心的医生,却拯救了自己甚至拯救了整个世界——《神奇博士》。
最不可能成功的小瘪三受气包,却赢得了幸福生活——周星驰发财前的所有电影。
我们总结好莱坞的人设“最……却……”原则,发现里面有四个规律:1、人物前后状态极端的高低大小之比较。2、素质极端的相反。3、内外统一的变化。4、某个缺陷恰好是他走向成功的特质。
《功夫熊猫》:熊猫——大侠,极端高低大小之分;笨拙肥胖懒惰吃货——神龙,是相反的素质;它拯救了世界的同时,变得自信而坚定; 熊猫贪吃的缺点却助他练功夫。
《奇异博士》:残废——魔法师;自我为中心——以人类为目的;拯救了世界,也拯救了自己;“自我”看似缺点,但却是修炼魔法师必要的素质——意识力量。
人物设计的极端相差相反设计,才让变化的过程更有张力;人物与事件同进同退,由内而外吸引人;缺陷变动力,更有戏剧性,在主题力量外增加了一条让人物成功的理由,避免了巧合刻意更圆润贴地气。
现在用这四个要求来审视电影并重新设计人物。
1、男主肖央的心理医生在人心中是个挺高大上的职业,起码不够亲民,这个设计不够小不够低,尽管剧中尽力让他的工作显得不靠谱,但于事无补,且产生了失真感和违和感。
如果就是让他与“心理”有关,可以是个撒气筒,为人排解心理压力,提供挨打挨骂的服务,这就是“最小最底端的人物设计”了,小受气包就很容易引起同情并形成移情。
2、拯救别人的医生,和拯救世界的人,这个设计本身就顺拐了,他应该是个不可能拯救别人甚至连自己都不能拯救的人,才符合相反的素质的要求。所以,他应该是个因种原因而愧疚而自卑的人,他根本不敢去打别人,更不敢去爱别人,他是个需要自我救赎的人,是个需要被拯救的人,因为愧疚感,他才总想让别人打自己来减轻负罪感,这样逻辑就都通了。
3、剧中,他敢骚扰女交警电母,但被拒绝后变得自卑了退缩了,然后又因为爱而勇敢了,这个过程很弱而淡,且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他应该先是个因为愧疚而不敢爱的人,但在导师的鼓励下,在拯救世界的过程中,拯救了自己,勇敢地去爱了,让人物成长和故事起来。
4、他贱兮兮找打的缺陷,让他在与雷神的战斗中具有了屡败屡战不怕挨打的精神,而帮他走向了胜利。(临时设想)
逻辑一通戏百通。
风雨雷电四神为什么会在一个城市,而不是分散各地呢?
因为他们是自然四神,不管轮回托生多少次,老天都让他们在一起,所以,他们之间是应该有配合的,相生相克。
风雨电三神因为总想发泄心中的痛苦而经常成为顾客来店里打肖央,就能让几个人的相遇不是巧合了,而且为日后的默契配合埋下了伏笔,为他和电母之间的感情发展提供了支持,会产生很多有趣的情节。
比如,电母本来已经失去了放电的能力,但偏偏在打他的时候会莫名其妙地电到他,是感情激发了她潜藏的能力。雨神打他时会莫名其妙地水管爆裂了、掉水里了等等。风神打他时,电风扇会突然转起来等等。这样就把感情、情节与他们隐藏的身份吻合起来,还有了悬念悬疑。提高戏的效率,让戏的逻辑链条变粗,而不是单一的事件推进。
肖央的导师应该是谁呢?
和寿星没关系好吗。按照逻辑推导应该是土地佬,因为电影讲了环保,风雨雷电自然四神的威力不是都作用在地球上吗?承受者是土地公公啊,他要出来解决问题啊,于是又产生很多有趣的情节,现在环境变化了,他不再是顶着黄花菜从田间草地出来了,可能从马葫芦、从马桶、从床下、从屋顶、从树洞中等等各种地方冒出来,让肖央躲无可躲,折磨肖央又鼓励推动他变化。会有很多有趣的情节。
同样,雷神小沈阳的设计过于单一简陋了,看到他在办公桌后哭喊颜值而要用雾霭遮蔽天眼统治世界时,真是太尴尬了。雷公和电母传说中本来就是一对啊,最简单的尊重原著不好吗?让他也追求电母,和肖央竞争爱情,不好吗?和肖央相反,他威力巨大是霸道总裁雷厉风行,这些本来就是雷公的性格啊,为什么不用呢?
所有的这些设计和铺排都在第一幕完成,有效果有逻辑,有缘由有根据,在感性上和理性上都为下一幕做好准备。
而像剧中那样,雨神秃子、风神算命、电母交警,导师寿星,肖央与他们巧合相遇等等,都是没有道理没有逻辑的,都是断裂化的情节片段,与主题无关,也不符合观影心理。都不是电影的创作,更像是一篇初中生作文为了叙述过程而随意使用的工具,就像你骑自行车经过市场看到的那些卖菜的,确实都在一个大棚里面,但其实彼此不搭嘎。
其实我是一直很喜欢欣赏肖央的,《老男孩》多好啊!
可为什么一拍长片就烂了呢?
原因可能有二:1、逻辑不行,短片玩感觉,长片玩逻辑,中国人逻辑思维弱,包括陈凯歌都是短片都很有艺术感觉,但长片就乱了。2、有意为之,在烂环境中,只有编烂戏拍烂片才能找到投资招来观众,但现在情况不同了,观众口味在提升,拍烂片真的是要挨骂的。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