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女人,总会有那么一点......“难言之痒”。
其实阴道就是个“小江湖”,住着20多种细菌和真菌,好的坏的都有;
乳酸杆菌,是这里最优秀的“守法公民”,不仅老实,还很有责任感:它产生的酸性物质(乳酸)可以帮助维持阴道弱酸的环境;它产生的过氧化氢,是一种天然的杀菌剂,可以让“坏细菌”屈服!
阴道就在它和雌激素、阴道的pH的帮助下,维持着菌群的平衡。
加德纳菌、念珠菌、肠杆菌科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它们则是阴道里的“小混混”,总是表面上风平浪静,背地里伺机而动,时刻准备着来“作妖”(导致阴道疾病)!
所以有些女性喜欢用洗液或者高锰酸钾(俗称PP粉)清洗外阴,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娇弱的外阴皮肤抗病能力下降,皮肤干燥,进而引发外阴瘙痒。
每天认真洗‘下面’了,有时候会灌洗阴道,会有啥问题吗?”
当!然!有!问!题!
“懒得洗”不可取,但是“过度清洁”也会导致大问题!
2015年新浪微博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我国5000多位受访者中,有接近一半的女性因为医生的建议,而采用了阴道冲洗的行为;10%左右的女性有不定期冲洗阴道的习惯。
约 20%~40% 的 15~44 岁美国女性表示,自己在使用阴道冲洗液,青少年等进行阴道冲洗的比例更高。
“阴道冲洗让我感觉更清爽干净,能去除令人不快的气味、在经期洗去经血、避免染上性传播疾病以及防止性交后怀孕”,这是她们最普遍的想法。
然而,医学专家表示,阴道冲洗对身体的危害远大于好处:出现异味,阴道可能已经发生感染,需要及时治疗,用有香味的洗剂冲洗,只是掩盖了问题,而且因为病因未除,维持的时间会非常短。
女性若频繁地使用刺激性的洗液灌洗阴道,还可能会引起过敏性阴道炎、盆腔炎、早产、宫外孕[2]、甚至宫颈癌和艾滋病[3]!至于避免染上性病及避孕,靠阴道冲洗是不可能的。
所以,腾讯医典的观点是:不管是外阴还是阴道,都不要“过度清洁”!
“越痒越搔越痒”,咋办?
频繁地进行阴道冲洗,最常引起的就是细菌性阴道炎[4]。
在我国,每10个健康的已婚妇女中有2人患阴道炎,还是蛮常见的[5]。
在正常情况下,女性也会有一定的阴道分泌物:清亮、透明、无味,且不会导致外阴的刺激症状(如瘙痒、烧灼感)。
约半数人得了细菌性阴道炎没有任何症状,其他人则可能会有这些表现:
分泌物的外观改变:稀薄的白色、灰色或绿色分泌物,质地较为均匀。
分泌物的气味改变:分泌物有鱼腥味儿,性行为后,鱼腥味变得更浓。
出现刺激症状:小便时有灼烧感。
▲细菌性阴道炎
这种表现与念珠菌(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霉菌性阴道炎的症状不一样:
▲霉菌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通常的表现是痒、厚厚的白色分泌物、没有异味。
得了细菌性阴道炎,如果没有任何症状并且没有怀孕,可能不需要治疗,就会自然而然的好了。
然而很多得了阴道炎的女性,会觉得这个病太难治疗了,痒-缓解-痒,白带不正常,总是反反复复的,“越慌越想越慌,越痒越搔越痒”。
其实,对于有症状的人来说,通过检查和一些化验,明确到底是患了哪种阴道炎症,再进行正规的药物治疗,绝大多数人都能康复[6],千万别“洗洗就算了”或者自己乱用药哦!
腾讯医典特别提醒:在备孕的女性或者孕妇一定要注意:患有细菌性阴道炎可能会导致孕妇出现婴儿早产(第 37 周之前)或出生体重不足(低于 2500 克),应该尽早接受治疗!
洗液不靠谱
怎么“洗洗”才能更健康?
如果你的私处没有任何的不适,预防阴道炎,这样做就对了:
预防阴道炎的8大法则:
避免高危性行为,注意性卫生,若有必要应使用安全套。
不要采用刺激性的沐浴液或药液清洗外阴和阴道。
不要常规灌洗阴道,以免破坏内部微环境。
日常最好穿着棉质内裤,保持干爽透气。
避免泡澡,日常最好淋浴。
在外上厕所时,应留心坐便器是否清洁,使用前最好有消毒湿巾擦拭一下。
上完厕所,最好从前往后擦,可以避免肛门部位的病原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
及时更更换卫生巾或卫生棉条。
那也最好不要自行使用各种女性洗液,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哦。
有些女孩子可能会问:“我还没有男朋友,能去医院查白带吗?会不会伤害身体?看这个还真难为情......”
别害臊,做女人,得个阴道炎啥的很正常啊!
如果你还没有性经历,但出现了上述不适,依然可以看医生。
要记住的是,就诊时一定要告诉医生自己还没有性生活,这样医生就可能会用“更温和”的方式给你取白带,而不是用阴道窥视,可以避免对处女膜的损伤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