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来探!憨山大师书法真迹即将亮相国家博物馆

自唐代以来,岭南佛门中就不断出现能书善画之人。尤其是明末清初,以天然和尚为代表的岭南寺僧迅速崛起,他们在佛事之余,潜心诗文书画,以海幢寺等为主要活动场所,或聚众赋诗讲学,或与文士雅集,名噪一时,历经几代而风雅不减,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宗教及艺术发展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海幢寺作为清代广州五大丛林之一,早期得益于天然和尚等开创的禅门宗风,积累了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后又因缘际会成为清代第一座对外开放的寺院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代表性梵刹之一,在外事接待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一座融宗教文化、海丝文化、书画艺术及外事功能等多元一体,在海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岭南名刹。

僧人书画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岭南寺僧的书画创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至明末清初成就最为突出,以德清、函昰、成鹫、道忞、今释、今无、大汕等代表的岭南僧人,汇聚了不同书学根底的遗民、僧众,形成了一个以个性纷呈为主,兼具“山林体”共性色彩的僧人书家群体,极大地振奋了广东书坛。

一代代岭南僧人的书画创作,无论是对于引发大众信仰热忱、弘扬宗教文化,还是对于丰富岭南书画艺术表现题材与内容,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岭南书画艺术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可谓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文化遗产。

天然和尚遗像

明末清初之际,岭南地区最为重要的一个佛教宗派,当是以天然和尚为代表的曹洞宗博山系一脉,其影响达于粤赣闽三省,有海云寺、海幢寺等众多寺院。

天然和尚擅书法,其传人中也有不少能书之人,他们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禅门书家群体,不仅在广东书坛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后世有学者称其为“海幢书派”“海云书派”。

2024年7月下旬,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省文物局主办,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海幢寺承办的《禅风雅意——岭南寺僧书画暨海幢寺文化艺术展》将在国家博物馆惊艳亮相,展期为1个月。

此次展览选取岭南僧人书画的代表性人物及代表作品,以梳理及突显其艺术发展历程:同时选取海幢寺这一典型个案,全方位立体展示其在历史、建筑、园林、诗教、经籍刻印等方面的文化成就,以及其在清代中晚期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突出贡献。透过中国传统书画、外销画、中外古籍文献以及各类器物等丰富的展品,以小见大,以微知著,感悟历史,继往开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览部分真迹书法,让我们走进岭南僧众的世界,一睹岭南书法的独特韵味。

1、释函昰(天然和尚)行书《议建雷峰海云寺殿宇》卷 (局部)

此为释函昰所书关于海云寺殿宇建设的原始资料,并钤有“海幢寺常住记”朱文方印一枚,兼具艺术与历史文献双重价值。卷首有清康熙、雍正年间曾任海幢寺住持的释传严所书“祖印重辉”四字,卷尾还有释传严在1735年为他的继任者释正目所题跋语,“嘱之以表法信”,赋予了此卷作为传法信物的功能。

释函昰(1608—1685),字丽中,一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原籍广东南雄,后迁番禺,俗名起莘,字宅师。明崇祯六年(1633)举人,后感于时局动荡,无意仕途,崇祯十三年(1640)至庐山拜释道独为师,法名函昰,为曹洞宗第三十四代传人。明清之际,他历主海云、海幢、丹霞别传诸寺,可谓当时广东佛门中的领袖人物。在他的引领下,岭南僧人作诗之风大兴,出版《海云禅藻集》《羊城禅藻集》等诗僧诗集有数十种。

释传严,生卒年不详,广东新兴人,俗姓江,幼志出家,受法海幢。雷峰修建华首大佛后,归龙山。雍正八年(1730)募修国恩寺,仍示寂海幢。

释正目,生卒年不详,在释传严后出任海幢寺住持,晚年酷好画兰竹。

2、释今释画像

释今释(1614—1680),字澹归,号性因、恬因、茅坪衲僧、借山野僧等,俗名金堡,字卫公,又字道隐,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少时习儒,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授临清知县,官声颇佳,因得罪上司,被迫引疾去职。

明亡后,先后参与南明隆武、永历政权的抗清活动。永历政权失败后削发为僧,初取名性因,后投天然和尚门下,易名今释,号舵石,为天然和尚第四法嗣。

先后居广州海幢、庐山栖贤、东莞芥庵等寺,后辟丹霞别传寺,任住持。

为僧达三十年,潜心修持,深入经藏,勤撰注疏,著述甚富,有《徧行堂集》《丹霞澹归禅师语录》等行世。其工于书、画,著有《颂斋书画录》,传世书迹较多。

3、释今释行书《请雷峰天然老人住丹霞启》卷

此件作品涉及丹霞别传寺创建开法历史,兼具艺术与历史文献双重价值,殊为难得。

清顺治十八年(1661),明遗民李充茂以仁化丹霞山施予今释做道场。康熙元年(1662)三月,今释入丹霞开山建寺,是为别传寺。此后数年,今释苦心经营,至康熙五年(1666),别传寺规模初具,今释撰此《请雷峰天然老人住丹霞启》,恭请本师赴丹霞主院开法。

当年腊月四日,函昰在丹霞入院,随即上堂说法,为别传寺之开法祖师。

4、释今释和尚诗轴——画耕

5、释今无诗翰轴

释今无(1633—1681),俗姓万,广东番禺人。法名今无,字阿字,为天然和尚第一法嗣、曹洞宗三十五代传人。

22岁时受天然和尚指派,徒步万里探望被清廷流放辽阳的师叔千山函可。

康熙元年(1662)开法海幢寺,苦心经营,借助平南王尚可喜及一众地方官员之力,大举扩建殿、阁、楼、塔、堂、舍等,使海幢寺逐步发展成为与华林、光孝、长寿、大佛等寺齐名的广州五大丛林之一。

他在诗文、书法方面颇有建树,著有《光宣台集》《海幢阿字无禅师语录》等。

6、释德清(憨山大师)行书《法性寺菩提树诗》轴

7、释德清行书卷

释德清(1546-1623),俗姓蔡,字澄印,法号德清,自号憨山,安徽全椒人。

十九岁依栖霞寺禅僧云谷出家,后历游北京、嵩山、洛阳、五台山等地,并于东海牢山(今山东崂山)结茅隐居。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遭人诬陷私造寺院(海印寺),被发配广东。在广东期间对曹溪禅宗祖庭南华寺进行了整顿与改革,被誉为曹溪中兴祖师,期间曾在广州长春庵为众开法。

天启二年(1622)复返曹溪,次年圆寂于南华寺。

德清精通释、道、儒三家学说,在佛教内主张禅净双修,对外又宣传儒、道、释三教调和,在明末佛教史具有很高的地位,与紫柏真可等并称为明末“四大高僧”。

8、释道忞楷书七言诗扇面

释道忞(1596—1672),俗姓林,字木陈,号山翁,广东潮阳人。

幼习儒学,二十岁考取生员。因读《金刚经》《大慧语录》等而信佛,投庐山开先寺智明出家。后承父母命还俗,生一子。二十七岁再次出家,依憨山德清受具足戒。游方参禅,嗣法浙江天童寺圆悟禅师,圆悟卒后住持天童寺。因精通佛、儒之学,擅长诗词、书法而声名远播。

顺治十六年(1659),奉召入京为皇帝说法,深受器重,受赐“弘觉禅师”法号。

他一生著作甚丰,有《北游集》《弘觉忞禅师语录》等。

9、释成鹫草书《山居》诗轴

释成鹫(1637—1722 年),原名颛恺,字麟趾。是明广东番禺籍举人方国骅之次子、文人方殿元之弟、画家梁启运之婿。有神童之名,文武双全,力大无穷,十三岁中秀才,多才多艺,父子号称“番禺三方”;他是著名诗僧,沈德潜称“本朝僧人鲜出其右者”,号称岭南佛门的旷世奇才。

成鹫法师是具有代表性的遗民僧,八岁时明朝灭亡,他就随父归隐,十五岁躬耕乡野,十九岁作塾师,四十一岁出家为僧,在佛门又四十六年。他出儒入释,一生坚守志节,不仕新朝。游历、结社、著述、住持寺院,见证了明清之际的百年历史。

10、释大汕墨竹图轴

释大汕(1633—1705),字石濂,亦作石湖、石莲,号厂翁,又号石头陀,俗姓徐,江苏苏州人,祖籍江西九江。

幼为画师沈颢外嬖,后剃发出家。

顺治五年(1648)住太平寺,自称觉浪道盛法嗣。

康熙年间任广州长寿寺住持,兼取清远峡山飞来寺及澳门普济寺为下院。曾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前往越南弘扬佛法,影响颇大。康熙四十三年(1704)为广东按察使许嗣兴逐至赣州,复为巡抚李基和逮解原籍,次年客死途中。

大汕杂学渊博,儒释互融,喜结纳名士,能诗、工书、善画,时称有出尘绝俗之才,著有《离六堂集》《海外纪事》等。

届时,百余件重要展品将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等你来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