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球,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一类的公共文化建筑,是很多城市的地标,它们体现了建筑设计的美学,守护地方文脉,刺激着城市多元的文化活力。人类在设计和建造出、美的公共文化空间的同时,这些空间也是一座城市的品格,潜移默化影响着这座城市的人,过去现在未来,它们在城市千变万化中,在大大小小的角落里,继续绽放文明的光芒,璀璨夺目,无限可能。
那么,什么样的空间设计才能给参观者好的文化体验?又是怎样的建筑为城市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期《筑梦天下》我们就要到深圳去看一处高颜值+高科技的新文化地标。
ONE
“上下合并的双手”
深圳龙华中心区,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中,突然出现一隅空地,两座吸睛的白色建筑、像一个巨大的盒子被分成两个部分。这是由深圳图书馆北馆和深圳美术馆新馆组成的全新建筑群。
“作为设计师,我们是非常急于去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更加慢节奏的一个生活空间,使它成为一个城市的会客厅。它其实是一个设计的整体,它最初的灵感是来自于一双上下合并的手;在美术馆轻盈的大屋盖下面,它呵护着非常丰富的、多层次的一个建筑空间,这就是我们最核心的一个空间的理念,我们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多层次的、丰富的交流场所。”
TWO
“显眼包”外立面
立面设计是两馆建筑的重要记忆点之一。远远看去,外立面像是一层白色鱼鳞,近看又像是由一片片树叶编织而成的。既保持了建筑的规整感,又暗藏了节奏的变化。
在立面每一个构件的背后、都有精心设计的照明系统,以隐藏的方式让光线柔和地渗透出来;文化和艺术的气息、通过这样的立面设计发散到城市环境中。
夜景
THERE
神秘的地下空间
2013年立项时,北馆是计划作为深圳市的调剂书库。在决定将它变更为一个大型的公共图书馆后,挑战出现了,海量的书籍该如何安置?
刘主任揭秘“钢铁藏书阁”——
“这个是全国首个地下智能立体书库。”
还有各种系统和机械设备协同作业,相互关联
FOUR
两馆风格各异的
室内设计
温暖柔和的图书馆
优雅中性的美术馆
FIVE
文化盛宴
深圳美术馆新馆开幕时推出了8个免费展览,跨越古今、汇集中外,呈现了一场艺术的盛宴。
开馆展
数字化和传统陈列结合的展览方式,为参观者提供了沉浸式的观展体验。通过新媒体的运用和巧妙的空间设计,参观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融入作品意境,以更直观的方式去感受艺术的魅力。
王副馆长:“美术馆是和这个城市一同发展的。从老馆到新馆的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场馆面积的增加,体量上的变化带来了一些硬件设施的改善。对于市民观众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这么一种休闲的、文化的体验。”
SIX
精神栖息地
图书馆北馆在功能区的划分上,也体现出设计的细致和人性化;馆内按照书籍种类、甚至不同年龄层,设置了专属的空间。
张馆长:“图书馆就是一个我们说的人们生活的第三空间,就是除了你的家庭,还有你工作的地方,在这里可以自由地漫步,自由地阅读,自由地获取知识和信息,其实是人们精神的一个栖息之地。这就是为什么不管社会怎么发展,不管阅读的方式怎么变化,我们觉得图书馆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还是一个很美好的所在。”
制作人:龚赟
主编:柳术
编辑: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