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三八妇女节”,祝各位女性朋友节日快乐!古今中外,很多女性艺术家都在艺术领域发挥自己的天赋和巧思,她们以细腻、温柔、富有想象力、独到的情感和技巧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作品。她们的作品震撼着人们的感官,同时也为艺术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是国际妇女节,我们特地为各位读者奉上中国现当代的九位女性画家,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她们画中的风情、韵味和思想吧。
何香凝
01
何香凝(1878.06.27-1972.09.01)是中国近现代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也是新中国的创始人之一。1909年4月10日,何香凝转学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日本画高等科。在学校里,她除接受老师端管紫川先生讲授的山水、花卉画外,还每周两次向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章学画狮、虎等动物。她擅作花鸟,偶作山水,笔致圆浑细腻,色彩古艳雅逸,意态生动。她的作品有《狮》、《梅花》、《高松图》等。
1910年何香凝赠送黄兴《虎》画。
何香凝的画作立意讲究,她常借对松、梅、狮、虎及山川等的描绘,抒情明志。她的充满斗争之意的作品不仅记录着本世纪初叶以来的变幻风云,是中国现代史的缩影,同时也是她七十年革命生涯和人格品行的生动写照。
潘玉良
02
潘玉良(1895—1977),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与徐悲鸿同学,1923年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潘玉良的作品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1929年,潘玉良归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多次参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国画展。曾为张大千雕塑头像,又作王济远像等。潘女士为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之第一人。代表作品《格鲁赛头像》。
纵观潘玉良的艺术生涯,可以明显看出她的绘画艺术是在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融合中萌生发展的。这正切合了她"中西合于一治”及“同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之”的艺术主张。对此,法国东方美术研究家叶赛夫先生作了很准确的评价:“她的作品融中西画之长,又赋于自己的个性色彩。她的素描具有中国书法的笔致,以生动的线条来形容实体的柔和与自在,这是潘夫人的风格。她的油画含有中国水墨画技法,用清雅的色凋点染画面,色彩的深浅疏密与线条相互依存,很自然地显露出远近、明暗、虚实,色韵生动……她用中国的书法和笔法来描绘万物,对现代艺术已作出了丰富的贡献。”
方君璧
03
方君璧(1898—1986)是中国二十世纪初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之一。她是福建闽侯人,出生于名门望族,曾经留学法国,在巴黎期间其作品《吹笛女》作为第一位中国女性画家的作品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1984年巴黎博物馆为她举办了“方君璧从艺六十年回顾展”,给予这位在巴黎起步的东方女画家的业绩以充分的肯定。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代表作品《吹笛女》、《拈花凝思》等。
方君璧《自画像》。
《吹笛女》。
方君壁在艺术探索之路上,经历了自然与传统的融合,她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形成了闺秀之门里独树一帜的女性艺术家,在中国历史上可谓难得。她的艺术的特色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纯真质朴的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二,娟秀的艺术气质具有深厚的感染力。三,严谨的轮廓与传统绘画写意的自然结合。方君璧的作品展现出的是一种中西艺术结合的探索与追寻。
陆小曼
04
陆小曼(1903.11.7-1965.4.3),名眉,别名小眉、小龙,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地传统。陆小曼还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她还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陆小曼因与徐志摩的婚恋而成为著名近代人物。1965年4月3日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62岁。
闫平
05
闫平是中国当代画家,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她1956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她的作品参加"全国第一届油画展"、"93中国油画年展"获得银奖、"中国油画双年展"获提名奖,在美国参加过"中国现代艺术展"等。作品《矿大嫂》参加"全国第六届美展"获优秀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闫平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美术界逐渐取得地位而倍受瞩目的女画家之一。她身处学院体制之中,选取固定主题,在画布之上探索油画的用光与用色问题。闫平的自由挥写与她对彩色的重视,那种具有鲜明性格的笔触所画出来的明朗的室内光线与明朗的色彩,使习惯于沉重的形式和压抑的情感的中国观众,感受到艺术与人性中欢快明朗的一面。闫平的绘画,给焦虑沉重的中国人环境,吹来了温暖、明朗的人性之风。
喻红
06
喻红,1966年生,北京人。她1980年进入中央美院附中,1988年毕业於中央美院。陈丹青曾说,喻红是当代女性艺术家榜单上绕不开的“英雌”。喻红以一个女性的视角进行创作,灵感来源于自己以及周围人的生活,通过艺术建立起一个对时间的感受和记忆巧妙融合的世界,她对于现实中个人经历和情绪十分敏感。喻红常使用现成图像作为创作起点,以画布、丝绸、树脂、油画、蜡笔、丝织物、丙烯为媒介,强调了记忆力的主观性,探讨了现成图像是如何被淡化或强调的。她的作品由于其独特的创造性和丰富性,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实践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申玲
07
申玲是中国当代画家。她1965年生于辽宁省,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1984年,还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读书的申玲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国际青年作品展”;1988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申玲、王玉平作品展”,此时申玲年仅23岁,可谓少年成名。1991年,她参加“新生代艺术展”,并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个展,申玲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新生代”绘画群体中一名形象鲜明的艺术家。
申玲是当代艺术界女艺术家的杰出代表之一。她擅长使用强烈的色彩,又对日常生活有近乎痴迷的执着。无论是人体的热烈或人心的愉悦,她都可以用纯粹的色彩进行淋漓的传达,每一细节和瞬间都焕发着热情的想象力和表达欲望。
这正如艺术家在自述中说:“我依赖大量的速写和默写,在观察生活及感悟生命的过程中,借用这种方式把模糊的感觉变成清晰可见的图象符号,仿佛我每天的心情日记,我凭自己的感觉,以平常心去画我周围的人和事,这是我永远不变的主题。用心说话,是我永远不变的表达方式。我要尽情地表现生命,表现爱,表现生活中的一切泪与笑。”
张笑蕊
08
张笑蕊1967年12月生于哈尔滨,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199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1993年,她的油画作品《蚌壳与柠檬》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7年油画 《香》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海内外机构收藏,2002年迎接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召开艺术优秀新作展获优秀奖。
张笑蕊经常以都市年轻人的私人空间为绘画题材,表现轻松而闲散的生活情景。画里,都市一代年轻身影出现在一些特定的场所——咖啡馆,红茶坊,雅致的客厅……这都是她们喜欢光顾的,也是她们应该出现的场所。这些场所在画家的笔下表现的雅致而有气氛,画中人的年轻美丽富有青春气息的形象,也符合当代人对这些都市年轻人的印象,当然是当代“主流”年轻人的形象,如同当下主流媒体上展示的那样:衣着光鲜,夹着讲究的皮包,匆匆穿梭在高楼和宽阔马路之间,还有就是光顾休闲享受的的地方。
夏俊娜
09
夏俊娜1971年生于内蒙古,199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师从闻立鹏、葛鹏仁、王玉平先生,探索西方油画语言与中国现当代文化的融合。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画家。
夏俊娜的画,一般都是从一个人物的脸部画起,由脸部推导出身体的姿态,由这一个人物推导出另一个人物,再由人物演绎出所在的环境……。在这里,人物的面孔,既是作为一幅画的逻辑起点,也是构成意见作品所要"言说"的中心。夏俊娜的画,正是来自她心灵的歌。她出生在内蒙古察合中旗,并在那里度过了她的童年时代。从她记事起,幼小的心灵就一直在全然不解中承受着上一代人的沉重。直到她离开内蒙古,长到很大,这"沉重"依然挥之不去,依旧压在她的心头。父母的遭际转化为她初涉人世时的一种生存体验,当她试着通过艺术"言说"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时,我们看到的正是那些最初的心灵印记。
这些女性画家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她们的绘画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水墨画,油画,版画等,但是她们的统一点是都把自己的天赋和艺术才情发挥到极致,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感性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理解世界、思考世界,并把自己的所思所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欣赏女性艺术家的作品,能够从她们的作品中感受不一样的美感,也能获得独到的灵感,这样,我们对世界的感悟和体会就又多了一分。
————————————
作者丨校对丨李涵
美编丨澹月
审核丨晴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