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最冷的时候,我来了苏州。
魔法攻击之下的姑苏城,意外给了我灿烂的阳光和温暖的拥抱。
不仅如此,在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
还遇到了这座城的再次出圈。
那天是1月14日,春运首日。
在苏州站。
年轻人竟唱起了苏州评弹《声声慢》,
来欢送离开苏州回老家的人们——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
他们唱到。
苏州,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地级市排名榜首,
去年上半年GDP更是稳居江苏第一。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苏州扎根。
有段子说,
比苏州有钱的,没它漂亮,
比苏州漂亮的,没它有钱。
这座千年古城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张开怀抱,
接纳了来自五湖四海寻觅梦想的每一个人。
女孩继续唱到——
「屋檐洒雨滴 炊烟袅袅起 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一声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让人哪里离得开这座别样的小城。
来的这几日,温度回升。
谁说江南的冬日枯槁与荒芜?
枫叶和银杏已经凋落,
但风骨独特的腊梅已经盛放。
走街串巷,逗猫听曲。
冬日的江南,冷风拂面的同时,有自己别具一格的深意。
我们找到南石子街一号的网红老头,找他串了一串手串。
他问你的愿望是什么?
我说发财顺遂。
老头一笑,单说发财就俗了,来来来,你找这种珠子,然后加点朱砂。
50元一串,任意挑选。
老头说这个价格是苏州大学的姑娘们订的。
「随她们啦,我老头就陪她们玩玩咯。」
我们撸了西园寺的数十只猫咪。
躺着的坐着的舔手的猫冬的。
园林的冬日疏朗与风骨之美,自是必然。
而街巷里发现的小确幸,
才如同金鸡湖绝美的落日一般,准确撞入了我们心趴上。
我们住在姑苏区宫巷旁的颜家巷里,
每天早上出来都要穿过一条狭长的走道。
白墙黑瓦,深巷尽头老人坐着晒太阳,
年轻人则在小店前喝茶叹啡,或者玩拍立得。
苏舜钦写苏州,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今天来分享的,
就是我在姑苏城的这两日,
被这些近山远水触动的瞬间。
宁静,多情,如山,似水。
不只是一句,声声慢。
「竹影扫阶尘不动,
月穿潭底水无痕」
这是我在西园寺的墙上看到的。
寺内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好句子。
苏州寺庙甚多。
北塔寺、定慧寺、报恩寺、云岩寺…各有千秋。
最著名的莫过于,寒山寺。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如雷贯耳。
但也正因为此,寒山寺每天每时都是人潮。
于是我们决定避开寒山寺,前往西园寺。
五元一张门票,人少猫多,这座寺庙的亲切与从容,到或许更代表了苏州。
先不谈西园寺的黄墙绿影的光影之美,单看看这座寺庙的责任和担当,就能感受一斑。
西园寺,原本并不叫这个名字,或者说,从来就没叫过这个名字。
踏过智慧桥,即可进入园内。
会看见它的准确名字,叫做戒幢律寺。
西园,只是里面园林的名字。
但这又何妨,园林里放生池旁的对联写:
已种竹栽花培心培地
园则放生育物养性养天
其实,正是这座寺庙的精神和底蕴。
西园寺的住持觉得,
既然身为寺庙,一定要有点作为,有点情怀,有点想法,有点责任。
所以这里赠清香,赠福字和对联,还有素包子和素面可以排队领取和享用。
更不用提前文所说的,整间寺庙黄墙上都贴有不少警世恒言和心灵鸡汤。
以及随处可见的佛学启蒙书籍,让人乐观向上,积极向前。
西园寺内还有个五百罗汉堂,为全国唯一。
第一进石拱门圆框,雕刻精美,为明代遗物,其余均为同治、光绪年间陆续重建。
罗汉堂屋宇深广,共四十八间,城呈田字形,以佛教四大名山塑座为中心,泥塑金身罗汉五百尊,相当宏大。
不方便拍照,于是用心感受。
慢慢一尊尊看去,心也可以静下来。
更不用提这里红遍社交平台的猫咪。
我们遇到了不下十只喵星人,不惧人不怕生,
草丛、墙壁、树丛、石墩,自得其乐。
游客们围着猫咪,猫咪也看着这每天川流不息的两脚兽。
想来,是这寺院的灵气,是住持带领下的德善之美,也是猫咪们生活在这里的福气。
中午我们离开西园寺的时候,不少人正在排队领素包子,或者吃上一碗素面。
我则烧了三支香。
一支平安,一支健康,一支万事容易。
身后的墙上,是另一句鸡汤——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当我们一直觉得苏州独有风雅时,
西园寺在社交平台的风靡,
与线下不计回报的善意。
则是这座千年古城,另一面的温柔。
「留园,
长留天地间」
苏州寺庙多,而园林更是必去之地。
孕育出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苏州园林,是苏州城骨子里的精致和浪漫。
说起来,苏州园林们面积都不算大,108座,却靠着各自奇异的风格而闻名。
城间走一遭,就可以在这里见到不同风格的江南园林。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说的就是园林,是历史最悠久的沧浪亭。
苏州园林的特点更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一年四季都各有风味。
春有绿意盎然,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秋天有枫叶有银杏,有五彩斑斓的橙黄橘绿。
到了这冬日,也有意思。
有腊梅,有光影,有天地万物的灵气。
最得我心的,不是最有名的拙政园,
反而是门口小小的留园。
它的名字来自于,长留天地间。
仅此一句诗,这立意顿时高远起来。
留园入口的门,是真心小,真心朴素。
不张扬,不花俏,曲径通幽,有《桃花源记》的意味,通向豁然开朗的主园区。
也应了修建者的品位,才华内敛,胸中自有乾坤天地。
留园的修建者,是明朝的大才子徐泰时,最后一任主人,是清朝首富盛宣怀。
所以留园的建筑设计,分为精巧,审美一流。
光影灵活运用,是苏州园林移步换景的典范。
有一种说法,单单去看园林的美,是一种收获;
而了解了主人的审美品位后,再去观赏,则是另一种感怀。
显然,留园更适用于后者。
譬如,进园不久的六扇花窗,堪称园林造景漏窗的经典,
每扇窗每个花纹看出去,都是不同的园林景致。
跟最近拙政园爆火在社交平台的花窗,可以齐名。
再譬如,镇园之宝的寻迹。
冠云峰。
瘦、漏、透、皱的太湖石之美,能窥见当年宋徽宗如此欢喜太湖石的缘由。
一步一景,冬日腊梅在园中绽放。
独特的风骨之美,是园林里的画龙点睛。
留园很大,但蜿蜒留白,不紧凑,不堆砌。
四代主人的用心能够让人在每一处细节里,看到江南别具一格的风雅气韵。
这是当年无数前来此地文人墨客的向往,
也是我们如今踏上这片土地之后的,
念念不忘。
当然,除此之外,
更多园林,都值得在这个暖冬去一去。
最古老的沧浪亭。
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归隐后所建立。
有108个样式不重复的花窗,也有让人流连忘返的竹林。
当年苏东坡曾以《竹石》为名,也在这写下让人津津乐道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句。
禅意园林狮子林。
20多座建筑,100多种花木,六百多岁的园林,从建筑到布局,处处充满禅意。
以隐居山林之意的网师园。
夜游,则别有一番情趣。
还有耦园、怡园、艺圃…
来苏州,大园要去看,小园更要去看。
即便是从小在这的老苏州,
也有走蒙圈的时候——
晨间去完市场,无意穿过窄窄小路,偶尔一抬头,就发现,
自己又差点误入一个别致的园林。
「声声慢,
在苏州寻寻觅觅」
2500年的岁月,流过这里纵横市肆的河道。
行走苏州的乐趣也在于,
随时都能发现让人会心一笑的宝藏与确幸。
比起隔壁上海的傲娇,
即便自古以来都是江南富庶之地,苏州更为平和,也更随性。
七百多年的平江路,
河道两旁是老屋和商铺,柳条和花枝斜倚在河面上,盈盈相望。
尽管如今已经成为游客打卡地。
可在平江文化中心,依旧可以寻得到十块钱的苏州评弹。
腔调十足,可谓随地大小都是雅致风韵。
山塘街的夜景,更是一绝。
我还去了一趟锦帆路。
本是冲着肯达美术馆去的,何奈抵达已经是闭馆的光景。
于是顺着小路一直前行,到了国学泰斗章太炎的故居。
却在这里的书局,偶遇了一场室内音乐会。
门口的小姑娘问我,音乐会来听吗?
我说好啊。
不假思索地,决定用旁观者或者闯入者的身份去参与。
只听见吹尺八的年轻人说,
我们这是一场用传统乐器演奏流行音乐的演出。
“看起来离我们的甚远的吹拉弹唱,其实也可以很近。”
小伙子很幽默,观众十几个,但都听得入迷。
晚上七点半听完,出来时气温已经下降,
沿着路去找我住的宫巷,清风拂面,不甚欢喜。
哦,我住的地方也有意思。
是苏式老屋,活化改造的民宿。
其中,最有名的一间,就是贝聿铭大师晚年居住的祖屋改建。
是不是听了就激动人心。
深觉苏州人民这每天时时刻刻看到的,都是何等的好东西啊。
而附近的南石子街上,
还有用探花潘祖荫故居活化改造的民宿之地。
到底是出状元最多的古城之一,
这苏州老街上,
声声慢,步步慢,值得寻寻觅觅。
————
所以,虽然没有机场,
也掩盖不了大家一年四季都想来这里的心。
厚重的文化积淀和长三角核心地带的位置,
让这座城市不仅有着两千多年的底蕴,
同时也孕育出了全国最著名的工业园区和独立的产业集群。
更是连续几年,被评为内陆最宜居的城市。
那天黄昏,
即便不在古城,是在那个著名的工业园区,著名的人工湖。
我依然被无比壮观和美丽的日落景象震惊。
金鸡湖的晚霞,
暖透了老苏州人和新苏州人的心。
我正在拍照时,旁边来了一个姑娘。
她突然跟我打招呼,
“嘿你知道吗,我之前就在这里拍到绝美日落。”
我哈哈一笑。
“我知道啊,真的,美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