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诞生至今,先后衍生出了SATA(2.5英寸)、mSATA、M.2、U2等形态,如今最常见的就是SATA和M.2,前者常见于台式机(以及早期笔记本)与机械硬盘抢生意,后者则已经几乎一统笔记本江湖。
M.2和SATA硬盘
SATA SSD大家应该最为熟悉,它的样式和2.5英寸机械硬盘相同,只是随着闪存和封装工艺的不断升级,其内部的PCB主板只需占用1/3的硬盘外壳面积,不知道的拆开一看还以为偷工减料了呢。
实际上,SATA SSD还能被压缩得更小。
Mini SDP超迷你固态硬盘
早在2020年6月,国产存储品牌江波龙电子(Longsys)就联合七彩虹发布了全球最小的SATA SSD固态盘“SL500 Mini”,其采用全新的Mini SDP(SATA Disk in Package)封装样式,体积只有传统SSD的十分之一,又拥有防震防水、性能优越、安装简单等优点。原本计划是由江波龙提供技术和产品,七彩虹提供品牌和服务。
日前,江波龙又正式发布了自主品牌的Mini SDP,暂不清楚双方合作是否出现了分歧。
简单来说,Mini SDP采用了江波龙自研的一体化封装、防震耐久、防水防潮、数据安全技术,具备34项专利技术。其本质是一种将主控、缓存、闪存三部分融合封装为一体的超迷你SSD,其三围尺寸仅为33.4mm×17.2mm×1.23mm,重量约2g,几乎只比SATA接口大一圈而已。
Mini SDP可选3D TLC/QLC闪存,容量从128GB~1TB,传输接口SATA 6Gbps,最大持续读写速度550MB/s、500MB/s,最大随机读写速度可达80K IOPS,工作温度0-70℃,平均故障间隔时间150万小时,质保3年。
从性能来看,Mini SDP丝毫不亚于传统SATA SSD。
然并卵,这种新封装样式的超迷你SSD真的香吗?
关于实用性的讨论
Mini SDP之所以可以做到如此小巧,主要就是一体化封装技术。
在M.2 SSD领域也有采用一体化封装,单芯片的产品,比如东芝(现在的铠侠)旗下的BG4系列M.2硬盘,就将主控及NAND闪存封装在了一起。
不过,BG4 M.2还是要比Mini SDP大了一圈。
Mini SDP的封装技术,其实更像是U盘和存储卡。现在很多U盘都很迷你,它们可以压缩身材的秘诀,就是一种“PIP”封装技术(又称“UDP黑胶体”结构),可以将单芯片主体做到和指甲盖一般大小。
不过,U盘和存储卡的性能存在上限。目前最快的U盘,其持续读取速度也不过400MB/s,而最快的存储卡,也不过300MB/s左右。
U盘速度极限
存储卡速度极限
Mini SDP迷你SSD的速度则可以达到标准SATA SSD的水平,在体验上肯定是完胜这些同样采用一体化封装技术的存储外设。
现在标配SATA硬盘位的笔记本越来越少
但是,Mini SDP采用的SATA数据+供电接口却是它的最大瓶颈。
台式机显然更不在乎SSD占用的那点空间
要知道,无论是USB接口还是读卡器都是即插即用,而使用SATA接口则需要拆开机箱或者笔记本电脑的后盖才能加装。
问题来了,有SATA接口的电脑,似乎都不太在意空间,SSD的大小和重量意义其实不大。
个人感觉类似Mini SDP这种超迷你的超速SSD其实更适合存储外设,而不是需要拆机安装才能使用。但作为一个存储厂商,江波龙显然又不具备推广存储技术新标准的能力。那么,你会支持Mini SDP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