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和唐国强谁更像毛泽东?眼见不一定为实,用“人脸对比”实测

在我们的印象中,古月要比唐国强更接近原型人物的形象。

那么,事实情况如何?

如果我们用“人脸对比”技术,实测一下特型演员与原型人物是否相像,会有什么结果?

其实笔者越来越感到,人眼的可靠性真的很差。

在小时候,笔者作为一名男性,对电影中的人物就分辨得不够清楚。

在这一点上,笔者对我的妹妹的分辨力,就有一种特别的惊讶,由此连琐生成一种敬佩感。

因为她能在看电影的时候,准确地识别出演员演过什么样的角色。

后来,我发现我母亲包括后来我的妻子,在人物的面容识别方面,都要比我强。

这可能是一个规律,那就是女性的面容识别能力仿佛有一种天赋,要强于男性。

其实,我们看起来是一个演员准确地再现了原型形象,但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我们的错觉,在严格意义上的“人脸对比”技术烛照下,结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

比如,前几天笔者就碰到了一件事。

《解放》剧照

在罗马尼亚电影《神秘的黄玫瑰》中扮演的黄玫瑰的演员弗洛林·彼耶尔西克,从他的履历表上,可以看到他在苏联战争片《解放》中扮演过纳粹手下的被称之为“欧洲第一恶汉”的奥托·斯科尔兹内。

人物原型奥托·斯科尔兹内

我们抽取了《解放》里的奥托·斯科尔兹内的截图,再与真实的人物原型相比,的确会感到两者非常的近似,还原度很高。

但是,我们用“人脸对比”软件实测一下,结果会很尴尬:相似度很低。

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判断下,根本不认同我们视觉里认可的还原度高。

也就是说更为科学的人脸识别技术,认为这个演员在电影里的扮相其实是失真的,但我们明明觉得两者很相似啊。

那么,我们再将该演员在《神秘的黄玫瑰》里的造型,与《解放》里的形象截图进行比对,按理说,“神秘的黄玫瑰”里,人物满脸胡须,而《解放》里,人物只有上唇留着小胡子,且脸颊上有一块刀疤,直观的相似度应该很低,但是在“人脸对比”软件处理下,给予我们的答案,却是两人高度相似。

我们觉得,技术不会撒谎,不会像我们眼睛那样容易受骗。

这使得我们不得不相信“人脸对比”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相信采用“人脸对比”技术,来比对古月和唐国强谁更像原型人物的相似度方面更具公正性与准确性。

那么,下面我们开始我们的实测。

首先,我们用同一人物的不同年龄段的照片,来验证“人脸对比”技术是否忠实可靠。

我们都知道,古月与唐国强扮演角色的原型毛泽东在年轻时与老年时,面容变化还是比较大的,那么,在“人脸对比”技术的比对下,会有什么结果?

我们取一张毛泽东年轻时的照片,与他中年的照片进行比对,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机器对比结果是两个人具有高度相似性。

再取一张长征的毛泽东相片与中年照片相比,比对结果也确认存有相似性。

我们惊讶地发现,在我们常规性的直觉判断下,人物面容变化较大,但“人脸对比”技术,却告诉我们他们是同一个人的可能性极高。

而实际上,他们的确是同一个人。

结果证明,“人脸对比”技术是可以信赖的。

二、 我们拿古月、唐国强的形象与人物原型进行比对。

我们不得不遗憾地看到,古月虽然被认为是最像人物原型的演员,但是,“人脸对比”最终都标示他们之间的相似性较少,最高的比例是51%左右,这是他在《开国大典》中的造型,现在看来,《开国大典》中的古月是最接近人物原型的一次。

古月在最初走上银幕的时候,扮演的是长征时期的毛泽东。

我们用这张照片比对一下真实的毛泽东照片,结果会发现,机器判别两者之间并无高相似性。

我们将古月不同年龄时期出演的形象,分别对照大致同等年龄的人物原型,同样得出并不乐观的答案。现在我们取一张古月扮演晚年的毛泽东的照片进行比对。

可以说,古月在机器智能的烛照下,也与原型人物缺乏高度相关性。

那么,我们接着要发问,如果将古月年轻时的扮相与老年的扮相进行比对,会出现不是同一个人的状况吗?

我们看看结果:

机器并没有被骗,准确地认为他们是同一个人。而在我们的眼睛里看来,两个不同时期的古月似乎并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而机器显然有着它的敏锐的观察力。

那么,古月为什么会给人一种与原型人物比较接近的感觉呢?

实际上,笔者感到,特型演员扮演领袖人物,并一定要真的很像,但是,这个特型演员本身,在离开人物原型的框架之外,要五官生得比较精致耐看。

古月就属于这种类型。

作为独立的古月的存在,他的五官看起来摆布得落落大方,相貌周正,即使不对应于别人,他的面容看起来也比较上镜。

所以,他能够在人物原型容貌的大框架内,尽情地展示他的容貌上的无可挑剔的美学形态。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古月的脸颊,远较毛泽东来得瘦俏,更像是心字形,这一点上,与毛泽东的形象拉开了明显的距离。

而唐国强在“人脸对比”后的结果,更是惨不忍睹。

唐国强的脸形偏长,上下起伏不大,古月是心字形脸,而唐国强直接是瘦长脸,与人物原型更是差之万里。

这也是机器判断直接给唐国强打了一个低分的原因。

还有一点,必须申说一下。

古月在镜头前,有一种放松感。可以说古月依仗着他与人物原型的相似,而可以收敛性地表演,他在大体框架里,收敛一点,以退为进,反而让人感到他游刃有余。古月的表演,给人一种收放自如的原因,正是如此。

而唐国强没有什么相似的底气支撑他,所以他在镜头里,一直鼓足了气,铆足了劲,还原他臆想中的人物精气神,使得他塑造的形象一直在高八度上不断向上提升,看起来吃力,演员表演起来也是高度绷紧,越演越觉得,他是在演他自己。

在镜头里,可以看出他有一种自信十足地相信自己就是他演绎的人物,但是“人脸对比”却根本无视他的精气神,而直接给出了直言不讳的最底分。

也许在这时候我们会认为,会不会机器判断走神了呢?那么,我们调取一张唐国强年轻时的照片与特型演员时期的照片比一下,看一下结果:

天哪,机器明察秋毫,并没有出现失职行为。软件还是相当诚实的。

之前,扮演毛泽东的演员,还有张克瑶,我们进行一下对比。

相对而言,张克瑶在脸形上属于国字形脸,与人物形象远较古月接近,但张克瑶独立来看,他的样貌缺少古月入眼,所以,张克瑶在脸形上可能宽阔一点,与原型更为接近,但人物没有什么力度,气质上相差较大,忠实的比对技术直接显示出不认可。

尽管如此,张克瑶的成绩也要比唐国强的要好一点,真的很打击唐国强的敬业之心。

其他的特效演员,我们顺便也作一下比对。

王霙

王霙是扮演青年毛泽东的一个比较成功的演员,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进入到中年毛泽东的扮演行列。

可是比对的结果,同样是毫不留情地令人大失所望。

王霙与古月一样,从独立的角度来看,比较端正顺眼,在演艺作品里,他在关键性的部分接近人物原型之后,就能够在原型的主要特征框架里,发挥自己的资质较优的特长,但是实际上,他与原型人物的眉眼之间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的。

其他特型演员与人物原型比对,分值明显偏低,下面我们快速浏览一下比对结果:

几乎没有一个人及格的,真的很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综合上述的比对情况来看,古月的相似分值还是挺高的,不过,即使他拥有最高分分值,但比对系统仍然认为他与原型人物缺乏相似性。

三、 再用领袖画像与人物原型比对一下,看看结果。

应该说特型演员是用化妆笔在演员的面部绘制人物原型。

那么,我们接下来看一看,纯粹的在画布上创作的画家,他们所绘制的人物,与原型相比,是否有相似性?

我们拿李琦的那幅著名的《主席走遍全国》来进行比对。

结果非常令人失望,在我们看来,很有气势的这幅肖像画,却并没有通过““人脸对比”的审视。

可能的情况是,国画家在挥毫作画时,突出了中国画的写意理念,着力于描摹人物的意气飞扬的精神气质,并没有追求神似,但画作传递出的力道却吻合了主人公的内在神韵。

靳尚谊的油画功力是毋庸置疑的。他所创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把领袖的内在神韵表现得相当的传神。我们看到,“人脸对比”肯定了作者的创作。

我们看一下一组毛泽东的绘画作品比对结果。从比对中可以看出,绘画家更容易把握人物的神韵,作品里的人物与真实形象相似度较高。

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演员在表演上要做到形似是很困难的。

有人总认为,可以抛开形似,而去追求神似。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没有一个形似的基础,神似就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因此,演员做到神似是非常困难的,唐国强在没有形似的前提下,努力按照自己设计的神似臆测而表现人物,就会觉得带有非常明显的表演痕迹,一直把人物置于一种表演程式中,始终让人无法放松下来。

相比之下,后期古月在表演上的自然放松,让他能够塑造出一个弹性的人物形象,这是古月被人们接受的原因,尽管他的相似度分值并不比唐国强高多少,但他更多地得到了观众的接纳。

本文由“文学私秘”原创,揭密文化隐衷,袒现创作要津,把握人性意旨,透视灵魂真相,敬请指正。如要转载须征得本人同意,并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