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移动互联网异常发达的时代,不管世界某地突发什么情况,国内媒体的新闻也能够立刻跟上。但正如刀哥所说,网络世界真真假假,这些信息绝对不能全信。在社交媒体上,不乏为了出名随意编造新闻的人,也不乏为了直播效果就信口雌黄的大V。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防范这类不良信息呢?
1月8日讯,为促进我国互联网环境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信息权益,维护社会安全。今天上午,我国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共同起草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并正式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如今网络已成为传播虚假信息的主要渠道,范围更是涉及社会多个领域。对比传统虚假信息传播,网络虚假信息存在速度快、范围广、成本低等特点。在部分社交平台的帮助下,更是可以轻松操控舆论,让不明所以的网友深信不疑。长期以来,我国都缺乏系统化的互联网虚假信息规制体系,网信办此次推出的《意见稿》有望改善当前局面。
根据《意见稿》的内容,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都应当遵守宪法法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发布虚假信息,社交平台不能为他人有偿提供删除、屏蔽、指定信息的服务,不能为用户提供虚假点击、订阅、投票、评价等活动。这样的行为会破坏互联网诚信体系的,扰乱网络秩序。
简而言之,在《意见稿》的管理下,例如新浪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不能再继续为虚假广告提供推广服务,也不能为了帮助客户控制舆论而强制删除用户的回复内容。如果《意见稿》最终实施的话,新浪“夹”博的历史有望一去不复返。
不仅如此,以后普通网民在转发信息内容的时候也要注意了。《意见稿》指出,个人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虚假信息的内容,如果刻意制作、发布、传播和险情、疫情、警情相关的虚假信息,引发社会混乱的话,情节严重者,最高处以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