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鼠我鸭”背后,官方解释如何才有说服力

点击收听本新闻
听新闻

近日,一则“江西一高校饭菜中疑吃出老鼠头”的视频引发热议。事后,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布情况通报称,饭菜中的“异物”经当事人确认为鸭脖。之后,南昌市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员也表示,初步判定系鸭脖。但纵使有多方回应,舆论场依然沸沸扬扬,长牙的鸭脖令人如鲠在喉,不少网友更是用“鼠鼠我鸭”调侃校方“指鼠为鸭”。

视频中,那修长的牙齿、黝黑的面容、触目惊心的胡须……无论从正面、侧面,还是直视图、俯视图,很难不让人把它和“鼠鼠”联系在一起。另据媒体报道,该校食堂在2021年,就因为窜进了老鼠,被监管部门现场执法过。多方官宣结果,但大众对结果不依不饶,是因为视频中的异物的确不太像平时所见的鸭脖。而“鼠鼠我鸭”也并非“鼠鼠文学”的变体,其背后是实实在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因为早有前科,加上视频中的异物的确不忍直视,所以官方单向输出检测结果,的确很难令人信服。这也凸显出,监管部门和学校在应对此事引发的舆情时,套路陈旧,完全没有适应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切中舆论诉求。

面对类似舆情,官方需更具亲和力地细致回应,得出结论之前,要把过程交代清楚,比如解释视觉中的“牙齿”“胡须”究竟为何物,多回应大众关切的问题,形成有效互动,才能让结论更具说服力。对此,学校应该先固定证据,再找第三方调查公布结论。另外,整个过程要一步步展示给大家看,保证证据链条的完整性,消除大众对送检物事前被调包对疑虑,提高信任感,减轻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校方还要严格规范食堂加工制作全过程,如全面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在学校切配区、洗消区、烹饪区等重点区域安装监控摄像头,监管部门可实时对操作是否规范、环境是否卫生等实行“线上巡查”,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可开展线上自查,同时学校师生也可实时观看食堂加工操作情况,真正做到“食堂操作可观、食材来源可溯、食安管理可查”。同时,持续推进隐患排查整治,定期开展校园食品安全联合检查,才能进一步扎牢校园食品安全的篱笆。

食品安全无小事,校园食品安全,事关学生身体健康,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怎么重视都不为过。要想让食品安全事件不成为罗生门,相关单位和部门就要不断深度融入互联网的社交媒体时代,以具有网络传播规律和效果的方式来应对舆情。归根结底,让校园食品干干净净,需要相关各方,各尽其力、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织密校园食品安全网,令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

编辑:龙春晖

责编:康磊

审核:王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