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历 | 利用GIC干细胞,我国科学家在体外培养出胃肠粘膜组织

2001年11月18日,8年前的今天,一个让胃病患者激动的福音传来——我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利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成胃和肠粘膜组织!这也是当时生命科学史上,器官组织第一次在体外完成发育。这一突破,意味着人体胃肠粘膜损伤后,还可以获得生理性的修复再生,还可能进一步改善肠功能。

2001年11月18日,18年前的今天,一个让胃病患者激动的福音传来——我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利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成胃和肠粘膜组织!

这也是当时生命科学史上,器官组织第一次在体外完成发育。这一突破,意味着人体胃肠粘膜损伤后,还可以获得生理性的修复再生,还可能进一步改善肠功能。对于胃病治疗等临床医学手段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惊喜的进展。

据悉,这个过程中,徐荣祥教授带领的科研小组使用了一种促进干细胞增殖的特殊营养物质,把从小鼠体内取出的胃壁和肠壁组织细胞在体外培养。

实验中,他们完成了干细胞增殖、多种干细胞连接、组织组合3个步骤,最后形成了新的胃肠粘膜组织。

更让惊奇的是,科学家们采用的这种物质——GIC,居然来自于植物,它是迄今人类所获得的唯一具有启动细胞功能和修复组织作用的生命物质。实验显示,GIC能够启动胃肠壁粘膜下的细胞群成为持续增殖的干细胞,最终组合成新组织。

胃黏膜是指胃腔内面的黏膜,是胃壁的最内层,它由上皮、固有层及粘膜肌层3层组成。胃黏膜病变较多见,尤以炎症、溃疡、粘膜脱垂、癌等为重要。胃肠病,肠粘膜和胃黏膜发炎,可由多种引发因素,,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0%左右。而患了该病,会出现多种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还可有发热、失水等严重症状。

医学专家研究发现,胃肠道疾病产生的原因是正胃黏膜的防护因子及攻击因子失衡,造成胃肠道黏膜内的防护因子弱于攻击因子而产生胃肠道疾病。

患有胃肠疾病的患者应及早治疗,并且一日三餐,七八分饱,忌暴饮暴食和酗酒、饮食不规律,或者食用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三种最主要的消化道癌症———胃癌、结直肠癌和食道癌均列于全球高发癌症前六名,在中国分列第二、第四和第五名,并且在中国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

在诊断检查中,胃肠道各种检查方法不能相互替代,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有机结合才能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更好地为临床服务。目前,主要有超声检查、内窥镜和消化道X线、CT与MRI检查等方法。

数据显示,我国MRI市场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MRI设备保有量从2013年的4376台增长至2017年的8287台,复合增速达到17.3%,市场规模接近50亿元。根据前瞻测算,2018年中国MRI设备保有量约为9255台。预计到2021年,全球医用MRI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5.2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为7%。

内窥镜检查则更多涉及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等重大疾病,它主要分为软管式内窥镜(简称软镜)和硬管式内窥镜(简称硬镜),软镜主要是胃镜、肠镜、喉镜、纤维支气管镜等;硬镜包括腹腔镜、胸腔镜、输尿管镜、膀胱镜、关节镜、宫腔镜等。我国内窥镜市场规模在2018年突破200亿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