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时44 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分离,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分离前,航天员乘组在地面科技人员的配合下,完成了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设置、实验数据整理下传、留轨物资清理转运等撤离前各项工作。后续,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将在地面指令控制下择机再入返回,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即将踏上回家之旅。
甘肃广电总台全媒体记者:李维宇 高晨凯 魏军
相关新闻
奔流新闻:“神十三”开舱手,是甘肃定西小伙苏黎明
“担任‘神十三’的‘开舱手’!”确认了这个消息的苏黎明内心激动不已。
“95”后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分队现场处置队员兼开舱手苏黎明是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人。
“在得知自己成为‘开舱手’之后,感觉很激动。因为是现场第一个能够见到航天员的人,也是能够第一个和他们说话的人。但这也意味着肩上责任更大。”
“‘神十二’返回时我担任国旗手,开舱的任务我是第一次担任。不过,我已经从事了五年的相关救援工作。在确定了这次任务之后,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专业技术训练、强化体能的训练,进一步增加队员与队员之间默契度。”
看似简单的开舱动作,其实包含了很多内容。“开舱手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着陆现场,快速走近返回舱,然后对舱内外气压进行一个平衡。”对自己开舱门的流程,苏黎明已十分熟悉。他表示:“开舱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对平衡气压的时间掌握不够充分,过快或过慢对航天员的状态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平常的训练当中,我们对这个时间的把控是要求非常严格的。”
谈到即将返回的神十三,苏黎明信心满满。他说:能在第一时间看到三名航天员平安返回,这是一件令人难忘而自豪的事情,我一定不辱使命!
文 ·图·视频丨奔流新闻记者 阎世德 叶满山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杨 郭菡璋
图片资料丨奔流新闻通讯员 董延荣 王振 胡毅 贾天格
相关新闻
丝路明珠网:【短视频】神舟归来丨航天搜救“千里眼” 守望神舟回家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着陆场落点景象测量团队,担负着此次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开伞、着陆、航天员出舱全过程的实时图像跟踪测量任务,正是有了他们的工作,我们才能从屏幕上见证航天员回家的全过程。
当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降至距离地面约10公里时,普通的光学测量设备将很难捕获返回舱的清晰影像,为了能准确及时掌握返回舱在这一阶段的返回状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着陆场布设了9个测量点和一台无人搜索车,形成覆盖整个落点核心区域的光测通信网。
清晰的落点景象是判断返回舱返回状态的重要依据。在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任务中,落点景象测量分队首次获取了返回舱主伞打开至落地全程高清实况景象,在直播中向全世界展示中国航天的历史性时刻。
甘肃广电总台全媒体记者:李维宇 高晨凯 魏军
东风台
相关新闻
丝路明珠网:【短视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索回收分队:空地协同搜索 织密“安全着陆网”
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将首次实施快速返回模式,这对着陆场搜救力量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眼下,神十三航天员乘组归期已近,面对全新的返回模式,东风着陆场准备好了么?来看本台记者发回的报道。
与神舟十二号任务相比,此次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将采用快速返回方案,整个返回过程从二十几个小时缩短到几个小时,让航天员乘组减少“舟车劳顿”,但同时也对着陆场搜救力量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东风着陆场搜索区域达数万平方公里,有戈壁、沙漠、盐碱地、水域等十余种典型地形地貌,搜索难度大、横跨范围广。为了提升搜救力量的快速反应能力,在此次神舟十三号任务,空中、地面分队都加装了一批全新的装备设备,装备智能化、集成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按预定计划,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返回地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着陆场各系统目前已经做好准备,迎接航天员回家。
甘肃台报道
甘肃广电总台全媒体记者:记者 李维宇 高晨凯 魏军 孙治箭 东风台 李晓旭 王瑞林 王衡 王振 胡毅 朱彦荣 贾天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