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众人眼里的草包,却运筹帷幄,奠定大唐盛世雄厚基础

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可以说是史书中最受贬低的一位皇帝。有人说他比儿子李世民差远了,是个窝囊的皇帝;有人说他是个草包,干啥啥不行;也有人说他是闪电侠,创下最快的开国时间。

从晋阳起兵到武德之治,李渊是当之无愧的统一者​。回看历史,让我们看一看真正的李渊。

牛人李渊,一人拿下中国多个历史第一

关键词:闪电侠、史上最快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即公元617年七月,李渊率军三万誓师,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正式起兵直趋关中。

同年十一月九日,攻入长安。十一月十三日,李渊“挟天子以令诸侯” 完全控制了关中局势。

次年五月,李渊胁迫隋恭帝禅位,于长安即位皇帝,改国号为唐,建元武德,并定都长安。

随后,东征北战,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平定了西北广大地区,平定河西走廊,平定河东,武牢关击败王世充,平定了河北地区。直到武德七年(624年)消灭了江南辅公祏,终于一统天下。

从此,李渊拿下多个历史第一:

最快:从太原起兵到攻克长安,只有短短的5个月时间。

最快:从太原起兵到即位皇帝,只有短短的11个月时间。

最快:从太原起兵到统一天下,只有短短的7年时间。

最牛:李渊创立了历史上最牛的朝代之一,大唐王朝。

最弱:李渊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斗不过自己儿子的开国皇帝。

最强:李渊的姨夫杨坚、李渊的表弟杨广、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儿媳(孙媳)武则天,差点媲美“六位帝皇丸”。

上司眼里的草包,儿子眼里的草包

关键词:草包、昏庸、好色、怯懦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历史几乎一边倒地把李渊描绘成“草包”、“昏庸”、“好色”、“怯懦”的傀儡形象。

史书记载, “晋阳起兵”,李渊是被儿子骗上贼船,又稀里糊涂当上皇帝。加之李世民为塑造自己“能君”的形象,必定需要贬低李渊。

其实,在当时的环境之下,李渊的“草包”处境,既有大智若愚的智慧,也有迫不得已的苦衷。

隋炀帝说李渊是个草包,是因为当时出现了一条流言“李氏当为天子”,这让隋炀帝对李姓高官多有猜忌,一度杀了不少姓李的人,但是为何李渊没有被杀?因为李渊不想被扣上谋反的帽子被杀,所以要装成草包的让皇帝放心。

李渊自己把自己展现成一个草包,因为他有更大的野心,不能轻易让人察觉,看面相之人说李渊有帝王之相,日后必能成大器。所以,李渊必须要收敛锋芒。

李世民说李渊是个草包,因为他要通过贬低李渊来增强自己的皇位合法性,强调自己是明君,有治世之才,这样才能抵消玄武门之变的舆论影响力。

然而现实的李渊,在官场之上的表现也确实可圈可点,不乏建树,据史料考证李渊“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足见李渊被误解之深。

超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为大唐开国盛世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超级资源整合

李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显贵,7岁袭封唐国公。其父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

李渊做过荥阳、楼烦,两郡的太守,后来又被任命为殿内少监、卫尉少卿,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成为地区最高军政长官。

李渊具备优秀的成长环境和优秀的政治作为机遇,并非“草包”一个。

李渊起兵之时,已经年过五十,但仍然不失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领袖人物。当时各路豪杰聚集李渊麾下,足见李渊超强的领导力。

大唐开国之后,李渊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推行均田制、府兵制、科举制,建立市坊制,改革货币制度,发行开元通宝,取代了日趋混乱的五铢钱。

李渊建立的初唐制度和政治格局,史称“武德之治”。这一系列的资源整合,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生活的政策,为唐王朝打下了坚实的行政、经济和军事基础,稳定了后方,提供了充足的备战资源。

因此,大唐王朝7年便能统一全国,李渊的确功不可没。

由此可见,作为开国皇帝,李渊能力非常优秀,政治军事才能突显,并非历史所评价的草包皇帝。

军事上,从起兵到入主长安,开创帝国,李渊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

政治上,从隋朝为官,到初唐武德之治,李渊是当之无愧的管理者。

战略上,从快速发展经济,到征战全国,李渊是当之无愧的统一者。

参考资料:

1、《剑桥中国隋唐史》;

2、《新旧两唐书》;

3、《新唐书》;

4、《唐会要》;

5、《大唐创业起居注》;

6、《隋唐演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