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带给影视公司的经验,可能在于摆脱对于单一内容供给的绝对依赖。
文 /庞宏波
短视频。
今年,从《囧妈》、 《大赢家》上线开始,短视频平台开始对长视频内容进行布局。与此同时,短视频本身的先天优势,也在这个阶段获得了足够的“呼吸权”。在传统电影行业进入到整个行业“至暗时刻”的当下,摆脱对于单一内容供给的绝对依赖,尽可能丰富业务范畴,利用内容形成品牌,可能是现阶段最重要的思考。
在3月12日,复星影业携手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共同出品的百集公益纪录短视频《复·春》正式上线,抖音、人民日报数字矩阵、腾讯微视同步播出,成为了国内最早推出抗疫相关作品的影视公司。
以武汉普通人为视角的短视频,真实记录了武汉封城以后的真实生活故事。而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复·春》也将会采用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关注心理重建,这也契合了目前疫情进入到预防二次爆发和心理重建以及精神修复的现实阶段。
对于复星影业来说,现阶段布局MCN的首要目的是公益。但2020年,复星影业在MCN短视频、直播等领域也将会陆续推进。对于传统影视公司来说,疫情的突然降临,实际上也是思考或者革新传统业务模式的一个契机。对于全球视角下的内容竞争时代,如何优化供给内容成为了重要的思考方向。
此外,在《复·春》上线背后,这不仅仅是一家影视公司涉足短视频的“业务拓宽”,也是抗疫从“线下”到“线上”的一次延伸。同属于复星国际抗疫大计划,《复·春》显然成为了精神抗疫的关键一步,这对于整个社会的“精神修复”实际上有着很大的意义。
1
抗 疫
抗疫的维度。
在复星国际的业务构成中,以“健康、快乐、富足”为三大板块。在全民抗疫的集体行动下,除了“健康”的抗疫行动外,“快乐”的抗疫具体措施成为其整体战略落地的实际体现。
在整个抗疫的过程中,以生态为单位的产业资本成为了担负社会责任的市场主力。无论是腾讯、阿里还是复星、万达,“组合式抗疫”成为了一致选择。在全民抗疫的过程中,复星国际也完成了从国内到国外,从物资到人力,从线下救助到线上修复的“完整闭环”。
截至3月1日零点,复星从全球调配运回防护服112万件、口罩155万只、护目镜9.3万副、医用手套20万副等总计296.3万件医疗防护物资,另加470台呼吸机。3月,复星携Wolford在内的重要品牌伙伴,一同发起“全球援助计划”,并动员世界各地的资源,向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英国及法国等地捐赠医疗物资。
同样在3月份,复星旗下的电影厂牌复星影业开始筹划总共100支30-60秒的公益纪录短视频上线。在《复·春》短视频里,记录了从坚守一线的医护人员到居家隔离普通市民的生活故事。另外,在整个上线节奏上,复星影业结合植树节开播的概念,树立“复春”的品牌。
这也是最早推出抗疫作品的传统影视公司,也是截至目前由民营公司制作规模最大的“抗疫影视内容”。
复星国际于2007年在港股上市,而后便成立了专攻影视产业的复星影视文化集团,《双子杀手》的全球投资方及内地市场的运营合作方复星影业,则是复星影视文化集团旗下的电影厂牌。此前,在复星对外的阐述里,复星影视业务的布局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内容制作,而是面向家庭消费群体的内容供给。
在传统电影行业集体停摆的当下,传统影视公司如何继续内容供给成为了一致的难点。复星影业利用公益短视频的形式,则拉开了传统影视公司结合自身特点“抗疫”的序幕。
2
线 上
线上化的刚需。
疫情对于全球线下消费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是难以预估的。对于国内传统电影行业而言,起始于票务平台的网络售票业务,已经让整个行业基本完成了“线上化”链条重塑。但即便如此,面对疫情重击,传统影视公司依然难以解除生存危机的“警报”。
但与此同时,家庭消费和互联网消费的崛起已经成为了全球趋势。此前,美国电影协会(简称MPA)发布的2019年全球娱乐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娱乐市场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为1010亿美元,2018年这个数字是968亿美元,同比增长达8%。其中全球票房收入为422亿美元,家庭/移动设备娱乐收入为588亿美元。
422亿美元的全球电影票房收入,比2018年同比增长仅1%。其中最大的两个市场,北美电影票房报收11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4%。而201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642.66亿人民币(约93亿美元),同比增长5.4%,但近三年增幅持续下滑,也同样进入到了增长瓶颈期。
而588亿美元的家庭娱乐收入,增幅明显提升。与2018年相比,美国的数字市场增长了18%,而国际市场则增长了近30%。全世界在线视频服务的订阅数量增加到了8.639亿,在美国达到2.372亿,分别比2018年增长28%和26%。
可以说,线上化娱乐消费成为了绝对的刚需。但对于绝大多数影视公司来说,如何布局线上化内容并不容易。即便是在线化率远高于北美的国内市场,线上和线下的业务分割依然严重。好在此次疫情的强冲击,应该会让更多具备线上化业务拓展的影视公司开始谋求布局。
在2020年,疫情过后线上化、家庭化消费的趋势成为了一致看法。因此,对于许多公司来说,加速业务结构调整,也成为了重要选择。
复星影业此前多年在影视领域已经完成了“基础建设”的闭环,其中包括了影视制作领域的美国Studio 8、华谊和博纳,艺人经纪领域的喜天影视、电视剧领域的东仑传媒,娱乐营销领域的创意乐喜,影院管理领域的上影复星等公司。而随着MCN内容的上线,复星影视文化集团在聚焦家庭、品牌化战略下也逐步完善了以复星影业电影、东仑传媒、东阳启蒙的剧集业务、MCN内容为主的三轮战略。
这对于“家庭消费产业”为核心的复星来说,其意义远远大于业务本身的延展。
3
产 业
下一轮产业变革的竞争雏形已现。
对于国内的电影产业来说,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变革从2017年就已经开始。随着国内电影票房天花板出现,头部化集中效应增强,结构性调整已经成为了声量越来越大的呼声。而在疫情的“停滞”下,电影行业可能才真正触达了“V字谷”的低端。
此前,传统的内容公司已经暴露出了严重的增长短板。在2019年7月,悦幕在《中国电影会提前进入到大资本时代吗?》中已经明确了传统内容公司发展的三大短板:一、发展的脆弱性,从流量模式到爆款模式,根本上没有解决公司对于单一内容的绝对依赖;二、内容的单一性,产业结构的单一并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三、资本的薄利性,由于内容的单一和不稳定,传统影视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处境极其艰难。
但与此同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背靠广泛布局经济体并且形成产业闭环的影视公司开始呈现出高于传统影视内容公司的增长态势。和腾讯绑定愈发紧密的猫眼娱乐,持续六年亏损后首次年度盈利;背靠阿里大经济体的阿里影业,战略地位一提再提,电影业务在2020年不仅仅是阿里影业的战略,而成为了阿里文娱的战略。
此前不久,阿里影业发布公告,称拟以不超过4亿元收购天津银河酷娱60%的股权,完成收购后阿里影业、优酷信息分别占股60%和20%。这也让阿里影业形成了“电影+剧集+综艺”的内容制作闭环。
从这一点能够看出,依附于产业资本的影视公司,“职能定位”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内容生产,而在于尽可能形成资源共振的前提下,供给更多元化的内容。
复星从地产和医药起家,如今也广泛涉足旅游、文娱、时尚、零售、体育、保险、金融等领域,同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综合商业生态。而旗下的复星影业,所承载的职责实际上一开始就并非影视内容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