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是笔者青春期读得最深入的著作,对其人物故事细节已经很熟悉,以成长过程中加强的理解力以及阅览各名家的分析,没有失去自己的独立判断,大的历史轮廓在脑海里愈加的清晰起来。
它的作者是洪升无疑,写作背景也正是明末清初改朝换代的局势,一个朝代的末世,一个大家族从细枝末节上的崩塌,也正呼应了“好了歌”的内容。前五十多回以描写记述家族人员生活的腐朽安逸与美好为主,中间穿插了外戚不约而同奔京或选秀或捐官等迎接时世巨变,五十三四回后则主要记述大主子们不在时丫鬟婆子等下人仆人的鸡飞狗跳的场景。八十回后的二十八回已遗失,所续的内容偏颇太大无阅读意义。
我们知道,在清代初期很长一段时间,南方依然是汉文化为主,并没有也不可能很快被满化。而清代帝王对汉文化的欣赏学习与包容之心在清宫廷画作中也可见一斑,雍正的许多行乐图、美人图,所绘人物都是以穿汉服为主,所以现今的影视剧中的人物衣饰也都比较符合史实。
当时杭州最显赫的贵族府邸园林就是洪家,其在明末清初时确实有东西两府,东府在杭州清波门,西府在杭州西溪,并且两府确实都是皇帝"敕建"的,延续到今天有依然美丽的洪园。《石头记》中对贾府正堂和宗祠的详细描写,都是写实。文中的四大家族也对应了当时的“钱、黄、洪、顾”四大家族。
洪昇所著的《长生殿》和《石头记》在行笔文风和典故词语的相同率上达到了惊人的一致,《石头记》中出现的历史名人、疑难字也几乎不约而同地都出现在洪升的诗文中。另外,大家查阅洪升和曹雪芹的出生时期,人生境遇,对比二者的著作量与才华文采,不难判别出高下。钱塘洪园、蕉园诗社、吴侬软语、竹叶芭蕉……也无一不是杭州景致。
有后人根据它绘成了一套绢本工笔彩绘画,原图画面应为240幅,后因故缺失10幅。全图为推篷装,共有24册,其中一册是空白。其余每册各有画面10开,每个章回情节所用画幅数量不尽相同,其中103至108回缺失。
全图以《石头记大观园全景》为开篇,画面鸟瞰构图,将大观园诸多景致悉数入画,一览无余。从第二开画面开始,依次描绘出全本《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仅各种人物就多达3700余人。每个章回情节所用画幅数量不尽相同。画面围绕原著的故事情节,将主要人物活动表现的细致入微,楚楚动人。图中绘有山水人物、花卉树木、楼台亭阁、珍禽走兽、舟车轿舆、鬼怪神仙及博古杂项等,几近包括全部画科内容。
这是一本被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成为“红楼瑰宝”的画作,它出自清晚期的画家孙温之手。孙温,河北丰润人(清中期的曹雪芹增删批阅《石头记》十载同样是在河北)。孙温约生于嘉庆二十三年(即1818年),他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几个朝代,卒年不详。他画这套画,大约在同治六年(1867年)就开始酝酿、着手,直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才大体竣工,前后有三十六年之久,而其中大多数画幅完成于1884年至1891年这七年之间,也就是说,这位画师差不多从五十岁起一直到八十五岁,似乎把他的生命完全投入到了套画的创作中。
虽然孙温老先生是清晚期人,所绘的《石头记》情节是经过曹的增删批阅后的内容,但是也会保留了相当的历史风味儿。我们把每一个小局部放大来看,见微知著,一定能想象到早期的史实百物比画上的更加精致细腻。
此处摘选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240幅中的30多幅,主要选择室内情景,除了根据人物神态判断故事情节,本意是想让我们一起欣赏屋宇之内的陈设、装饰、器物等,如果你内心够丰富,会发现每一幅都是艺术盛宴!
而我,会想要从画中的家具式样入手,用眼与古人进行无声的对话,感受有限的较为正道的熏染,得到传统匠作所遵循的难以言传的核心规律,这真是莫大的乐趣:
— The end —
楊鉄先生作品:紫檀条桌与扶手椅各两款,皆能在画中找到相近的原型,看你是否有好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