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选·美的第1108篇文章
本文作者:周雨晨、沈辛成。
美国印第安纳南本德市市长皮特·布第杰
“现在我们的国家需要一个新的开始”,这位37岁的候选人在一月宣布他的美国总统竞选“试水委员会”成立时如是说,“这是一个大胆的时节,现在是时候关注未来了。”
相比年纪远长于他的老牌政客们,皮特·布第杰(Pete Buttigieg)在全美知名度低得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他所执政的印第安纳南本德市,布第杰的声望却是极高。他自2012年以来担任南本德市的第32任市长,在其两个任期内就将原本的锈带废都,打造成为了即时髦又宜居的休闲文化之城。在他2015年的TEDxUND演讲中,布第杰掏出一块南本德产的旧怀表,他说当翻个手腕就能看到时间的腕表在二战后渐渐替代怀表之后,南本德的制造业辉煌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但是布第杰主政后,南本德积极引入各类城市改造项目,旧运河变成了欢笑声不断的皮划艇道,倾颓的中学游泳池变成了下沉式的音乐酒坊,城市有了生机,人才就愿意留下,产业更替才有本可依。布第杰说,他看的从不是当下,而是未来的五十年,这是南本德复活的秘方,他想要把这个这种眼光,带给全美国。
皮特·布第杰2015年在TEDxUND演讲
卓越背景
在反科学的民粹政客最为吃香的当下,布第杰的学历宛若一股清泉逆流而上。他本科研究历史学与文学,2004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之后他成为全球招生的英国牛津大学的罗德学者,2007年以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学位毕业。在麦肯锡从事咨询的高薪工作三年后,布第杰决定回到他的家乡印第安那做贡献。2010年竞选州财务长失败后,他在家乡南本德竞选市长成功,得票率高达74%,成为了美国十万人口大城市中最年轻的市长,在任上多有建树。
2014年,一直名列海军预备役的布第杰,在市长任期内被派往阿富汗,服役七个月,大有投笔从戎之感,回来时在机场受到南本德市民的热烈欢迎。可别小看了这段短暂的兵役,上一位有这等沙场经历的美国总统,还得是老布什。而历史上有罗德学者之衔的美国总统,只有克林顿一人。因此,布第杰虽然知名度低,但是个人履历可谓无可挑剔,并非没有问鼎白宫的潜力。
实干家,而不是革命家
布第杰2016年时对桑德斯的参选颇为热情,但是他却与桑德斯主张的民主社会主义保持距离,他对自己的定位并不是革命家,而是实干家,他看重的是一个政策是不是可操作,是不是有民意基础,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词汇,来创造民意基础。
比如,布第杰表示支持“绿色新政”(Green New Deal),因为他认为气候变化确实情势严峻,但他的措辞更为温和,他认为与其跟民众解释农畜放屁的危害,不如挑选与他们的生计更为密切相关的方面来谈,比如印第安纳的玉米产量如何受到温度影响。他支持全民医保,但立场更为和缓,他明确反对取消私人医保,而是主张国营公司介入同场竞技,因此他认为“全民医保”(Medicare for All)这一说法不妥,“有需要的人都有医保”(Medicare for all who need it)才更合理。但这并不代表布第杰保守不“进步”,在向高收入者增税的议题上,他就非常坚决,他还主张以家庭为单位推行一些能源自给自用的措施。
布第杰的这些主张展现出了与华盛顿立法者全然不同的观念与态度。虽然年轻,他在批评华府政客时却毫不含糊:一名参议员整个政治生涯也就和一个不过百人的团队打交道,市长却是每天千头万绪,做的都是最关乎民众疾苦的大事。从这个意义上说,官位低微非但没有成为掣肘布第杰的劣势,还磨练了他的政治观察力,可谓是从2016年希拉里的惨败里学到了最为关键的一课。
攻击政治语汇的陈旧
布第杰并不认为美国现行的制度需要全盘否定,但是他对现状中的“死结”却也看得明白。他指出,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但联邦和州一级立法者中有三分之二却来出身农村,这不仅挫败了公众意愿,而且加剧了城乡分歧。这一体系下,人们难以感到自己的意见被关注或被认真对待,挫折感就升级为愤怒,导致了特朗普和桑德斯等政治新势力的崛起。布第杰说,希拉里成为候选人之后,他在南本德组织过一次蓝领的市政大厅集会:“你一眼就能看出来热情不在那儿。”
布第杰认为当下政治风气的症结,是语汇的陈旧和僵化。在竞选宣传视频中,他列出了以三个价值观为中心的世代变革的信息:自由,安全和民主。三个词看似无奇,但布第杰却想拿它们大作文章。譬如,自由一词通常被保守派和茶党拿来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但是这里的自由说得不过是与联邦政府对抗的自由,那难道国家本身不提供和保障自由的吗?因为国家养老医保,父辈比祖辈少受晚年病痛之苦,这就是自由。同性情侣现在可以成家,不用再活在不见光的地方,这也是自由。布第杰认为,要解开政治死结,最重要的就是重新定义已经被绑架了的、过时了的政治语汇,不然就永远是在鸡同鸭讲,无法形成共识。
布第杰要的是跨越年龄的共识,他对“陈旧”的攻击,针对的并不是年龄,不是千禧一代把婴儿潮拍死在沙滩上。当他宣称“现在是换新一代领袖的时候了”,他说他不止是要让和他同龄、比他年轻的人出来投票支持他,他要的是他的父辈也能够相信,国家求新求变已是迫在眉睫,时不我待。
同性恋是加分还是减分
2015年,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前,布第杰在本地的报刊上撰文,以同性恋者的身份,呼唤社会包容法律平等。在这个历史性的关口,布第杰选择了出柜。印第安纳观念上非常保守,非常有名的宗教自由法案便是彭斯担任州长时的动作。布第杰在一定程度上是传统主流文化的局外人,他在政治实践中学会了如何以这种自信来撬动权力。这种混合的视角意味着他对于美国的观察和理解是独特的,而且是行得通的。在公布了同性恋身份之后,布第杰连任时得票率超过80%,市民丝毫未受他公开性向影响,可见文化包容不是喊出来的,而是撸起袖子干出来的。
布第杰并不喜欢大谈自己作为同性恋者的符号,他认为这是模糊焦点,但是他的特殊身份确实能吸引一批支持少数群体的民众和一批渴望改变的年轻人,当然,这也会成为保守派势力的靶子,更何况如今婚姻平权已经实现,金主的动机大不如前,想要复刻世纪初对LGBT格外亲善的民主党人霍华德·迪恩的竞选策略,从LGBT群体获得大量资助并不容易。归根结底,用布第杰的话说:性取向是他个人的生活,但2020这场比赛,不只关于他个人。
总结
布第杰在其宣传视频中,强调新一代美国人的生活现状,强调自己打破这一状态的决心和潜力。“新”是在此轮美国总统竞选过程中被频繁提到的字眼,众多候选人都将“打破固有的限制”、“打破边界”纳入自己的竞选口号当中。民众对于对竞选总统职位的阻碍或对于阻碍的理解已经被特朗普的当选打破。在这一轮“新”浪潮里,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但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美国政治过程中的微妙变化:美国渴望新生力量,美国更渴望实干家。印第安纳既选出了奥巴马,又选出了特朗普,既选出了反同者彭斯,又选出了同性恋者布第杰,这就是最好的证明。资历、体面、政治正确,在判断力和工作能力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作为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候选人,布第杰面临着诸多公民对他尚浅的认识经历进行的质疑,但他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具有实际的管理实践经验和战时经验,这些经验将是他最大的政治资本。他出生于1982年,拥有千禧一代的领先优势及其独特的生活体验,这一背景也增加了他赢得更多年轻选民选票的可能。
布第杰说:“历史从不回头,我们不能在过去里寻找伟大。”这样显而易见的道理,也只有背负着山一样的助学贷款、目击着社会一天比一天老龄化、气候一天比一天更危险的八零后九零后,才有说出来的气魄,是时候换换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