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安徽商报】;
2023年的这个春节
安徽合肥
20岁的大学生小李
做出人生中的重要选择
捐献自己三分之一的肝脏
挽救自己的父亲
“我的生命都是爸爸给的,我还年轻,梦想可以再有,爸爸只有一个。”1月21日除夕夜,移植术后第三天,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ICU,重获新生的李大哥通过视频见到儿子小李。
“爸爸新年好!我恢复得很好,能吃东西也能下床了,您也要赶紧好起来,我还想吃您做的酸面汤。”看着儿子气色不错,李大哥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梦想可以再有,爸爸只有一个”
2022年12月,家住涡阳的李大哥突然感到腹部胀痛,浑身没有力气,皮肤、眼睛也变黄了。就诊中国科大附一院感染病院后,李大哥被诊断为慢性肝衰竭急性发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在进行了7次人工肝治疗后,李大哥的病情没有明显改善。家人前往山东、上海等多家医院咨询,得到同样的建议: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肝脏移植。
经人推荐,李大哥在家人陪同下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党委书记、普外科刘连新教授的门诊,立即被收治入院。经过检查,李大哥血总胆红素为435毫摩尔/升,是正常人的20倍以上,肝功能已经严重受损,如果不及时进行肝移植,随时会因肝衰竭而危及生命。
经过综合评估,肝胆外科团队给出两套治疗方案:等待公民逝世后肝脏捐献或者亲属活体肝脏捐献。为了挽救李大哥的生命,多位家属主动提出由亲属捐献进行活体肝移植,经过严格筛选、综合考虑供肝质量等诸多因素,李大哥的小儿子成为捐献的最佳人选。
得知这个结果,李大哥沉默了。小儿子今年刚满20岁,还在上大二。“儿子一直想参军,原打算明年就报名入伍了,给我捐了肝,兵就当不成了”,李大哥心疼儿子,执意拒绝。儿子小李安慰父亲:“我还年轻,梦想可以再有,爸爸只有一个。”
手术前,父子俩相互拥抱打气
多学科协作9小时奋战守护“生命的礼物”
经过安徽省卫健委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肝胆外科团队决定为李大哥进行亲属间活体肝移植。
“我们竭尽全力,保障移植顺利、父子平安”,刘连新教授介绍,相较于全肝移植,亲属间活体肝移植技术要求更高,“我们既要评估捐献者的身体条件,又要计算切取供体肝脏的容量,既要保留足够的肝脏满足捐献者机体的需要,又要保证受体有足够的肝脏来维持代谢。”
为最大限度保证小李的安全、减轻创伤,肝移植团队最终决定利用微创腹腔镜肝切除技术,获取小李含肝中静脉的左半肝。
手术现场
1月18日农历腊月二十七上午,在中国科大附一院南区紧邻的两间手术室内,肝胆外科、麻醉科、手术室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历经5小时,小李三分之一的肝脏被顺利切取、修整。李大哥病变的肝脏也被成功切除。经过近4个小时的血管吻合、胆道重建,小李的部分肝脏被成功移植给李大哥。恢复血流灌注后,移植的肝脏迅速恢复血色。经过术中超声确认,移植的肝脏血管血流畅通,开始在李大哥体内工作,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除夕,刘连新教授带领肝移植团队看望李大哥和小李,为这对父子送上新春的祝福
术后,小李被送入肝胆外科病房接受观察、护理,李大哥被送入ICU进行密切监护和继续治疗。
我还想吃一碗爸爸做的酸面汤
“手术醒来后,第一感觉就是好饿。”术后6小时,小李可以开始下地活动;12小时,他已经可以吃一些流食了。
1月21日农历大年三十,术后第三天,重获新生的李大哥通过手机视频与儿子见了个面。父子俩都很激动。
除夕,父子俩通过视频相互鼓励
“爸爸新年好!现在感觉怎么样?我恢复得很好。您也要赶紧好起来,我还想吃一碗您做的酸面汤。”小李说,爸爸之前是厨师,小时候每次生病,总会给他煮上一碗热腾腾的酸面汤。
“我现在好得很,医生说我恢复得不错,咱们一块加油,争取早点回家,我给你煮面汤。”
大年初一,小李发的兔年第一条朋友圈
看着儿子气色不错,李大哥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1月22日大年初一一早,小李发了兔年的第一条朋友圈:“新年快乐,新的一年,新的一天。”
目前,李大哥恢复顺利,各项指标良好,已经转入普通病房,近期即将出院。小李也恢复良好,等着与爸爸一起出院回家。
祝福这对父子
通讯员宋瑞鹏 张树庚 桂思奇 方雯 方萍 黄歆 吴家炜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