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农业新赛道 做发展先行区

平谷区区长狄涛在北京青年报“两会直播间”展示京平综合物流枢纽建设情况

从传统的物流口岸到现代物流枢纽,从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到农业中关村核心区,从村村有直播到直播电商的功能区,从传统的食品营养谷到面向未来的(农业食品)合成生物高地,从首都传统农业区到如今的“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的平谷区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昨天,北京市人大代表,平谷区委副书记、区长狄涛做客北京青年报“两会直播间”,畅谈平谷未来发展规划。“平谷区要代表北京做好五张答卷。”狄涛说。

从传统物流口岸到现代物流枢纽

“了解平谷的人可能都知道马坊这个地方,现在它已经成了首都综合性物流枢纽。”狄涛向观众展示了一张2023年北京首列直发“一带一路”中欧班列从马坊开行时的发车图,它标志着京平综合物流枢纽纳入全市“两区”重点园区(组团),成为北京的“无水港、出海口”。

今年,平谷将持续打造辐射全国、联通全球的首都物流高地,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落实京平综合物流枢纽产业发展规划,推动物流要素集聚,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增强综合性物流口岸功能,服务“两区”建设。最终实现从传统物流口岸到现代物流枢纽的转变。

“平谷的物流产业实际上代表北京对现代物流的一种探索,极大地降低了城市的物流成本,提升了城市的产业竞争力。”狄涛表示,平谷区对发展物流有清晰的产业定位——首都重要保供基地、针对医药器械产业的集中冷链供应、汽车后市场的产业园、都市快消品产业、绿色建材。“物流是一种枢纽经济,我们不光要做仓储,还要从供应链切入到产业链,提升整个价值链。”

从农业科技示范区到农业中关村核心区

一张拍摄于去年6月15日的照片,展现了峪口禽业的鸡苗第一次搭载飞机出口到坦桑尼亚的场景,狄涛介绍:“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国产肉鸡蛋鸡品种第一次走出国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栽种在花盆中的甘蓝,还是出口到国外的鸡苗,都是平谷发展农业高科技,探索农业振兴之路的一种模式。狄涛介绍,平谷农业中关村的起步是“三区一口岸”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作为农业大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究竟该如何实现?“一靠科技,二靠改革,科技是非常重要的引擎。”

首都整体现代化的实现,必须要破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问题。“我们一直在探索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农业科技创新的高地。”狄涛介绍,去年教育部正式批复了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在平谷落地,未来在876亩的空间里将集中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万多名师生将在这里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创新港是我们整个农业中关村的一个核心引擎,随着它的落地,农业中关村有了强劲的动力。”

从村村有直播到直播电商功能区

一张董宇辉在平谷直播的照片,打开了狄涛区长对平谷未来发展直播电商的畅想。“殷市长到平谷调研时提出,希望平谷建设成为北京的直播电商功能区。”狄涛介绍,其实平谷很早就开始在农产品电商销售方面进行探索,“我们一直在大力推广电商直播,做了‘一村一直播’,在每个村培养一个农产品直播销售平台。”

从最初单纯的电商销售,到对直播带货的初步探索,再到如今丰富的电商业态,平谷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直播电商功能区的实践路径。“我们已经建成了村播学院的总部基地。今年还首次召开了抖音美好乡村大会,把全国各地围绕着乡村振兴涌现出来的大咖请过来,一起交流分享经验,奠定我们做直播电商的群众基础。”

狄涛透露,未来平谷将围绕直播产业探索出台相关政策,并通过专业培训引导产业规范,“既要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又要保护企业正常合法经营的利益,使平谷成为直播电商业态健康发展的高地。”

从食品营养谷到农业合成生物高地

“农业和食品紧密相连,农产品最终要转化成食品,所以我们农业中关村里很重要的一环就是食品营养谷。”狄涛在直播间展示了平谷最新出产的一款糖葫芦,“这款糖葫芦的红果来自镇罗营,不仅酸甜适中,大小也正合适,消费者可以吃得更安全、更营养、更美味。”

他还带来了两款“人造肉”产品——“香脆植物基翅”“香脆植物基排”,“牛、猪、鸡都是吃饲料长大的,经过了一个从料到肉的转化,最终形成食品。那么有没有可能直接从植物蛋白原料变成可口的肉质食品呢?这两款‘肉’就是这样的探索,您尝一口绝对是地地道道的肉味,但它其实是大豆蛋白经过合成生产出来的一块‘基肉’。”狄涛介绍,通过微生物高效合成蛋白,最后变成美味可口的食品,这将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我们现在的定位是面向未来的(农业食品)合成生物高地。”狄涛透露,目前平谷已经打造了几大板块,如农业微生物的国际创新平台、中医科学院道地药材可持续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北京把生物制造作为未来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力点,平谷要扛起农业合成生物赛道的大旗。我们压力很大,同时也感到很骄傲,因为平谷原来好像和科技创新距离很远,现在终于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从传统农业区到“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

“平急两用”这个提法是怎么来的?狄涛透露,它其实发轫于平谷。2022年10月,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到平谷区调研时提出,各地为了应急经常要建很多临时设施,或者要把传统设施临时改造成应急设施,其实应该在建设之初就考虑到和应急状态的切换,“平急两用”的概念由此产生。

围绕“平急两用”,平谷形成了吃、住、行、医和集中承载5大应用场景。“比如我们在酒店改造的时候植入一些技术,就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平急两用’酒店。平时去住和正常酒店一样,但遇到紧急情况它马上就可以变成一个隔离场所,实现零成本迅速切换。”狄涛透露,平谷还计划把传统的高速服务区变成一个未来的中转站、储备站,既能在节假日起到交通疏导的作用,又能在应急的时候发挥安全承载的功能。

狄涛表示,平谷试点创建国家“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既实现了对首都发展的保障,又实现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我们现在经常说‘平急两用,利国利民’,‘平急两用,乡村振兴’,这是我们作为‘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在探索中形成的一个认识。”

文/本报记者赵婷婷摄影/本报记者崔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