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妈妈》:1962年的意大利,帕索里尼的浮世绘

怀揣着对于生活的美好期待,然而生活却处处让你感触到失望,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们总是喜欢寄托希望于某一件事情上,这才是生活的常态,将自己的希望当作自己前进的动力的时候,希望自然是需要小心翼翼地维护的,然而这种维护如果不能带给希望更加坚定的土壤的话,那么希望破灭的时候,就是自己崩溃的时候。小人物很坎坷,当一群小人物都很坎坷的时候,这个社会就是悲苦的。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罗马妈妈》说的就是这种悲苦。罗马妈妈将儿子从乡下接到城里,为的就是想要让儿子带给自己全新的生活,她对于儿子非常的宠爱,这种宠爱既是出于一个母亲对于儿子的爱,又是出于一个对于生活失去了希望的人重新建立起来的信心。因此,儿子对于她来说就是生活的全部,因为有了儿子,她的生活才有意义。然而这种意义却随着儿子的生活的不可控而跌落了。

儿子整日在街头游走,后来便结识了很多跟他一样的人,他们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自然朝着不好的一面发展着,最终儿子喜欢上了一个妓女,这让罗马妈妈感觉到不妙,她不惜委托好友揭穿妓女的真面目,为的就是让儿子对于妓女远离。为什么她对于妓女这么讳莫如深。原因就在于罗马妈妈本来也从事着这样的生计,她之所以带着儿子来到城里,为的就是要全新开始,显然,儿子与妓女的交往使得她往日的痛被揭开,这是她不愿意看到的。

然而现实很残酷,即使是她努力的想要规导儿子的生活,但却依旧敌不过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的打击,正当儿子找到了一份工作开始慢慢的让生活步入正轨,往日的噩梦来了,之前的皮条客告诉给了儿子自己的过往,对于罗马妈妈而言,她通向希望的路彻底的被封死了,这个时候,更大的打击也来到了。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本片并没有太多以往帕索里尼冷峻的讲述的味道,反倒是有一种介乎于费里尼的感觉,当然,这可能是因为帕索里尼参与过《卡比利亚之夜》的编剧所致,因此,我们从现实角度去看待这位罗马妈妈的时候,是可以与卡比利亚找到共通之处的。

罗马妈妈代表着的不仅仅是一个特殊的从业者,她所代表的是意大利在战争结束后的社会现状。当整个社会陷入到大萧条的时候,百废待兴,然而普通人面对这样的大萧条的时候总是会感觉到无力,这种无力是一种随时都有可能被外界的因素破坏原本的宁静生活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很让人焦灼,然而却无法改变。

罗马妈妈之前的生活如果说是水深火热的话,那么战争结束后的生活就是一种寄托着美好希望的集合,为什么她带着儿子从乡下来到了城里,因为她觉得以前的一切应该说再见了,这种告别的同时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加宝贵的希望,也是自己与之前的自己划清界限的分界点。这是她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同时也是对于之前生活的一种告别。因此,儿子扮演的角色并不仅仅是儿子了。

然而现实生活却并不会以她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矛盾就在最开始的时候爆发了,人们总是有着美好的期待,然而当这种期待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并没有人能从中逃离。罗马妈妈试图从中逃离出去,然而她的能力只能保证自己应对简单的危机,比如说儿子跟别人交往的时候她可以干涉,然而当重大的危机到来的时候,比如说自己的过去被揭穿的时候,罗马妈妈显示出来的就是一种无能为力。

然而这些并不是最让她感觉到压抑的,小心翼翼维持着的希望总是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而节外生枝的,这样的波折让一个母亲身心俱疲,更让一群在经历了战乱之后的民众们感觉到前途渺茫,因此,他们中的年轻人们总是在街头游荡。因为年轻人看不到未来,也不愿意经历罗马妈妈那样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最终,他们看到的是罗马妈妈的希望彻底地破灭。这种痛没有人愿意尝试。

百废待兴的时候,人们期待的是对于未来或者是现在的一种期待,这种期待要慢慢地培养,但培养出来之后,人们的生活才会逐渐的恢复到正轨,但这种期待同时也是脆弱的,经历过战乱的人抗风险能力都不强,任何一个风吹草动都有可能会加快他们的消亡,人们只有抱团取暖才能更好的应对明天,这就是为什么罗马妈妈需要带着儿子一起生活的原因,儿子是唯一可以给自己带来慰藉的人,她需要面对冷峻的生活的时候,让儿子给自己带来一道光。

然而这样的念头却最终带来了失望,生活或许就是这样,给予你希望,然后狠狠的夺走希望,人们在经历获得与失去的时候才会感念生活的残酷,然而生活却并不会因为这样而有任何的菩萨心肠。当一个人陷入到了泥沼,她究竟要怎么逃,当一个国家陷入到了困境,普通人的希望要怎么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