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644篇原创文章,作者:小院之观。
作者简介:小院之观,本名王旭,江苏无锡人。幼时曾攻青史,长成亦无权谋。主要创作方向为中国古代史(偏重明清)与军事历史。出版作品有《南明那段日子》,另一套五卷本明朝题材的作品,将在明年出版。
全文共4492字,配图4幅,阅读需要15分钟,2021年10月25日首发。
有这样一个朝代,说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人说是1644年,有的人说是1645年。
有这样一个朝代,说不清是什么时候结束,有的人说是1662年,有的人说是1683年。
有这样一个朝代,说不清有几位皇帝,有的人说有五位,有的人说有四位。
有这样一个朝代,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它是一个朝代,但之后偏偏又不被承认为是一个朝代。
它就是南明。
本章节节选自《南明那些事》,作者授权发表,欢迎共同研讨。
接上期:
637. 明末风云(15) 李自成死亡之谜:被农民一锄头敲
628. 明末风云(14) 九江之战,李自成头号勇将刘宗敏的最后一战,也是大顺朝覆灭之战
620. 明末风云(13)影响明朝走势的一场兵变,勇将被杀北伐胎死腹中,局面毁于一旦
617. 明末风云(12)1644年,小小的怀庆之战,为何会影响当时天下大势
614. 明末风云(11)清军入关后,为何能兵不血刃就占领中原
609. 明末风云(10)崇祯、多尔衮、李自成有何不同,看看他们对官员的任用就知道了
603. 明末风云(9):火烧紫禁城,故宫历史上仅有的一次大规模人为纵火,是何人所为?
598. 明末风云(8):明末江北四镇总兵,手握数十万兵力,为何不能抛弃成见,一致抗清?
593. 明末风云(7):1958年,明定陵出土一顶精美凤冠和一把破银壶,揭开一个皇后凄惨一生
585. 明末风云(6):山海关之战:决定汉人国运的关键战役,多尔衮为何能笑到最后
573. 明末风云(5):皇太极时代八旗军5次入关,为何都不攻打北京,背后战略有深意
567. 明末风云(4):崇祯临终遗言“诸臣皆可杀”,24天后,李自成替他变成了现实
558. 明末风云(3):“冲冠一怒为红颜”是真是假,吴三桂是为了陈圆圆投降了清朝吗?
552. 明末风云(2):成化年间对建州女真的战争——“成化犁庭”取得了多大战果
542. 明末风云(1):1644年,天下为何会出现五位皇帝?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只作示意,并非准确的配图,如有货不对板请谅解。
---------------------------------------------------------
(南明那段日子之十六)
【秦良玉大战张献忠】
李自成死了,不代表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农民军就消亡了,除了尚存的几十万大顺军余部,还有一个人,咱们从开头到现在都没怎么提过,他就是张献忠。
张献忠毕竟在明末占据一席之地,没法跳过他,他所部大西军对之后天下局势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曾比其强大的大顺军,那么,只好来说一说张献忠了。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誓师,进取中原。同一时期,张献忠在江西、湖北的攻势受阻,决定调头西进,进入四川,就此远离了中原战场。
张献忠手下,也有几十万人马,为何不趁此时明朝奄奄一息的时机,进入中原争霸天下呢。张献忠他也不是不想高调,实在是实力不允许。
虽然张献忠军队不少,但比起此时盘踞在襄阳的李自成,实力还是相差颇大,并且,李自成对张献忠并不待见。
两人都是陕西老乡,而且是同年出生,曾在老闯王高迎祥手下并肩战斗,但这并不代表两人就是兄弟。相反,张献忠和李自成的不合由来已久,甚至李自成在张献忠被左良玉击败后,还想趁机动手,除掉张献忠,后来被罗汝才制止。
而且,当时张献忠在武昌,李自成在襄阳,两者相距不过几百里地,彼此都保持着戒心,李自成听说张献忠乘虚占据了武昌,甚至大发雷霆,以千金的赏格悬赏活捉张献忠。
襄阳有李自成,在江西,有他的克星左良玉。左良玉是被克星李自成打到江西去的,他丢失襄阳后,退却到九江,对武昌的张献忠虎视眈眈。
另外,南京流域还有明朝江北四镇的军队,张献忠无论向哪里发展,都会阻力重重,很可能遭遇失败。他召集部下召开军事会议,讨论下一步动向。
张献忠的军师,也是他的女婿汪兆麟发言,建议兵发四川:四川是个好地方,明末到处兵荒马乱,只有四川一隅还称得上完好。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沃野千里、物产丰盛,并且北有秦岭、东有三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汉高祖因之而成帝业,唐高祖得之一统天下,三国时刘备、十六国时李雄、五代的王建、孟志祥都在四川建国立号,称雄一时,现在不取,更待何时?
张献忠听了眼睛发亮,众人也纷纷点头,大家一致决定:入川。
图1. 张献忠像
崇祯十七年正月十六日,张献忠集结手下全部人马,水陆共计三十万大军,开始入川之战。
在川东,张献忠遭遇了入川的第一个劲敌,这是员女将——秦良玉。
秦良玉的出场时间,远远早于张献忠,万历二十七年,她就随夫马千乘出征,在马千乘冤死后,为夫昭雪,代领马千乘石柱宣抚使的职位。
说到秦良玉,不得不提到明末一支特殊的军队—“白杆兵”。
所谓白杆兵,是指秦良玉训练的一支特殊的军队。他们手中的长矛,都用结实的白蜡树干做成枪杆,矛头带钩,有点类似于小戟,尾部有铁环,这是一件特种兵器,作战时,有刺、砍、钩、锤击多种功能。
除了辨识度极高的兵器,秦良玉的白杆兵以高超的战斗素养威震四川,在扫平播州杨应龙和永宁奢崇明的叛乱中表现出色,威震敌胆。
明末有几支著名的朝廷军队,比如关宁军、天雄军、白杆兵、秦军等。
不管是从战斗力还是战斗意志上来说,我认为,白杆兵应该排名第一 。
大家津津乐道的关宁铁骑,名声很大,战斗力确实也有,但对清军的战绩却不大,最后反而投降了清朝,成为八旗的战力。
天雄军、秦军虽然也能打,但与白杆兵相比,战斗意志略显不足,在逆风仗时容易崩溃,并且过度依赖主帅一人的统帅力,卢象升,孙传庭一死,就宣告落幕。
在万历—天启—崇祯三朝,秦良玉的四川白杆兵,是出了名的凶悍,悍不畏死,在同后金的浑河血战中表现出来惊人的战斗素质和战斗勇气,震惊了努尔哈赤。
图2. 游戏中的白杆兵形象
到处救火的白杆兵也损失惨重。天启元年(1621年)川军与浙军七千余人奉命救援被后金围攻的沈阳,兵还未到,沈阳已失陷。明军决定发动绝地反击,以少击多,这是一场自杀式的战役,这就是悲壮的浑河血战。在浑河之战中,秦良玉的兄长秦邦屏战死,秦民屏侥幸突围,四千多精锐白杆兵在给后金造成重大杀伤后全军覆没。
此战中,八旗军中的红甲喇军、白旗军、连努尔哈赤最精锐的黄旗军都曾在坚强的川军面前败下阵来。八旗战亡将领见于史料的有:雅巴海、布哈、孙扎钦、巴颜、雅木布里、实尔泰、郎格、杜木布、大哈木布禄、旺格等共九人。战后,为了稳定军心士气,祷念在此役众多的阵亡者,努尔哈赤专门举行了祭奠亡灵的大会。
不过只要秦良玉还在,白杆兵就在。她与族人重新招募训练的白杆兵,在崇祯三年奉诏勤王,击败京师外围入寇的清军,连收复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解救了京城之围,这时候,秦良玉已经五十五岁,还亲自带兵出征,崇祯帝大加感慨,特意在北京平台召见秦良玉,优诏褒美,赏赐彩币羊酒,并赋诗四首以彰其功。
这是其中一首: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在明末烽烟四起的天下大势下,秦良玉算的上是个异数,她以一介女流之身,从辽东到川北,驰骋全国为大明作战。手握强兵,却没有像吴三桂、左良玉等军阀一样,走上反叛或拥兵自重的道路。
历史上也有很多著名的女将,从传说中商朝的妇好,到唐朝的平阳公主和南宋的梁红玉,都是赫赫有名,不过我认为,单纯从战争角度看,她们都比不上秦良玉。
秦良玉是唯一正式被列入国家军队编制的女将军,并且由于身处明朝,她的生平,更加切实可考,从二十五岁一直披挂上阵到七十岁,从开始的没有编制,到袭夫石柱宣抚使,随后封的官职,多得数不过来,在她墓碑铭文上的头衔,比《权力的游戏》中龙母的头衔还要长。
我一字不减地摘抄如下:
明上柱国光禄大夫镇守四川等处地方提督汉土官兵总兵官挂镇东将军印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贞侯。
标点符号,根据文言文的惯例,本来就是没有的,诸位可以自己加上。
论资历、论军功,秦良玉应该被称为第一女将。
图3. 秦良玉勤王图
秦良玉同张献忠也是老对手,在崇祯七年张献忠第一次进攻四川时,就是秦良玉击败张献忠,将他赶出四川。崇祯十三年,假投降的张献忠再次造反,联合罗汝才起兵,秦良玉大破罗汝才,消灭了他的主力,罗汝才从此再也没能恢复,不得不跑去跟投靠李自成。
不过,由于督师杨嗣昌的战略部署失误,四川兵力寡不敌众,副总兵张令被张献忠义子张定国一箭射死,秦良玉率兵去救,终因寡不敌众失败,此战,秦良玉部下三万多人死伤大半,精心训练的白杆兵遭受惨重损失。
张献忠大军入川,很快攻占巫山县,走瞿塘峡,兵临秦良玉的防地川东。
这时候,秦良玉手里并没有多少兵力,只有三万多人。在张献忠入川前,秦良玉就有预见,她将四川防务地图呈给四川巡抚陈士奇,请求增兵防守川东重镇夔州的十三处关隘。陈士奇本是个文人,不通军事,加上确实没钱没粮,只能两手一摊,让秦良玉自己想办法。
四川巡按刘之勃倒是同意秦良玉的方案,但同样也是无兵可派、无粮可发。
只能靠自己了。这时候,秦良玉已经是七十高龄的老人,在现在都是坐公交不要买票的优待人群,为了国家,她还是义无反顾。
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图4. 秦良玉门神形象
张献忠速度很快,大军长驱直犯夔州。夔州府是川东头号重镇,夔州如果丢失,重庆将无险可守。夔州城并不好打,它雄踞瞿塘峡口,形势险要,崇祯十二年,为了防备农民军进入四川,还在这里设置了十三道关隘,如果兵精粮足,纵然张献忠人多势众,也只能望夔州兴叹。
不过这时候,由于天下大乱,军备废弛,十三隘口已被荒废,更要命的是,夔州城的守军还不到张献忠大军的一个零头。
秦良玉只能仅率自己部下救援。三万对三十万,兵力相差十倍之多,饶是如此,秦良玉仍然率领手下白杆兵,抵挡了张献忠五天五夜之久,最后实在寡不敌众,所部覆灭,秦良玉仅以身免,只身逃回老家石砫。
秦良玉并没有就此落幕,返回老家后,她拿出家财,招兵买马,准备抵抗,但已无力再出兵救援,只能为固守作打算。张献忠攻下成都后,秦良玉对部下说:“我兄弟二人都战死沙场,我一个妇人,受国恩二十年。就算到现在这种地步,也敢与贼势不两立!”于是秦良玉分兵守卫石砫境。张献忠克蜀后,到处招降四川土司,却始终不敢来石砫,在张献忠屠刀下,石砫人民得以保全。
《明史·秦良玉传》:十七年春,献忠遂长驱犯夔州。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溃。及全蜀尽陷,良玉慷慨语其众曰:“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乃分兵守四境。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砫者。
可是夔州,终究是被张献忠攻下了,他的下一个重要目标,是四川巡抚陈士奇驻节地——重庆。
以上内容节选自小院已出版的实体书《南明那段日子》,目前在各大平台都已上架。
对明末清初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下这套新书,上下两卷50余万字,披露明末清初十八年的血雨腥风,继续《明朝那些事儿》未讲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