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6年的改造,4月27日,位于北京西单路口东北角的原西单77街升级亮相,以“更新场”的新名字重回大众视野。
这里从原来的格子铺,变成了融合潮流品牌、艺术沉浸体验同时首店特色突出的新型商业空间。开业首日,这里吸引了包括年轻人、写字楼白领、老年人等多元客群。
专家认为,首店、旗舰店对消费者而言也有吸引力,但该项目要注意不要全部做成大店。“在有限的商业面积中,尽可能地细分店铺的单元,让消费者一次看不完,每次来都能有一些新鲜东西,这样才有乐趣。”
开业首日吸引多元客群
4月27日更新场开业首日,新京报记者到场探访。这里与西单地铁站出入口相连,从地铁站台上扶梯后,就能直接进场,同时也可以从下沉广场的其他入口进入。
更新场两层均为环形设计,LG层中庭有相当大一片空地,装点了艺术雕塑及水帘装置。此外,场内的各种雕塑、绿植花卉随处可见,还有很多有特色的品牌门店。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更新场内进驻并露出的品牌接近40个,包括多家首店、旗舰店,例如,网红美妆品牌集合店HARMAY全国最大旗舰店,日本潮流品牌集合店STUDIOUS大陆首家高能级门店、本土设计师原创品牌Delicate全新城市旗舰店、日本芝士蛋挞BAKE北京首店等。
中午时段客流明显增加,有几家网红餐饮、甜品、咖啡店门口都在排队,一些潮流艺术装置前不断有人拍照,HARMAY店内的顾客相当多,店门口也有人在拍照打卡。
现场消费者中既有装扮时髦的年轻人,也有身着正装的写字楼白领,还有不少老年人的身影。周边写字楼的白领趁午休时间结伴来“尝鲜”,有人认为场内缺乏平价的大众餐饮,对18元一个的芝士蛋挞表示不太能接受,但也有人认为这附近并不缺“大食代”类型的消费场所,与众不同的品牌更有吸引力。一对此前常来西单的老年夫妇表示改造前对这里并没有什么特殊印象,现在非常有新鲜感,尤其是还可以走到户外的下沉广场看花赏景。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研究员、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更新场连接了地铁、下沉广场、绿植丰富的城市公园,目前这样地上地下融合的商业项目在北京并不多,它确实有独特性。同时首店有一定引领性,“像HARMAY,它不仅仅是首店,还是网红首店。这些对消费者来说,都有吸引力。”
改造“提质减量”
更新场的前身是西单77街。4月27日,新京报记者从更新场相关工作人员处了解到,77街时期这里的商业主要是格子铺形式,2016年前后开始清租改造,改造大方向是“提质减量”,“在整个过程中牺牲了非常多的商业面积,它原本的建筑结构是4层,我们把楼板重新规划后,现在包括车库一共是3层。”
“西单是北京的潮流文化发生地,更新场以年轻客群为主,在整体风格上强调经典潮流,同时融入艺术和设计元素。”对方介绍,更新场的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可租赁面积为1.1万平方米,目前招商进度达到100%。“它是一个相对小而美的项目。集合店就是希望在小空间内能够尽量延伸出更多的SKU,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同时,西单是一个历史沉淀比较久的商圈,我们也想观察这里的客群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所以除了各种首店,也选择了一些比较稳健型的品牌,比如更新场引入的阿迪达斯是比较特定的店型。”
此外,更新场还强调一定的社交属性。未来可能会依托场内的书店、艺术空间等开展一些沙龙、艺术活动。
建议细分店铺单元、实时更新艺术体验
赖阳指出,在整体体量比较小的情况下,更新场要注意不要全部做成大店。“可玩可吃可逛代替了目的性购物。消费者应该能够在这里发现一些不确定的内容,产生新奇好玩的体验。更新场中的集合店有一定这样的作用,从整体上说,店铺体系里也应该突出这样的可控性,在有限的商业面积中,尽可能地细分店铺的单元,让消费者一次看不完,而每次来都能有一些新鲜东西,这样才有乐趣。”
同时,更新场还需在沉浸式体验上多一些思考,加强实时更新艺术沉浸体验,带来更多的艺术展等相关活动。“这周看完了网红打卡点、拍完照了,想要让消费者下周还来,下周就需要有新的主题。”针对更新场室内与地面空间的互动,赖阳认为可以在外部露天的空间增加一些艺术画、街头艺术品等设计,室内室外都可以打卡。结合北京的气候特点,还可以增加一些装置用来夏天遮阳、冬天挡风雪。
新京报记者 王琳 文并摄
编辑 秦胜南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