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东同学会”全称为国民党陆海空军留日同学会,留东同学会会址位于玄武湖公园内翠洲,始建于1935年,是一座具有典型欧式风格的建筑,主体为钢筋水泥结构,二层式楼房。
上世纪20年代,国民党中一批曾留学日本学习军事的同学(这些人后来大都在国民政府担任要职),为联络情谊、纪念过去,曾共同发起组织了“留日陆海空军同学会”(当时因为欧美在西,日本在东,因此习惯称欧美为西洋,日本为东洋。这个同学会内的成员都是留学日本的,因此又称作“留东同学会”)。会址设在南京玄武湖翠洲这块僻静之处。1935年,留日陆海空军同学会楼房建成,建筑主体为二层,钢筋水泥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欧式风格建筑。
留东同学会的同学们对曾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后在辛亥革命、讨袁战争中立下功绩的吴禄贞、蔡锷十分敬仰,特在大楼内设立纪念二将军的合祀祠,即“吴蔡合祠”。祠内供奉二公戎装佩剑、英姿飒爽的照片,照片前设有香案。每逢春、秋二季,同学们来此活动时,都要先到香案前祭祀、凭吊。但这个场所当时不对外开放,所以知者甚少。
吴禄贞(1880~1911年),近代民主革命者,字缓卿,湖北云梦人,与蔡锷同为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优秀生,并在日本参加了孙中山与黄兴领导的兴中会。回国后继续从事推翻清延的革命活动,策划了1911年末至1912年初的滦州起义,事发后被袁世凯派人暗杀,时年31岁。
后这里做过蒋经国住宅。南京沦陷时,大楼被毁。1940年11月,该会部分成员委托在汪伪国民政府参军处任职的孙铭出面,函请园林管理处重修大楼,并拟了一个计划,欲建留东同学会俱乐部、游艇部、体育场等一组建筑。1941年9月,俱乐部部分房屋竣工。代理会长陈群亲自命令南京市园林管理所,派两名园警日夜警卫。此时的留东同学会性质已完全发生蜕变,其活动已由汪伪政权所控制。据说汪精卫曾在此办公。
1945年南京光复,留东同学会俱乐部被励志社接收,成了“励志社翠洲招待所”,所内有弹子房、卫生设备、餐厅等,可以开西餐,专门招待军界高层和美军官兵。1948年5月,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国民党政权无法继续经营励志社翠洲招待所,便作价5亿国币卖给市园林管理处,由管理处与中国旅行社合办“翠虹厅”,从事经营、招待业务。后因“时局不宁,业务衰落”,于1949年停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留东同学会主楼辟建为南京市少年之家,供青少年在此举办各类活动,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少先队员的活动场所。原留东同学会俱乐部(翠虹厅)划归江苏省交际处,用以接待来宁参观的各界要员。1950年夏,陈毅司令员来宁,与南京文艺界知名人士于玄武湖翠虹厅聚会。餐后,陈毅请胡小石先生赋诗留念。先生略思片刻,即吟五绝一首应命:千秋倾城酒,更以吞江量;十里送荷风,完成跨海功。1952年至1953年间,时任南京市长的柯庆施多次在玄武湖翠虹厅招待陈毅同志。
1952年5月26日(星期一)下午南京博物院副院长曾昭燏与南京大学潘菽、孙叔平两校长往玄武湖翠虹厅,参加市府欢迎印度代表之宴。
1956年7月21日江苏省文联在玄武湖翠虹厅召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在宁文联委员、高等学校文学艺术教授等60余名。会上,大家对“双百”方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不但要“百花齐放",还应该“群芳争艳”;要“放”得盛,“鸣”得响,必须反对简单化的、粗暴的批评,反对权威思想;同时还要消除“争鸣”中怕批评,怕犯错误的顾虑,争鸣本身就包含批评在内,应该提倡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在会上发言的有陈之佛、傅抱石、关吉罡、赵瑞蕻、胡小石、陈瘦竹、黄显之、朱彤、吴奔星、戚法仁、俞铭璜、沈蔚德、李进、金启华等,大家一致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来贯彻这一方针。
1959年中秋前一日胡小石陪诸同志北湖翠虹厅集,所作《北湖翠虹厅集》:凉风靖蚊蚋,美稼替呻吟;啸侣期湖曲,开堂爱柳阴;谈天八紘小,评史十年深;更喜蟾光满,来朝佳节临。
1977年,江苏省政府决定将翠虹厅交还玄武湖公园管理处。数月后,南京市政府又下令将环境雅静的翠虹厅拨给南京书画院使用,作为南京书画院经营字画和销售工艺品的场所。
1983年3月27日88岁的刘海粟从江苏省医院到玄武湖翠虹厅,为祝贺香港《文汇报》创刊三十五周年作书法,并和在场作书画的钱松喦、林散之、萧娴、钱君匋、武中奇、亚明等欢叙。
后这里为通安实业公司、南京市政协用房。这样,知道当年此处曾是“留东同学会”会址的人就更少了。
翠虹厅现存建筑为现代装饰艺术风格,三层楼高,以长方形为主要外立面造型,垂直线条辅以平行线作线脚装饰,正中和顶部呈现色彩和形体的变化,高雅素洁。2006年6月10日原留日陆海空军同学会旧址公布为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0月留东同学会旧址公布为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这组充满了历史沧桑感的民国建筑,见证了民国时期及建国后那段难忘的历史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