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引发的“罢官”案

如果因为这次事件,导致今后各省高考作文满分试卷或高分试卷永不公开,那就是因噎废食了。

孙勇

近日,围绕浙江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展开的讨论,将一个叫陈建新的人送上了风口浪尖。

陈建新,1954年出生。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从2000年至今,陈建新一直担任浙江高考语文阅卷大组组长。

今年8月之前,陈建新顶多只能算是浙江教育界的名人。8月2日,浙江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和陈建新的点评一起,在《教学月刊》官方公众号上公开发表,引发巨大争议,陈建新的名字由此变得举国皆知。

从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声明看,这篇满分作文在阅卷流程上没有问题,合乎规定。第一位阅卷老师给了39分,后两位阅卷老师给了55分。按常理,这篇作文应取三位阅卷老师打出的平均分。但陈建新特别欣赏这篇作文,他一锤定音,给了60分的满分。作为浙江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他有这个权力。

在最近两周里,有不少学者、作家和自媒体写作者都撰文指出,这篇满分作文华而不实,卖弄高深,根本配不上满分(我本人也持此看法)。有一些写作高手还从字句、标点、文法、义理、援引的契合度等微观层面进行解剖式分析,令人信服地论证了这篇满分作文其实是拙劣之作。

随着讨论的深入,陈建新以点评赋予这篇满分作文的光环被彻底消解。与此同时,基于陈建新在这次高考满分作文事件中的表现,公众又提出了新的疑问:陈建新本人是否利用了自己的特殊身份,在高考作文产业链条上谋取私利?有较真的网民一搜索,发现:多年来,陈建新一边担任浙江高考语文阅卷大组组长,一边编著、出版多部高考作文应试技巧方面的书,并应邀四处讲座,分享高考作文得高分的秘诀,可谓集教练、裁判员两大角色于一身,两头通吃,让高考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大打折扣。必要的规避制度或监管措施,在这里完全缺席。

问题被发掘到这一层 ,公众就有点生气了。于是,有人开始实名举报陈建新,举报信称,陈建新做了与他所担任的浙江高考语文阅卷大组组长这一身份不相称的事,且涉嫌利益输送。举报者中,有一位叫李未熟的大学退休教授,巧得很,李未熟先生是我的微信群友,我们同在一个文艺群中。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8月13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发布公告:经调查,今年语文评卷组高考作文的成绩评定过程符合评卷工作规范。但作为语文评卷组作文组组长的陈建新老师在评卷结束后未经允许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评卷细节,严重违反了评卷工作纪律。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十三条第九款的规定,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经研究决定:停止陈建新老师参加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含高考评卷等)。对网民反映的其个人其他相关问题,有关部门正在调查核实。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值得肯定。不过,仔细一想,陈建新被“罢官”(浙江高考语文阅卷大组组长也算是一个官,且权力不小),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那篇满分作文真的很优秀,公众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那篇作文上,而不会旁逸斜出地指向陈建新的职务不当行为,也就不会追究他是否以权谋私了。如何避免类似的以权谋私现象重演,今后在制度设计上,恐怕要想得周全些才行,高考领域如此,其他领域亦然。

最后,我想表达一个观点。对于高考满分作文或高分作文,我主张,在阅卷工作完全结束后,不妨及时公布,一来,公众可以马上欣赏高考作文佳作,二来,公众可以藉此对高考作文阅卷水平做一个评估和监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高考作文评卷暗箱操作的嫌疑。如果因为这次事件,导致今后各省高考满分作文或高分作文永不公开——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对于考试院而言,难免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那就是因噎废食了。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