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国商会董事会主席Jeffrey Lehman:全球化需要进行不断地迭代

上海美国商会董事会主席Jeffrey Lehman

上海美国商会董事会主席Jeffrey Lehman

12月18日,由钛媒体和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联合主办的2020 T-EDGE全球创新大会,在北京大兴正式开幕,上海美国商会董事会主席Jeffrey Lehman 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Jeffrey Lehman表示,各国都应该以在WTO的框架下让各方受益为原则,推动全球化不断迭代。

在演讲中,他对WTO基本原则做了阐述。他表示,WTO的基本原则就是公平的国际竞争,各国都应遵守包括国民待遇、知识产权保护等原则,而随着中国GDP体量越来越大,各方也在思考如何在WTO框架下,让中国的经济和发达国家紧密连接在一起。

“此前我曾做过一个项目,当时最知名的经济学家、法律专家、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都参与进来,了解哪些贸易的条款是平等的,对双方有益,以此来弥合很多政策方面的鸿沟。”他认为,学术界、商业界应该多多参与进来,在国际关系方面作出更多的贡献。

同时,他表示每一个国家都应该去选择自己的产业政策,在设计的时候,不仅仅要对自己有利,也不会对其他WTO成员国造成损害。

“希望全球化2021能够真正的向前推进,能够彼此尊敬,彼此合作,更具竞争力。”Jeffrey Lehman表示。

以下是Jeffrey Lehman的演讲全文,经钛媒体编辑:

我非常高兴能够在今年的T-EDGE会议上跟大家发言。今天主题就是坚定前行,同时这也是我们今年的大形势。

我在法学院学习的时候,师从John H.Jackson,他被称为WTO之父,同时我在上世纪90年代也加入了他的团队,做相关支持工作,所以我非常了解国际贸易法的原则。

WTO的基本原则就是公平的国际竞争,包括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在内的所有成员国都必须接受这样的原则。WTO有几个要点,第一,没有倾销,即企业出海时不应该把价格降到国内市场以下,以这种方式获得市场份额。另外,成员国需要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当成员国之间有争议的时候,需按照WTO的争议解决机制来解决问题。

另外,关于最惠国待遇原则,比如说你对某一个WTO成员国实施了最惠国,那么所有WTO成员国都应该有这样的待遇,同时不应该有出口补贴,也就是说不应该为出国的企业施加补贴,让他们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还有一个原则,就是没有倾销,也就是说你的企业出海时,不应该把价格降到国内市场以下,以这种方式获得市场份额。你也要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尤其是国外公司的,当成员国有一些争议的时候,一定要带到WTO的争议解决机制下,来解决相关问题。

发达国家都非常遵守这些原则,但是发展中国家会有一些特殊的待遇,有时候他们会获得这种非双边的、非互惠的一些特殊待遇,主要是由于他们市场中的一些劣势。

比如他们获得发达国家市场准入的同时,发达国家可能不会获得进入他们本身国家的准入,但是如果说他们已经经历了这个发展阶段,这种国际贸易对他们的经济发展不会造成扭曲时,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

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在刚加入的时候,全球GDP份额占比为5%,当时作为发展中国家获得了部分特殊待遇,当然中国也承诺将会遵守WTO原则,包括国民待遇、知识产品保护、限制补贴等。

我注意到,在中国加入WTO之时,很多发达国家作出了一些预期,认为中国经济会不断增长,且相信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其他国家的经济体会趋同。

事实上,这种预测是错误的。首先,中国的发展远远快于预期,目前其GDP已占到全球的16%,其次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和其他国家越来越不一样。

所以,这时一些困惑就产生了,在海外有一种论点,觉得中美两大经济体应该分道扬镳,虽然两大经济体应该保持合作,但是应该取消最惠国的待遇。我们也看到,在2018年的时候,美国对中国实行了很多关税战,中国也同样做出了反应。

随着拜登政府上台,我们应该思考一个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让中国的经济和其他发达国家紧密连接在一起。

我本人之前与在北京大学商学院的领导、哈佛大学的教授共同做了一个项目,中国、美国还有其它的一些经济和法学家们也聚集在一起,讨论如何进行商务互通,互惠共存,了解哪些贸易的条款是平等的,对双方有益的,以弥合很多政策方面的鸿沟。

我认为,学术界、商业界应该多多参与进来,在国际关系方面作出更多的贡献。

当然,我们也希望各大经济体能够更加融洽,每一个国家都应该去选择自己的产业政策,在设计的时候,不仅仅要对自己有利,也不会对其他人造成损害,相信政府能够从商界学习到很好的经验,国与国之间能够做互相尊敬的对手。

差不多在3、4周之前,我在《纽约时报》上面也看到了合作竞争在中美之间是可以实现的讨论,那我们都本着这样的希望,全球化2021年能够真正的向前推进,能够彼此尊敬,彼此合作,更具竞争力,谢谢大家!(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