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在古时,梳篦虽是常见之物,却也是人们必不可少之物。
一把木梳,梳得尽的是千万青丝;
梳不尽的是漫漫人生路。
一把木梳,是人生每一个重要时刻
的最好的见证。
成年之时,男子加冠,女子及笄。
表示已到谈婚论嫁的年纪,在成人礼中,梳子起了无可代替的作用;
人生三大喜事,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
这人生第二喜,与梳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男女相恋之初,梳子作为定情信物赠予心上人,这其中的缠绵悱恻之情,又岂是言语所能表达的?
后至谈婚论嫁时,梳子又作为聘礼,成为礼单中必不可缺的首饰信物。相恋时的情谊,寄于一把木梳中,静静地躺在新娘子的首饰盒中。
出嫁之时,新娘子要举行“上头礼”。
“上头”是一个十分讲究而隆重的礼仪,即是由一个“全福人”为新娘子梳头,此人必是“六亲皆全,儿孙满堂”。这时要用的梳子必须是新梳子,为新娘子装扮时,口里还需粘着吉语:“一梳梳到尾, 二梳梳到白发齐眉, 三梳梳到儿孙满地, 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古时重视丧葬礼仪,陪葬品繁多,梳子便是其中之一。
古时女子装扮时,还会将梳子作为发饰插在青丝之中,由此还形成了插梳之风,既可以单插于前额,又可以单插于髻后,或是分插在左右顶侧。
你瞧,人从出生开始,便于梳子结下了一世情缘。
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
常州梳篦,历经千年,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梳篦”二字,齿稀为“梳”,齿密为“篦”。
被称为“宫梳名篦”的常州梳篦,曾作为贡品被送入皇宫,今日的北京故宫,还保存着李莲英为西太后梳头用的象牙梳。
“梳为木齿丹,每日清晨梳千下,则固发去风,容颜悦泽。”由此可见,《甄嬛传》中,浣碧为熹妃篦头确实有起按摩头皮、舒筋活络的功效。
常州梳篦的制作工艺颇有讲究,一把小小的木梳,需28道工序才可完成,而一把篦箕从开料到成品,需经雕、描、烫、刻、磨等72道半的工序……
白似琼瑶滑似苔,随梳伴镜拂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