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地‧忍品(1):
一切忍(1)
耐他怨害忍(1)
正审思择
文|观如法师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二
亥二、一切忍(分二科)
天一、征
云何菩萨一切忍?
释遁伦集撰《瑜伽论记》卷第十 (之下):一切忍中,初征,次释,后结前开后。释中有二:初约人分二,后约境开三。于中,初约境开三,后依章别释。
什么是菩萨的一切忍?
天二、释(分二科)
地一、标列种类(分二科)
玄一、二种
当知此忍略有二种:一、依在家品忍。二、依出家品忍。
「当知此忍略有二种」:此忍是哪两种呢?「一依在家品忍」:就是这个人还没有出家,还在烦恼家里面生活,但是内心里能够安忍不动。「二依出家品忍」:这是一种人。就是出离了烦恼家,来到佛法的僧团里面,这个时候他也要修学忍辱。这是约人分这两种不同。
玄二、三种
当知依此二种品忍各有三种。一、耐他怨害忍。二、安受众苦忍。三、法思胜解忍。
释遁伦集撰《瑜伽论记》卷第十 (之下):前中,「一、耐他怨害忍」,景云:用无恚及众生缘悲为性。测云:用无嗔及慧为性。「二、安受苦忍」,用精进及慧二数为性。「三、法思胜解忍」,景云:用智慧无缘大悲为性。测云:用定、慧二数为性。
应当了知依止在家、出家这二类菩萨的忍辱,各有三种忍辱应当修学。一耐他怨害忍。二安受众苦忍。三法思胜解忍。
地二、随释三种(分三科)
玄一、耐他怨害忍(分三科)
黄一、征
云何菩萨耐他怨害忍?
释遁伦集撰《瑜伽论记》卷第十 (之下):依章释中,初释耐他怨害忍,文分有三:初问,次解,后结。解中有三:初举忍境;次「应知如是学」下,对境修忍;后「云何名忍」下,释忍者义。
什么是菩萨能忍耐其它有情的怨恨迫害的忍辱?
黄二、释(分二科)
宇一、辨相(分二科)
宙一、正审思择(分三科)
洪一、于自所
谓诸菩萨猛利无间种种长时,从他怨害所生众苦现在前时。应如是学:如此是我自业过耳,由我先世自造种种不净业故,今受如是种种苦果。
释遁伦集撰《瑜伽论记》卷第十 (之下):初云「猛利」者,是重苦;「无间」者,相续苦;「种种」者,是多苦;「长时」者,是久远苦。「从他所生众苦现前」者,则前四苦现前逼迫。
菩萨遭遇到的痛苦,不是一个小小的痛苦,是很猛利、严重的。而这种猛利无间的苦是各式各样的、是种种、是长时间的。菩萨的怨家,来伤害菩萨,引起了很多的苦痛,这些苦痛显现在前的时候,菩萨是学习佛法的人,应该这样学习、这样观察。菩萨心里面这样如里思维:是我自己有罪业的过失,由于我先世,就是前多少生,胡涂了,创造了各式各样不清净的罪业,造罪了,现在得这种果报,就得要领受各式各样的苦果。所以受苦的时候不怨天尤人,实在就是过去的因而感现在的果。
韩清净《披寻记》:「谓诸菩萨猛利无间种种长时等者:此显菩萨不舍生死,流转相续,即于其中遭怨害苦,故作是说。」
「谓诸菩萨猛利无间种种长时等者:此显菩萨不舍生死流转相续」:这一段话「谓诸菩萨猛利无间种种长时从他怨害所生众苦」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菩萨「菩萨不舍生死流转相续」,菩萨本来可以到无余涅盘那里的,菩萨可以到诸法实相那里,但是菩萨大悲心「不舍生死流转相续」,不弃舍有生有死流转的众生世界,不弃舍这件事。「即于其中遭怨害苦」:在生死里流转相续,那么生死这个地方就会有怨害苦,你就遇见了。「故作是说」:所以说「谓诸菩萨猛利无间种种长时从他怨害所生众苦现在前」,是这样的意思。这可见菩萨的慈悲心,非常的伟大。
我今于此无义利苦若不忍者,复为当来大苦因处。
释遁伦集撰《瑜伽论记》卷第十 (之下):对境修忍中有二:先修三观,后修五想。言三观者:一、自惟往业观;二、诸行性苦观;三、以小况大观。言「于性苦上更增是苦」者,一切有漏法以行苦为性,即此性苦上增苦苦、坏苦,故云也。
「无义」就是现在没有功德。「无利」,将来也没有功德。或者是没有世间的福利叫无义,没有出世间的福利叫无利。在生死里流转受了很多苦,受的苦受的一点没有义利,一点功德没有;也没有世间的功德,也没有出世间的义利,受这个苦就白受了。
菩萨心里面这样思维:若不忍受,若是愤怒、瞋心若是动了的话,认为怨家给我苦,那把怨家杀害就没有人给我苦了。若这样子的话,又造了苦因了,将来还是要受更大的苦。
韩清净《披寻记》:「无义利苦者:于生死中无义无利,是名无义利苦。如说一切有情无始生死,空无义利故。」
「无义」就是现在没有功德。「无利」,将来也没有功德。或者是没有世间的福利叫无义,没有出世间的福利叫无利,是名无义的苦。「如说一切有情无始生死空无义利故」: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到现在,在这个世界里面受生死苦,受多少了﹖这生死苦是不可以数目来计算的。你受了那么多的苦,你得了什么功德﹖「无义利苦」,一点功德也没有得到,白受苦了。
我若于此大苦因法随顺转者,便为于己自作非爱,便为于己自生结缚,便为于己自兴怨害。非是于他。
随顺内心的愤怒去活动,这样作的话,那就是给自己再创作给自己栽培一个将来的苦果之因了。那就等于是给自己苦恼的系缚了。并不是给别人造成伤害,而是给自己造成伤害。将来要有恶果报,是大怖畏事。
这是菩萨作如是观,作如是学习,「我的瞋心若是动了的话,我是给自己找苦恼的。」
韩清净《披寻记》:「于此大苦因法随顺转者:谓由不忍为因,有生死苦,是名大苦因法。当知不忍,瞋为自体。即于彼法若生若长安住爱乐,名随顺转。」
「于此大苦因法随顺转者:谓由不忍为因,有生死苦」:谓由不忍苦的时候,心里面发恶心在造罪,那么将来就会有生死苦,「是名大苦因法」。「当知不忍,瞋为自体」:什么叫作不忍﹖就心里面愤怒。「即于彼法若生若长」:即于「彼」,那个瞋心,若生起,「长」就是继续的生起。「安住爱乐」:心里面就欢喜愤怒,「名随顺转」。这是于自所,在自己这方面思惟观察。
洪二、于自他所
又自他身所有诸行,一切皆用性苦为体。彼无知故,于我身中性苦体上更增其苦,我既有知何宜于彼性苦体上重加其苦。
自己的生命体的诸行,他人的生命体的诸行,一切都用性苦为体,都是用苦为它的体性的。自己的生命体就是苦,他人的生命体,也都是苦的。菩萨心里面这样思维:那个怨家因为无明没有智慧,这身体是以苦为体性的,他不知道,他更增加我的痛苦。我本来就是苦了,他还要给我增加。那个怨家没有学习佛法,不知道因果的道理,也不知道一切法都是毕竟空寂如幻如化的,所以他来伤害我,我可以原谅。我现在受了菩萨戒、是菩萨,我学习佛法了,我有佛法的智慧,知道这一切法都是如幻如化的,都是毕竟空寂的。怎么还在他的苦体上再加痛苦给他呢?不应该这样作的﹗
洪三、于声闻所
又诸声闻多分唯修自义利行,尚不应起能生自他众苦不忍,何况我今正为勤修他义利行,而生不忍。
《菩萨善戒经》卷第五:「声闻缘觉为自利益尚修忍辱,何况我今为欲利益一切众生而当不忍。我若不忍不得具足菩萨禁戒修八正道得无上道。」
菩萨心里面这样思维:「多诸声闻」,就是小乘佛教的学者,他们多数唯独是修行对于自己有利的修行,只是利益自己,对于利益一切众生的事情不大关心。这样的修行人,尚且还是不应该发动,能生自己的众苦,能生他人的众苦,众苦是很难忍受,这样的修行人都不作这作事。现在正是勤修六波罗密多利益一切众生,使令一切众生得到义利,作这种功德行,不能忍受这件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