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5 e-tron、新iX3,来了!但AB的“电力”足吗?

纯电平台的中国特供车vs油改电平台的全球车,谁能笑着打开新世界?

在“蔚小理”等高端新能源车的月销量纷纷突破8000时,以BBA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品牌依然没有一款“能打”的纯电动产品。除了宝马iX3以相对便宜的售价获得了四位数的销量数字外,奔驰EQC和奥迪e-tron的销量长期在三位数徘徊。

针对不温不火的市场表现,宝马和奥迪纷纷做出进一步的回应,他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思路,解决这一问题。

奥迪Q5 e-tron:ID.6的新衣

上汽奥迪悄无声息地在工信部完成了Q5 e-tron的申报,这将会是奥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第三款纯电动车型,也是奥迪品牌在国内首款MEB架构下打造的车型。此前上汽奥迪曾在上海车展期间亮相过它的原型概念车——Audi Concept Shanghai。

目前在售的奥迪e-tron,源自奥迪Q5 MLB Evo平台,而Q5 e-tron虽然名字同时带Q5和“e-tron”,但却完全是另一台车型,确实很容易令人混淆。

从外形上可以一眼看出Q5 e-tron和e-tron之间的区别,Q5 e-Tron外观更为敦厚,相比e-tron扁平的车头,Q5 e-tron前脸的高度明显有所增加,日行灯下方的大灯组向下延伸较长,有一点分体式大灯的既视感。

Q5 e-tron车长为4876mm,但轴距来到2965mm,相比e-tron车长短了25mm,轴距却增长了37mm,更大的轴距/车长比也是MEB纯电平台相较于MLB Evo燃油车平台的一大显著差异。巧合的是,Q5 e-tron和上汽大众的ID.6 X车长与轴距完全一致,两者之间的关系,微妙!

Q5 e-Tron使用了双色车身和悬浮车顶设计,并提供多种造型的轮圈设计风格。和ID.6 X一样,Q5 e-Tron可能会同时推出六座和七座的版本。

动力方面,新车提供三种不同动力组合。其中,35 e-tron后驱低功率版车型电机最大功率为132kW,40 e-tron后驱高功率电机最大功率为150kW,这一版本的百公里加速时间约为9.1s,略高于ID.6 X的后驱版。而四驱版车型(50 e-tron)前电机最大功率为80kW,后电机最大功率150kW,百公里加速时间达到6.6s。

Q5 e-tron的动力相比e-tron低功率版差别不大,但减重200kg以上(虽然四驱版依然有2410kg的体重),这让它不仅获得了比海外版e-tron 50 Quattro更好的加速成绩,还能实现更长的续航。

据悉,Q5 e-tron有望在沿用ID.6 X 83.4kWh电池的基础上,实现560km的CLTC-P续航,相比e-tron采用96.7kWh电池仅达成500km的NEDC续航,效率有了显著提升。

在Q5 e-tron之上,根据外媒报道,奥迪的Q6 e-tron将会诞生自保时捷纯电Macan所采用的纯电平台PPE,Q5 e-tron将会是MEB在奥迪品牌下的“封顶之作”。

由于它诞生自大众中国市场的车型ID.6 X,因此目前,Q5 e-tron估计只会供应中国市场,但不排除有全球化供应的可能性。

目前上汽奥迪还在同步加紧Q4 e-tron(ID.4X的奥迪版)的测试和申报工作,但Q5 e-tron在申报节奏方面推进速度更快。两款车型都有望在年内上市,并将会在上汽大众安亭MEB工厂共线生产,最大化利用其的产能。

至于定价,Q5 e-tron主销区间可能会锁定40-50万之间,一方面给尺寸更小的其他奥迪车型留足定价空间,另一方面相比价格有些虚高的过渡车型e-tron,更加务实。

宝马iX3:中期改款

无独有偶,几乎同时,宝马也带来了iX3的中期改款车型。由于iX3完全是X3同根同源的姊妹车型,因此它也与宝马X3的中期改款保持了一致的节奏——全系标配了M运动套件,车灯更细,进气格栅更大,下方的包围也更具攻击力。

为了获得更好的续航表现,iX3配备低滚阻轮胎和低风阻19寸轮圈,用户也可以选装升级成20寸轮圈。

车内座舱方面,iX3也有小幅的变动升级,提供了运动座椅、全新的电子挡把造型,当然最重要的莫过于尺寸提升至12.5英寸的中控屏,带全方位的软件升级功能。它的驾驶辅助功能还升级了一些亮点,包括超车辅助,避让紧急车辆辅助,以及在驾驶员晕厥的情况下安全停车辅助等功能。

相比X3 30i车型,iX3的重心降低了足足74mm,由于前后轴重量分配为43:57,因此iX3和X3全系四驱不同,采用的是宝马最熟悉、最传统的后轮驱动形式,带来不同的驾控体验。

iX3最大功率210kW,峰值扭矩400N·m,由于只有一个电机,因此百公里加速时间还需要6.8s,刚好与X3 30i车型保持一致水准,最高时速被电子限定在180km/h。续航里程方面新车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沿用总容量80kWh(净容量74kWh)的三元锂电池,WLTP续航460km,NEDC续航500km,可以在10分钟内充电提升100km的WLTP续航里程。

新车将于今年9月慕尼黑车展亮相,预计依然采用中国制造销往全球的模式,因此中国市场很快有机会迎来同步更新。

豪华品牌“电力不足“,问题何在?

今年1-6月,豪华品牌市占率已经突破20%,BBA分别挤入乘用车销量排名Top10品牌,相较去年同期有25%-35%的大幅增长。除去去年上半年疫情的偶发因素,今年豪华品牌也充分体现了消费升级对市场的冲击效果。

然而这些增量似乎主要是由燃油车实现的,宝马3系甚至在部分月度的乘用车销量排行里能挤进前十,和轩逸、朗逸、卡罗拉、哈弗H6这些“国民车型”并驾齐驱。此时,BBA纯电动车型相对拉跨的销量,与豪华品牌巨大的增量相比不值一提。

事实上,豪华品牌销量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一些新一线和二线城市提供的,这些城市既具有消费能力,也不限牌,豪华品牌带来的形象溢价依然有不错的效果,因此成为了豪华品牌井喷的主要助推剂。

而在北上广深等一线限牌城市,豪华品牌销量依旧出色,但其销量上限则受制于牌照额度影响。在这些地区消费得起豪华品牌的用户,往往也处于换购阶段,过去大概率已手握一块蓝牌指标,大部分人更倾向于保留蓝牌从而选择油车,暂时没有直接平替为纯电动车的意愿。

这并不代表一线城市用户不喜欢纯电动产品,相反地,他们抱以极大的热情,特斯拉每次降价都能引发热议,比亚迪汉也颇受欢迎,这些车型均位列一线城市热销车型Top 10。

不过一组数据对比或许从细节上更说明问题。今年1-6月的欧洲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已达16%,虽然特斯拉Model 3也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不过大众家族的ID.3/ID.4取得了多次月销冠军的成绩,包括奥迪e-tron等产品也已有明显起色——e-tron上半年欧盟累计销量突破1.5万台,相比国内已是天壤之别。

可见在欧洲,很多人将新能源车真正视为替代燃油车的选项,而在中国,新能源车的崛起是一个属于一线城市的“纯增量市场”,它没用蚕食同价位的豪华品牌燃油车,只是一种“尝鲜”性质的体验,而一线城市的牌照政策给了他们增购“尝鲜”的机会。

此时,传统豪华品牌给到用户的纯电选项普通且昂贵,定价高于同级燃油车,但很难令用户有深刻的记忆点,去鼓励用户“尝鲜”——加速只和2.0T高功率版接近,智能驾驶远未达到预期,车机交互也和燃油版购买到的体验无异,再加上充电条件的重重限制,这样的产品很难成为鼓励用户去“尝鲜”的刺激因素。

我们不必过多着墨于分析这款产品是油改电还是纯电平台,是全球车还是中国特供车。摆在市场上,不够吸引力,就胜过任何千句万句的产品细节分析。

宝马iX3由于是国产车型,本身税赋压力较低,及时采用了降价的策略,至少调低了尝鲜门槛,收获了相对不太难看的销量数字,这未尝不是一种目前可行的策略,但仍有进步空间。

而对于奥迪而言,与大众共用的MEB平台还不足以有说服力,无论产品线如何补强,都有些过于平淡,如何让产品的性能更有冲击力,是必须更深度思考的问题。但从已有的信息来看,至少南北大众想“迎娶”这样的高价值平台,还要等些时日。

当然,这个话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关于传统豪华品牌在中国实现电动化转型之路,您怎么理解?是时间未到?还是动作不够快?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