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右师言——《孟子·公孙丑章句下4.6》

这则内容很短,所讲的事情也很简单,讲的是孟子在齐国当客卿的时候,代表齐国去滕国吊丧,一同前行的还有盖邑的地方官王欢为副使。这样一来孟子和王欢就有很长一段时间朝夕相处,但两人之间并不谈公事。

公孙丑觉得很疑惑,就问孟子:“从职位来讲,您是卿,地位很高了;从路程来讲,往返齐国和滕国之间的路程并不近。但这一路上却不曾和王欢谈过公事,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关于祭祀的制度已经非常完备了,都各司其职已经在做了,我有什么可说的呢?”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想一想孟子为什么不与王欢谈论公事呢?仅仅是祭祀制度非常完备的缘故吗?

再做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王欢这个人,其实王欢的性格在后面的8.27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8.27里孟子对王欢的态度也更容易被我们了解。

8.27里讲的是公行子死了儿子,各路官员都去吊丧,其中包括右师王欢(此时王欢已经通过拍马屁从大夫摇身一变成了卿),因为位高权重,所以他一去,各路官员就跑过去同他讲话,和他套近乎,唯独孟子不和他说话,他很不满,说:“各位大夫都和我说话,只有孟子不和我说话,这是怠慢我王欢哪!”这说明齐国的官场拍马屁之风盛行,升官不是靠真才实学,而是拍马屁。

孟子听说后(注意这里原文用词“闻之”,表明王欢虽然已经是卿了,但内心里还是很惧怕孟子,不敢直接对孟子表达不满,也说明一个喜欢拍马屁的人内心是很空虚、很自卑、很敏感的)说:“依照朝廷的礼节,今天的重点是来给公行子的儿子吊丧的,不是来朝拜你王欢的。我依礼而行,王欢却以为我怠慢了他,这不很奇怪吗?”

了解了8.27孟子独不与右师言,那么4.6中孟子未尝与王欢言行事的原因是否就迎刃而解了呢?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孟子怎么可能与王欢谈论公事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