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民村中有个“信宜新村”

结民村中的信宜新村。记者 文波 摄   日前,记者在三角镇采访时发现,在该镇的结民村,有一个村中村,

结民村中的信宜新村。记者 文波 摄

结民村中的信宜新村。记者 文波 摄

日前,记者在三角镇采访时发现,在该镇的结民村,有一个村中村,即村中有一个250多户逾千茂名人的“信宜新村”。他们虽乡音不同,但新老村民却和谐相处,共同建设着这里,谱写着美美与共的新篇章。

■新故乡新风貌——建成全民治安管理小区示范点

沿着三角镇的“结民村”牌坊进入,首先进入视线的是那门面富有现代都市气息的市场以及林立的商场、士多店、电单车修理部……

在街的另一边,一排排居民楼,整齐划一:几乎都建为四层高,一楼是商铺,二、三楼为出租屋,第四层才是主人一家居住所用。

街道整洁,一辆辆小车停在门前。街道入口处,醒目地钉着街道牌:信宜一街、信宜二街、信宜三街、信宜四街。四条街道均用“信宜”两字命名,初来之人一般都不明所以,但若听闻这些“街坊”相互打招呼那一口浓浓的信宜话,便会恍然明了:原来他们大都是信宜人,故而皆用“信宜”命名。

“这一片总计达250多户的人家组成的新村,就被称作‘信谊新村’或‘信宜小区’。”结民村党支部副书记陈钢贤介绍。现今,这个信宜新村的居民已经逾千人,他们家家户户都建有房子和铺位出租。村中的年轻人,也基本就近选择在三角的企业上班。

“一下班,就可以回家了,这样的幸福是很多远离家的人所没有的,所以我们也就成为企业中最为稳定的、最受老板欢迎的那部分员工。”信宜新村70多岁欧桂华的孙子正好下班回来,下了小轿车这样对记者说。小欧开心地告诉记者,在中山虽然也是打份工,但是在家门口,就安下心来,可以一心一意干好工作了,因此生活也比还在信宜老家的许多同龄人好多了。

开朗的欧桂华老伯已满头白发,说起在结民村置地建房,举家从信宜来到这里时,仍然是一脸自豪:“我是信宜池洞镇黄坡村的,在2002年时,在这里购地建房子,把这里变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欧桂华介绍,刚建好的新村脏乱差非常严重,于是成立了信宜同乡会,在结民村的统一领导下,一起整治村容村貌。

信宜村的党员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在老党员的带动下,村民成立了全民治安管理小组,小组委员每晚带头巡逻,发现有情况就用喇叭叫,全民动员,慢慢这个小区治安好转,并带动了周边的治安也明显好转,现在已经建成全民治安管理小区示范点、中山市“安全文明小区”,吸引了咸阳、东莞等地领导前来参观学习。

在信宜二街的一栋四层房子前,挂有“三角镇信宜新村”“中山市三角镇信宜小区”等牌子。这里就是结民村租借给信宜新村办公用的场所。一周前刚当选为第四届信宜同乡会会长的张龙生正好在这,他告诉记者,这个同乡会不仅发挥了互济互助的作用,还成为了结民村管好村规民约的重要助力,促进了外乡人与当地人的尽快融合。

“去年,我们信宜新村还成立了‘青年联谊会’,把这里的青年团结起来,认可这第二故乡,投身第二故乡的建设。”张龙生介绍,信宜新村的村民不仅以勤劳的双手为三角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收入也大大提高,生活得到极大改善。村容整洁、互助成风、出租规范成为了村中的新气象。

■新活力新增长——知识型新人辈出 不同风俗多元发展

“信宜新村的人,与我们结民村原村民相处融洽,他们相互发展、相互提高,为当地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陈岗贤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正是三角镇高速发展之时,为了带动村中的经济,村里规划了这片土地,并以市场推动小区建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就逐渐形成了这个各方面都十分完善的“信宜新村”。

“我们对这片土地也充满了感情,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1994年,在三角这里开着拖拉机进行填土开发的人中,80%以上都是我们信宜人,最多的时候,有20多台拖拉机同时上场,因此,我们从那时就开始在这里置地聚居了,现在已经发展到250户,超过1000人。这250户除了几户高州人,其他都是信宜人,约有四分之一人已经将户口迁到中山,剩下的户口还在老家信宜。”张龙生介绍。

“早些年,结民村委还想方设法为我们户籍在外的子女,安排就近读书,确实没有办法安排的,就在附近的私立学校就读。”欧桂华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新村中考上北京财经大学、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的就有数十人之多,他们中还出现了博士生。

“这些学生,由于家在这,又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因此毕业后都回到中山工作,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欧桂华介绍。中山市信宜商会副会长、中山市广交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韦土成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信宜村中经营了一间电器元件厂,产品供给“格力”“美的”等知名大企业。在村中建厂,不但给当地带来税收,还带动了当地的就业。

“三角人的企业中有信宜新村人,新村人的企业中有三角本地人,他们相处融合,于是这个群体不断扩大,就有了人气和活力,就有了更多人在结民村兴办学校、建市场、商场等,这些产业的发展,也成为了结民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结民村党支部书记陈国祥介绍,现今村中每到重大节日,粤西的风俗与三角的风俗逐一登场,精彩纷呈,村民们相互学习借鉴,又一起欢庆,使村中文化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十分让人欣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