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鸦片战争,国人总会相信英国人是“洋枪洋炮”,中国人是“大刀长矛”,其实不然。清军装备的火药兵器其实也是洋枪洋炮,只不过是本土生产的老式洋枪洋炮。中英武器的代差并不像后来的战争中那样明显。此战中,中国和英国都使用前膛装填的滑膛枪炮,都使用黑火药,英国的军事工业也还未完全进入机器生产的时代,英军并未像国人刻板印象中那样武装到牙齿,不可战胜。然而两国火器在战争中的表现却大相径庭。清朝的火器虽然较之明末有较大的发展,但较之欧洲一日千里的军事科技进步,已然被落在了后面。
鸦片战争中,中英两国都使用黑火药兵器,然而其品质却相差甚远。清朝的岸防大炮比英军舰炮更重,理应射程更远,但实战中却往往被英军火炮在远距离吊打,原因就在于火药质量的低劣。须知,火器的威力,首先是火药决定的。英国火药的品质远远优于中国土产火药。1825年,化学家歇夫列里在经过多次实验后,发现了黑火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KNO3+3C+S→K2S↓+N2↑+3CO2↑。根据这一方程式,英国配制了硝、硫、炭的比率为75%、10%、15%的枪用发射火药,以及组配比率为78%、8%、14%的炮用发射火药。英国以近代科学指导军械制造,并采用蒸汽机等机械生产,工艺精良,其火药的燃烧速度是中国火药所远不能及的。
中国火药则源于炼丹道士的偶然发现,制造过程充满了玄学色彩,古人提及火药制造流程,往往称之为“舂造”,实际上的确是舂出来的,火药颗粒大小取决于工人手感,十分写意。鸦片战争中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采用的火药配方是硝80%、硫10%、炭10%,硝含量过高,容易吸潮,不宜久藏。英国人缴获中国火药,往往直接就地销毁,投之于海。
鸦片战争后,国人已经意识到英国火药的优长。1843年,福建提督陈阶平上书请求仿造西洋火药,他“多方购得夷炮火药一小包,用鸟枪试远,实有二百四十弓之数”,枪还是原来的枪,用了西洋火药,射程一下提高不少。福建监生丁拱辰观察更加仔细,称“西洋人用药,极意精细,其力足以击远,其烟多系白色。”但丁拱辰提倡的粤东火药之法,虽号称“其药力与洋药相等,烟亦白色,见火即燃,毫无渣滓”,但其制作方法令人完全无法信服。该制法一本正经地在火药制作过程中加入汾酒、顶好的大梅片、盐、白糖、萝卜、牛油等食材,真不知道是在造枪药还是在炖肉。丁拱辰已经是当时极为了解西洋火器之人了,其所作《演炮图说》一书对鸦片战争中英军火器描绘已经非常具体,仍然相信这种奇怪的火药配方,令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