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北伐战争很少胜利,为何朱元璋的大将徐达能轻易打败元朝?
《孟子·离娄上》中有句话叫“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简单来说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无论一个王朝曾经多么风光多么强大,失去了民心也站不稳脚跟,强如秦朝和隋朝,都是二世皇帝的种种暴行使得民心尽失,天下大乱。而在元朝末年统治者早就不得民心了,这也是为什么徐达能以能以二十五万兵力灭掉曾经不可一世的元朝。
元朝是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实行四等人制度,汉人为底层,这样的王朝注定是无法得到天下大多数汉人的民心的,所以仅仅存在了九十八年就被逐出了中原。尽管历史上都是北方政权兼并南方政权,但这也仅仅是因为地利,因为北方土壤肥沃,人口集中,气候干燥。而南方则多丘陵山地,交通不便,土壤也不如北方肥沃,可耕地少,人口比较分散。所以北方的人口、交通都是优于南方,历史上数次北伐才难以成功。但是地利不如人和啊,就算元朝行政中心所处的北方再怎么优于南方,凭借元朝失去民心,官场腐败加上蒙古兵常年骄奢淫逸失去了战斗力,这地利之差也能被弥补。
况且中原地带也是汉人居多,作为蒙古人的统治者一旦显示出颓势,汉人肯定会群起而攻之,无论是韩山童还是徐福寿、刘福通,都是北方的起义军首领,加上南方还有郭子兴、彭莹玉,元朝在起义浪潮下自然是坚持不了多久。 可是为什么最后是朱元璋赶跑了蒙古人呢?主要还是因为朱元璋是踩着众多起义军的肩膀成事的。虽然徐达是明朝开国大将,作战勇猛,但是以南方之力想要北伐成功还是很难的,要不是元朝自己内部争权不断,加上被众多农民起义消耗了实力,也不会给朱元璋的南方起义军发展时间。
从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以后元朝的发展路线就变的不明朗了,忽必烈是元朝皇帝中汉文化程度最高的,他走的是汉化路线。可是忽必烈驾崩后蒙古人就对国家的统治路线产生了分歧,一边是主张以蒙古为基础的,一边是主张以中华传统儒学为基础的。因此元朝统治阶级的争斗非常激烈,政权更替也很快。举个例子,元朝自忽必烈建国以来共有十一个皇帝,立国九十八年,清朝自入关以来共有十个皇帝,立国二百六十七年,同样是十个左右的皇帝,元朝和清朝的差距显而易见。 所以到了元末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元朝统治阶级认为南方的起义不足挂齿,暂时不管,只顾着在北方争权,而南方呢则是朱元璋、张士诚和陈友谅等人争地盘,等到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和张士诚之后才腾出手来对付元朝,此时的元朝已经从内部统治阶级开始腐烂到外部,当然不是徐达北伐军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