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魔法”的艺术家
近日,艺术家杨宏伟举办新展《近像素》,共展出40余幅版画作品,以艺术家重要转折作品为展览核心:“像素”作品和“色彩像素密码”。
杨宏伟的新作《你看到的一定不是真实的》,是由彩色像素构成的文字——“你”“看”“到”“的”“一”“定”“不”“是”“真”“实”“的”,首次在展览中展出。
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由李琦撰写的展评文章《会“魔法”的艺术家:杨宏伟对版画艺术语言的延伸》。
凤凰艺术 | 来白夜·艺空间,从杨宏伟的“近像素”看版画语言的当代性突破
会“魔法”的艺术家
近日,艺术家杨宏伟举办新展《近像素》,共展出40余幅版画作品,以艺术家重要转折作品为展览核心:“像素”作品和“色彩像素密码”。
杨宏伟的新作《你看到的一定不是真实的》,是由彩色像素构成的文字——“你”“看”“到”“的”“一”“定”“不”“是”“真”“实”“的”,首次在展览中展出。
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由李琦撰写的展评文章《会“魔法”的艺术家:杨宏伟对版画艺术语言的延伸》。
凤凰艺术 | 来白夜·艺空间,从杨宏伟的“近像素”看版画语言的当代性突破
▲ 杨宏伟作品《你看到的一定是不真实的》,成都白夜·艺空间
2022年8月6日,艺术家杨宏伟新作展《近像素》在成都白夜花神艺空间成功举办,展览由艺术史与理论博士蓝庆伟担任策展人。
▲ 1999年,翟永明在白夜
白夜创立于1998年,由诗人翟永明、艺术家何多苓与友人戴红共同创立,至今已经举办过无数次跨领域文化活动,白夜作为成都的精神文化地标同时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2022年7月4日随着已有14年历史的白夜·宽窄店关闭,白夜的相关文化活动开始转向到社区文化集聚地的白夜·艺空间。
▲《月球的背面》 2020 木口木刻/杨宏伟 诗歌/翟永明 24.5cm×35cm 版画纸、油墨
“近像素”是杨宏伟在白夜举行的第四次展览,谈及白夜与杨宏伟的渊源,白夜的创始人、诗人翟永明对杨宏伟这样评价道:“通过这几次的展览能看到杨宏伟不同艺术风格的演变,从最早的技术精湛写实的木口木刻作品开始,再到第三次展览《退潮》其艺术风格已经转变为半写实半观念,他不断突破传统的局限和当代生活发生关系,是一个非常敏锐的艺术家。另外杨老师对文学很感兴趣,理解十分深入,作品中也具有诗意,此前一起合作过联名款的木刻作品就是根据诗意转化而成,他能够把诗意文学性带入艺术创造中并不断推进。”
像素
杨宏伟
▲ 艺术家杨宏伟在“近像素”展览现场,成都白夜·艺空间
此次展览共展出40余幅版画作品,以两件艺术家重要转折作品为展览核心,一是艺术家的“像素”作品,如“像素分析”“像素山水”等,另一件是艺术家的新作“色彩像素密码”——《你看到的一定是不真实的》。
▲ 杨宏伟作品《你看到的一定是不真实的》,成都白夜·艺空间
在展览现场,《像素分析8号》与《你看到的一定是不真实的》对面而展,看似对面却更是一个艺术转折的回望关系,放眼望去,强烈的视觉感受使观众更为直观地看到艺术家在木口木刻创作中的新突破,正如策展人在前言中所写“关于杨宏伟艺术创作特点的评价,首先要跳出版画出身并擅长木口木刻这些边境清晰的历史框架,更不要先入为主地用“木刻”关键词去臆想他的创作风格。”观看杨宏伟的作品也印证了这一点,其作品完全颠覆了观众对传统木刻的认知。
▲“近像素”展览现场,成都白夜·艺空间
杨宏伟首次呈现的新作《你看到的一定不是真实的》,其彩色像素构成的文字——“你”“看”“到”“的”“一”“定”“不”“是”“真”“实”“的”——足以擭取注意力,这些彩色像素似乎就是我们在当下生活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事物,以及五色杂陈的人生感触。
▲ 杨宏伟作品《你看到的一定是不真实的》示意图
那就到此为止了吗?不!这个会“魔法”的艺术家带来的惊喜远不止如此,当把手机相机滤镜调至黑白模式,此时手机中本来存在的单个文字消失,一瞬间11位哲学家的肖像出现!这种作品变换的张力和震撼力或许只有亲自见证了这一奇迹瞬间才会更为触动。值得一提的是,这与传统观展中建议放下手机用双眼观看的方式截然不同,手机在这个作品面前成为了必需品。因为只有用手机观看才能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作品的“另一面”,也是作品完整的一面。
▲ 杨宏伟作品《像素分析8号》在展览现场,成都白夜·艺空间
与“像素系列”作品相比,艺术家又进一步完成了艺术语言转换。而艺术语言与艺术形式转变的背后也正是艺术家对木刻艺术更为深入的认知与感悟,更是艺术家不断实验、不断与当下社会生活发生关联结果。
▲杨宏伟个展“近像素”展览观看说明
纵观杨宏伟的作品不免会发现,都有着与当下环境发生循序渐进关系的特点,作品内容也不断诠释着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联系。此次采访中他提及传统与当代更像是树根与树冠,即生长关系,树冠不断从树根里汲取营养生长,当然在生长过程中还有来自外界的条件的影响,只有适应了外界环境,不断的调整突破,才能生长的更好。
开幕前艺术家的讲座《色彩密码:你看到一定不是真实的》对艺术实验性探索进行了部分梳理,结合采访内容,笔者整理出三个关键性问题,第一为什么一直坚持做木口木刻?第二为什么创作了像素分析系列作品?第三为什么创作了《你看的一定不是真实的》这件彩色像素作品?
▲ 艺术家杨宏伟的工作室
▲ 艺术家杨宏伟的工作台
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在2000年的中国环境中,木口木刻的材料与技术几乎是处于空白的状态,杨宏伟认为木刻版画应该有一个面貌上的变化。而木口木刻具有表现语言、刀法和灰色层次细腻的属性,可以利用它们可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第二关于《像素分析》系列作品的创作,整体的思路是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活字印刷,采用西方木口木刻版画技术语言形式,结合当代数字矩阵的核心理念多构成的,“像素”是艺术家在木口木克创作中的观念性的突破,与当代元素产生联系,用新的艺术语言去延伸了版画艺术的可能性;第三个问题关于新作的创作,艺术家谈到在我们的生活中,面对有些事物时会失语或者不能说话,那只能用作品去发声了,那至于作品中的“你看到的一定不是真实的”,如同上文所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悟与不同的理解。
▲ 开幕前讲座《色彩密码:你看到一定不是真实的》
除了当下生活环境会给艺术家带来新的思考、提供新的素材外,艺术家本人青年时期的学习生活经历也为其提供了许多“营养”。艺术家年轻时做过印刷、设计等工作,在求学道路上还接触过旅游工艺品研究专业,对《簪花仕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经典传统作品都曾临摹,这使其打下了良好的中国画绘画基础。后期还接触了特种工艺专业,涉及到牙雕、玉雕······再到接触到大漆家具,早年的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多种艺术的学习经历使得艺术家拥有了丰富的艺术素养和学识。
▲ 杨宏伟《辉煌的瞬间》,木口木刻,30×30cm,2007
当然,在艺术创作中还有个重要的因素也不能忽略,那就是作为艺术家个体情感的追求与创作的激情。杨宏为的艺术作品不断表达着艺术家的内心情感与精神追求,他从未停留在某一阶段,一直在探索,就算已经拥有众多光环后,也不停留在享受光环所带来名利中。访谈中他说“艺术家有很多本质性的东西,如果今天因一张作品而成名就停滞不前了,在那一刻你就不是艺术家了,而是一个复制工人。”如果不想成为复制工人,那最好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便是在工作室不断实验再实验。
▲ 艺术家杨宏伟为现场观众导览,成都白夜·艺空间
无论是“像素”还是“色彩像素”,而这些实验就是杨宏伟不断突破局限的证明,每一次作品上的突破也是艺术家对艺术边界的突破。木口木刻作为一门手工性极强的艺术,与当代艺术发生碰撞也不完全在于技法,更多是的是在木刻艺术语言的变化,即用当下的艺术语言去阐释新的思考、去表现当下生活的题材,这也正在杨宏伟的艺术品中发生。
▲ 杨宏伟讲解作品
让我们再一次将视线转移到作品《你看到的一定不是真实的》,与艺术家之前作品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与观众的互动性上,这件需要观众完成最后一步的,使观众感受到强烈的代入感与参与感。
开幕当天,作品旁留下了观众在五彩便签上写下的参与感受,其中笔者摘取到几条观后感内容:“是意识在认识这个世界,不是眼睛”“我们都是身不由己的像素”“眼见不一定为实,艺术作品蕴含生活哲理,妙!”“我已泪流满面”“哇!一瞬间鸡皮疙瘩!”......
▲ 观众评价,成都白夜·艺空间
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来自6岁小男孩的观后感,他写着“觉得很好玩,很神奇,想知道是怎样画出来的”。6岁小男孩没有过多去了解作品本身,但是就是觉得这很有趣,很神奇,这也是他最真实的感受。或许你看到的一定不是真实的,但这一刻你的感知与思考确实是真实的!
▲观众评价,成都白夜·艺空间
▲观众在展览现场,成都白夜·艺空间
当下科技、多媒体的发展正在改变日常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观展方式,手机先看成为了众多观众的选择,与此同时人们每天都会从手机中获取很多信息,比如全球各地信息报道,我们正在通过手机看世界。那我们从手机里看到的一定是真实的吗?或许都是假的?“或许表面的背后才是真实?”面对信息化世界所带来了庞大信息流,不断涌来的信息,压缩了人们去思考、辨认的时间,人们逐渐丧失了去辨别真伪的能力。而艺术家将这一现象,用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可以引发一系列的思考,唤起内心与作品的共鸣!
关于艺术家
杨宏伟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艺术家
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并任教
2014年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2015年康奈尔大学访问艺术家
201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师从国际著名艺术家徐冰
2016年保加利亚国家美术学院访问艺术家
2020年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访问艺术家
工作生活于北京,从事艺术创作与教学20多年,多次获得国内外艺术奖项。其作品《无法命名》《像素分析》《世纪坛》《天一生水》《仙境》受到美国著名学者哥伦比亚大学讲习教授刘禾、著名理论家作家李陀、国际著名艺术家徐冰、美国著名学者策展人巫鸿、著名文学家阿城、著名艺术家陈丹青的高度评价。巨幅长卷作品《无法命名》被著名收藏家稀克收藏。
关于展览
近像素——杨宏伟新作展
艺术家:杨宏伟
策展人:蓝庆伟
开幕时间:2022年8月6日 20:00
公众展期:2022年8月6日——2022年10月7日
(每日13:00—17:00,周一闭馆)
地点:成都市芳华街28号 白夜·艺空间
( 撰文/李琦 编辑/李心蕊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