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雨水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立春后天气逐渐回暖,冰雪开始融化,降水量也随之增加。在中医养生中,雨水节气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市民朋友也要顺时而生,做好养生保健。
衣:注意保暖避免湿气侵袭
民谚提到“雨水非降雨,还是降雪期”。随着雨水时节到来,大地虽有回春之势,但气温仍较低,雨水节气也经常出现“倒春寒”现象,温差变化较大。
“寒”与“湿”是雨水节气的主要天气特点。为避免寒湿侵袭人体,在穿衣方面,市民需要注意保暖。
为了避免湿气在身体表面滞留,建议市民首先选择棉质、透气性好的衣物。
此外,市民们要重视“春捂”,脚部、背部、腹部都要关注到位,谨防感冒、腹泻等疾病,切不可因爱美过早减去衣物。对一些特殊人群,如血液病患者,由于本身机体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御寒抗邪能力差,较常人更易发生感染、出血、贫血等症情,在晴雨交替及温度变化较大的雨水节气,更应照顾好自己。
食:调理脾胃,省酸增甘,温阳清淡,饮食有节
雨水节气,气候潮湿寒冷,人体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情况。春属木通肝,脾胃属土,脾胃与肝密切相关,雨水节气的孟春时节,春季肝气容易过旺,也容易发生肝脾不和、肝胃不和的消化道疾病。
在饮食方面,建议市民喝点米粥以补养脾气,健脾化湿。粥以大米或小米为主,可以适当加一些山药、莲子、薏米等。酸味入肝有收敛之性,甘味入脾经,食之可健脾。
雨水时节要少吃酸性食物,适当如多吃山药、大枣、南瓜、栗子、甘蔗等甘味食品。
此外,根据“春夏养阳”的中医养生原则,市民可适当食用一些温补食材,如姜、葱、蒜、韭菜、羊肉等,有助于温脾助阳化湿,驱寒暖身。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大家可以选择和食用的食物十分丰沛,但也要注意饮食有节,切莫吃得过饱,少食油腻之品,避免加重脾胃负担。
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潮湿环境
雨水节气,气候潮湿,室内容易出现潮湿、发霉等情况。要保持室内通风,尤其是在晴好天气,保持空气流通,防止湿气滞留,更要定期清洁卫生间、厨房等潮湿易滋生霉菌的地方,避免霉菌滋生,必要时可借助除湿机、风扇等工具防潮除湿,保持室内干燥清洁。
行:适度运动,加强体质,调畅情志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春三月,夜卧早起”。此时,人们应该根据四季阴阳消长的变化,告别冬日蛰伏封藏的状态,顺应春季万物萌发之势,逐渐增加活动。由于雨水节气多雨多湿,建议市民还是以室内运动为主,可以选择瑜伽、太极拳、游泳等,并通过跑步、踏步机等加强腿部运动,调畅气血。
湿冷的天气容易影响情绪,人们常常感到烦躁、心情不佳。市民朋友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书籍、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作者:陈海琳
文:陈海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图:本报资料图责任编辑:唐闻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