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麦冬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麦冬又名麦门冬,中药基材来源自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中医药用首见于《神农本草经》:“麦门

麦冬又名麦门冬,中药基材来源自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中医药用首见于《神农本草经》:“麦门冬,味甘,平。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生川谷及堤阪。”《本草经集注》:“根似芒麦,故谓麦门冬。”《本草纲目》:“麦须曰门,此草根似麦而有须,其叶如韭,凌冬不凋,故谓之麦门冬。”“麦门冬,凡入汤液,以滚水润湿,少顷,抽去心,或以瓦焙软,乘热去心;若入丸散,须瓦焙热,即于风中吹冷,如此三、四次即易燥,且不损药力,或以汤浸捣膏和药亦可,滋补药以酒浸擂之。”

从《本草集注经》上的记录来看,古代人一般都是抽去麦冬块茎中的木芯而入药的:“以肥大者为好,用之汤泽,抽去心,不尔,令人烦。”但现代中医药用已经不再“去芯”,药用多为培栽品,主产于浙江省慈溪、余姚、杭州者称“杭麦冬”;主产于四川省三台县者称“川麦冬”。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经、胃经、肺经,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有滋阴之功,既善于清养肺胃之阴,义可清心经之热,是一味滋清兼备的补益良药。

中医主要用于治疗如下病证:

1)、肺热燥咳痰黏,阴虚劳嗽咯血。

2)、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3)、心阴虚、心火旺的心烦失眠。

4)、肠燥便秘。

麦冬的临床药用配伍:

1)、麦冬配伍半夏:用于治疗热病伤津之咳嗽、呕逆、咽干唇燥、烦热口渴、舌红少苔麦冬甘寒质润,能益胃生津、润肺清心。半夏性温,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二者合用,半夏得麦冬之清润而制其温燥,但麦冬用量须大一倍以上方能达到益胃生津、降逆止呕的作用 。

2)、麦冬配伍川贝母:用于治疗肺阴不足之燥咳痰黏难咯。麦冬滋肺阴而清热;川贝母润肺而化痰。二者合用,有润肺、清热、止咳之功。

3)、麦冬配伍玉竹:用于治疗肺胃阴伤、燥热咳嗽、胃热烦渴、食少等症。二药均有滋阴润肺、益胃生津之功效,相伍为用其效更强。

4)、麦冬配伍五味子:用于治疗肺阴虚所引起之久咳不止、口渴等症。麦冬滋阴生津润肺;五味子敛气止咳。二者合用,有滋阴敛气止咳之作用。

5)、麦冬配伍天冬:用于治疗肝虚、干咳、痨咳等症。《本草蒙筌》:“天、麦门冬并入手太阴,驱烦解渴,止渴消痰。而麦门冬兼行手少阴,清心降火,天门冬复走足少阴,滋肾助元。”

麦冬的药用基材性状鉴别: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3cm,直径0.3~0.6cm。 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

麦冬的使用禁忌:

1)、麦冬性微寒,有一定活血作用,体质虚寒,孕妇、月经期间的女性等人群应忌服。

2)、不宜与木耳、鲫鱼同食。

麦冬的化学成分:

含多种甾体皂甙,其甙元为罗斯考皂甙元;还含有β-谷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沿阶草苷、生物碱、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

麦冬的现代药理作用:

1)、增强免疫:研究表明,麦冬中的麦冬多糖可增加免疫器官脾脏的重量,有增加免疫细胞数量的作用,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2)、降低血糖:研究显示,麦冬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主要得益于麦冬具有调节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促进体内肝糖原的合成,从而起到降血糖作用。

3)、保护心血管:研究显示,麦冬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扩大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因而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可保护心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麦冬能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可有效地防治血栓性疾病;

(2)麦冬具有扩张血管和抵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同时可提高细胞的抗缺氧能力,因而能更好的稳定血糖水平,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

(3) 麦冬有改善左心室功能与抗休克的作用。能显著提高心肌收缩和心脏泵功能,还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

5)、抗肿瘤作用 :

(1)麦冬多糖能抑制S180肉瘤和腹水瘤的生长,对小鼠原发性肝癌实体瘤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麦冬能使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增强,瘤内cAMP含量升高,cAMP/cGMP 比值增加,使肿瘤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并能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下降。

(3)麦冬还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提高宿主对癌细胞的特异抗原免疫力,从而抑制癌瘤生长。

麦冬的历代医药资料文献记载:

《本草分经》:“甘、微苦,微寒。润肺清心、泻热生津、化痰止呕、治嗽行水”。

《医学衷中参西录》:“能入胃以养胃液,开胃进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于肺,定喘宁嗽。”

《名医别录》:“疗虚劳客热,口干燥渴” 。

《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

《中国药典》:“麦冬性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医学启源》:“生脉散:人参五分(9g)、麦冬五分(9g)、五味子五粒(6g)。”

《本草蒙筌》:“天、麦门冬并入手太阴,驱烦解渴,止渴消痰。而麦门冬兼行手少阴,清心降火,天门冬复走足少阴,滋肾助元。”

《叶香岩方》:“养胃汤:麦门冬、沙参、生地黄、玉竹、冰糖。”

《喻嘉言方》:“清燥救肺汤:麦门冬、石膏、桑叶、胡麻仁、阿胶、杏仁、人参、枇杷叶。”

《饲鹤亭集方》:“参茸固本丸:人参2两,鹿茸5钱,天冬4两,麦冬4两,生地4两,熟地4两。上为末,蜜为丸。”

《药性论》:“止烦渴,主大小面目肢节浮肿,下水。治肺痿吐脓,主泄精。”

《用药心法》:“补心气不足及治血妄行。” “治经枯乳汁不下。”

《本草拾遗》:“出江宁者小润,出新安(今浙江地区)者大白。其苗大者如鹿葱,小者如韭叶,大小有三四种,功效相似,其子圆碧。”

《名医别录》:“麦冬如不去心可令人心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