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知道/不知道的端午节习俗,这本画册都有!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是陆游的《乙卯重五》诗,描述了南宋时期端午山村里吃粽子、束艾草、储药的节日习俗,语言质朴、清新惬意。

诗里有端午,画中自然也有。关于端午习俗描绘最全的,当属清代画家徐扬。

徐扬,字云亭,江苏苏州人,工绘事,擅长人物、界画、花鸟草虫,代表作有《盛世滋生图》《乾隆南巡图》等。他有一套《端阳故事图册》,描绘了历代各地的端午风俗,你知道和不知道的,这里都有。

射粉团

射粉团,唐宫中造粉团角黍饤盘中,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

射粉团是唐代端午节的一种小游戏,多在都城与宫廷盛行,游戏方式类似如今的套圈圈与射飞镖结合版,彩头就是射中的粉团。粉团,糯米做的甜点,约等于现在的麻薯、或者雪媚娘的外皮,可煎可炸,成品香气四溢,十分受欢迎。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食也。都中盛于此戏。”说的就是射粉团这个游戏。当然了,游戏玩的就是一个乐呵,虽说叫射粉团,盘子里放点粽子、点心或者别的小零食也是可以的。

赐枭羹

汉令郡国贡枭为羹赐官以恶鸟,故食之。

西汉时期的“枭羹”,是目前可考的最早的端午时食。

枭,即猫头鹰。猫头鹰在商朝及西周初期时是军队威严勇猛的象征,到西周中期以后便沦为不详的恶鸟,这种说法延续到了汉代,人们认为它是食母的不孝鸟,故而有将猫头鹰做成枭羹的习俗。

而“赐”作为一种官方的代表,更是将这一民俗上升到了制度的层面。皇帝赐百官枭羹,有驱邪除恶、警示臣下不要像枭一样不忠不孝的意思。不过现在做枭羹可是犯法的,毕竟人家已经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了,更何况疫情还没结束,珍惜生命,远离野味啊!

採药草

五日午时蓄採众药治病,最效验。

端午时临近夏至,这时候气温飙升,细菌、蚊蝇大量孳生,在缺少医疗卫生条件的古代容易形成疫病,有“五毒俱出”的说法,故而端午也有“恶日”、“毒日”的别称。

与此同时,中草药大多在这个时候茎叶成熟,药性最好,于是人们在这天采药防病、治病,久而久之,就有这天是天医星临门的传说,到明清时期,城市各大药铺也会在这天施药,端午采药、施药的习俗就这么流传下来。

养鸲鹆

取鸲鹆儿毛羽新成者去舌尖,养之皆善语。

鸲鹆(qú yù),俗称八哥。八哥善学声,能效仿其他鸟类及人类说话的声调。古时候人们认为剪去小八哥的舌尖,使它三角形的舌头更接近于人类的圆弧形,这样长大的八哥能更好地学会人类的语言,这一行为称为“捻舌”。

古人总认为动物的身体部位像人类就能更具人性,就如同“以形补形”的说法一样,这实际上是一种误传,八哥剪舌反而更容易因为感染而死亡。

悬艾人

荆楚风俗以艾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前面说到端午前后容易出现蚊虫疫病,尤其在潮湿的南方,这种情况就更严重。于是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搞户庭消杀,以防生病,其中,艾草是必不可少的。

艾草作为药用植物,消毒、杀虫的效果显著,其独特的药香味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在没有蚊香和除虫剂的古代,它在广大百姓生活中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汉代起,就有端午悬艾的做法,直到今天,这个习俗依旧流传。

此外,端午节又称浴兰节,浴兰,实则也是一种消毒,这里的兰指的不是兰草,而是菊科植物,主要就是艾草和菖蒲。

系采丝

系采丝,以五色丝系臂,谓之长命缕。

端午节的绝大多数习俗其实是与气候息息相关的,系五彩丝就是其中之一。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讲:“(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五彩丝是祈福消灾辟病的,同悬艾草、采草药、浴兰汤一样,是希望人们能平安健康的生活下去,这在缺医少药的古代是最美好不过的祝愿了。

裹角黍

以菰叶裹粘米为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以赞时也。

角黍,即粽子。粽子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的粽子还不叫粽子,是用菰叶将黍米包成牛角状的食物,称为“角黍”,到元、明时期才用箬叶包粽子。而盛传的为祭投身汨罗江的屈原的粽子,其实是用竹筒贮米做成的“筒粽”。

观競渡

观競渡,聚众临流称为龙舟胜会。

要说端午节最盛大的活动,莫过于赛龙舟了。

龙舟的起源大多数说法是为纪念屈原,南朝梁人《续齐谐记》记载:“楚大夫屈原遭馋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实则早在5000至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用于竞渡的独木舟与木浆,此后龙形的附加,可能与祭祀祈求风调雨顺有关。

传 李昭道《龙舟竞渡图》

传 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

竞渡之风,自唐代以来兴盛不衰,而龙舟图,也是最直接的端午绘画题材。

早在宋代就出现了无名氏的龙舟图,元代王振鹏的龙舟绘画更是在当时的山水画中别开生面,其气势恢宏、生动宏大的图景将竞渡的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年一度的端阳节,也在水与桨的撞击下、在气势十足的号子声中渐渐远去了。

元 佚名《龙舟夺标图》

传 元 王振鹏《金明池争标图》 局部

元 王振鹏《龙舟竞渡图》 局部

元 王振鹏《龙池竞标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