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藏《祭侄稿》亮相日本!附颜真卿全集高清放送,看大师如何确立典范

东京国立博物馆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 © 桃花源Utopia 《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稿》,(简

东京国立博物馆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

© 桃花源Utopia

《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稿》,(简称《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久负盛名的法书名品,被誉为仅此於羲之《兰亭》的「天下第二行书」。

2019年1月16日,也就是明天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将在争议与鲜花中,拉开序幕!

(唐)颜真卿《祭侄稿》全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從父塗去)叔。銀青光祿(脫大字)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陽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

曰: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方憑積善塗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圖逆賊間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制塗去改被脅再塗去)。常山作郡。余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恐塗去)。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凶威大蹙。(賊臣擁眾不救塗去)。賊臣不(擁塗去)救。孤城圍逼。父(擒塗去)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乎哀哉。吾承天澤。移牧河關。(河東近塗去)。泉明(爾之塗去)比者。再陷常山。(提塗去)。攜爾首櫬。及茲同還。(亦自常山塗去)。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塗去二字不辨)。卜(再塗去一字不可辨)爾幽宅。(撫塗去)。魂而有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

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诞生简史



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之前,李白“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安史之乱”以后,商女“隔江犹唱《后庭花》,不知亡国恨”。

“安史之乱”以前,唐王朝海纳百川,万邦来朝。然而,“粟特系”与“契丹系”胡人,却举兵反唐,兵隳民困,唐朝由此而衰落。

《祭侄文稿》,便是唐朝盛衰交替的实物见证,也是“安史之乱”的一次历史注脚:


1、景龙三年(709年)

颜真卿(709-784),出生在都城长安敦化坊。颜家祖籍琅琊临沂,其五世祖颜之推历仕南梁、北齐、北周、隋,著《颜氏家训》


2、天宝元年(742年)


颜真卿应博学文词秀逸科试,登科。同年十月,授京兆醴泉县尉


3、天宝十二年(753年)


颜真卿做官刚正不阿,为宰相杨国忠排挤,出任平原郡太守(今山东德州陵县)。

4、天宝十四年春(755年)


兄长颜杲卿(692-756)任常山太守(今河北石家庄正定县)。


5、天宝十四年冬月(755年)


安禄山史思明契丹、奚等胡兵十余万众,自幽州(今北京)叛唐,“安史之乱”爆发。

颜真卿致书兄长杲卿,愿结平原、常山之盟,以犄角之势断叛军归路。


6、天宝十四年腊月(756年)


安禄山部将蒋钦凑高邈率五千众来袭常山。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参军冯虔等密谋诛杀蒋钦凑,擒获高邈,并送于长安。

腊月中旬,安禄山攻破东都洛阳,并得知部将被杀的消息。安禄山怒不可遏,由此结怨于颜杲卿。


7、天宝十五年正月(756年)


安禄山令麾下大将史思明率大军围攻常山。太守颜杲卿统帅唐军奋勇抵抗,终因兵寡粮缺,为叛军所擒。杲卿、季明父子被押送叛军所在地——洛阳。

安禄山的威逼利诱、高官厚禄的许诺下,颜杲卿大义凛然,怒斥群贼,最终与儿子季明一起殉难报国。


8、乾元元年三月(758年)


颜真卿任蒲州刺史,并加封丹阳县开国侯。在迭经睢阳之战、邺城之战之后,唐朝内乱局势稍加缓和。

颜真卿遂遣侄子泉明(颜杲卿长子)搜寻兄长一家的骸骨,终得季明(颜杲卿少子)头骨而归。

颜真卿手捧堂侄遗骨,一时国仇、家恨涌上心头,悲愤交加,恸哭不已。于是,颜真卿提笔写下著名的《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稿》,即《祭侄文稿》。

颜真卿,炼就旷代大师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曾伯祖颜师古,五世祖颜之推。祖籍琅琊临沂,官至太子太师,加封鲁国公,人称“颜鲁公”。

颜真卿

709-785

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 

(宋)苏东坡

颜真卿,是与王羲之并驾齐驱的旷代大师。

书法,是上至斑白老人、下至稚嫩儿童都参与的传统国粹。颜真卿,绝对是中国书法史长流中最为璀璨耀眼的一颗明珠。

当然,颜真卿最负盛名的当属楷书,书法史上的「颜柳欧赵」,从清末民国以来,就是学习书法入门的不二经典!

「颜柳欧赵」,业界公推“颜家样”为尊。“颜体”楷书,也是现在学习书法的必备功课!

颜真卿《东方朔画赞碑》局部

“颜体”的“筋”,不仅表现在楷书上,而成为千古典范。更在于颜真卿把“筋”贯穿於他的整个书法生涯,辐射於他的行、草、楷几乎所有书体

譬如楷书中的《自书告身帖》;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局部

还譬如行草书中的《祭侄稿》《祭伯父稿》《刘中使帖》《争座位稿》。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颜真卿《祭伯父稿》局部

颜真卿《刘中使帖》

颜真卿《争座位帖》局部

北宋的米芾(1051-1107)对颜真卿推崇备至,赞誉他的书法:

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特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

(宋)米芾《书史》

北宋的朱长文(1039-1098)写了一部书法理论的书,书中这样评价颜真卿

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宋)朱长文《续书断》

米芾、朱长文的评述,堪为历代书家对“颜筋”本貌最为贴切、最为精准的描述。

颜真卿流传的众多法帖中,将情感表达与书法用笔完美统一,最能体现“颜筋”特点,也最负盛名的作品,非《祭侄稿》莫属!

颜真卿《祭侄文稿》

至宋元以来,书法理论家一致公推:

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稿》,天下行书第二。

(元)鲜于枢

《祭姪文稿》,不是在创作之前构思好的,而是随着创作冲动的推动下不断地拓展深化而产生于挥运之中的’无法之法’,是霎那间的灵感所展示的‘无法之法’,是自发的情感流动所激发出的灵光。

(近代)唐云

颜真卿此文,正义凛凛,并不是一般祭悼的文章,所以有不忍卒读之感。其书法尤为奇绝,论者以为《兰亭》之后,惟此为高,故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

(当代)朱关田


它,只是件草稿!

首先,「天下第一」的《兰亭序》(尚存争议)、「天下第三」的《寒食帖》都有涂抹点掉的痕迹!优秀的书法,都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此外,安史之乱,颜氏一门三十余人,死于叛乱,真是惨绝人寰。颜家的爱国之心,也是感天动地。

在这种心境下,为以身殉国的侄子书写祭文,如果还用端庄工整的“颜体楷书”,岂不是格格不入?


颜真卿《祭侄文稿》为何屈居第二


众所周知,传说「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被唐太宗陪葬到昭陵。现存最“接近”原貌的《神龙本兰亭》,却只是冯承素的一件“双钩填墨”之作。

严格来说,这违背了书法最基本的“写”的创作要求。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天下第一」,难免有一些“徒有虚名”的争议!

另外,清代的考据学家,以及近代的郭沫若先生,均对《兰亭》其文、其书,提出相当的质疑: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西晋抄本《三国志·孙权传》残卷东晋永和四年《王兴之夫妇墓志》、乾隆三希之一的珣《伯远帖》均带有明显的隶书笔意。

从钩摹本《兰亭》来想象王羲之祖本《兰亭序》的风貌,其成熟的行书风格在东晋略显不合时宜。或许《兰亭》这种书风,应较晚才出现。

《王兴之夫妇墓志》(东晋永和四年,348)

《王闽之墓志》(东晋升平二年,358)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残卷,西晋抄本

(东晋)王珣《伯远帖》

这样说来,相比王羲之《兰亭》法帖的真伪莫辩。《祭侄稿》作为唐代流传有序的「天下第二」行书真迹,其价值与意义便更为重要,甚至有屈尊之嫌。

颜真卿高清作品全集放送

颜真卿的书法,旷古烁今,影响深远。颜家,也是保家卫国的典范!

颜真卿的书法,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颜家舍生取义的精神,也同样值得我们缅怀!

所以,桃源村长特意将颜真卿所有的传世作品、碑刻拓片,以生卒纪年作排序,高清呈现给大家。从颜真卿33岁的《王琳墓志》(741),一直到74岁(去世两年前)写的《朱巨川告身》(782),涵盖了这位书法巨匠毕生的书法作品,看颜真卿如何一步步确立书风典范:

33岁书《王琳墓志》(741)

43岁书《郭虚己墓志》(751)

44岁书《多宝塔碑》(752)

45岁书《东方朔画赞》(753)

约45岁书《颜真卿与李太保帖》

50岁书《祭侄文稿》(758)

50岁书《三表帖》(758)

50岁书《祭伯父文稿》(758)

51岁书《蔡明远帖》( 759 )

54岁书《鲜于氏离堆记》(762)

56岁书《争座位帖》(764)

62岁书《大字麻姑仙坛记》(771)

62岁书《臧怀恪碑》(771)

63岁书《大唐中兴颂》(772)

63岁书《元次山碑》(772)

63岁书《宋广平碑》(772)

65岁书《竹山堂连句》(774)

65岁书《干禄字书》(774)

66岁书《刘中使帖》(775)

66岁书《湖州帖》(775)

68岁书《李玄靖碑》(777)

70岁书《颜勤礼碑》(779)

72岁书《颜家庙碑》(780)

72岁书《自书告身帖》(780)

74岁书《朱巨川告身》(782)

-END

桃源村长原创艺文掌故系列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

出品

桃花源Utopia

本期编辑

桃源村长

识别二维码关注

移动的艺文世界

精选艺术、鉴藏、新书讯

最新博物馆、美术馆动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